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锐 《百姓生活》2014,(5):30-31
从2000年到2014年的14年间,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外派维和警察最多的国家,彰显了一个和平崛起大国负责任的全新形象。14年来,中国维和警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的身影往来穿梭于联合国各个任务区之间,这其中不乏巾帼英雄。年轻的哈尔滨女警王伟,就有一段走出国门担任维和警察的经历。本文记叙的.就是发生在她那段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邹伟  杨金志  王研 《21世纪》2010,(5):51-51
2000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派遣首批15名维和警察,从此揭开了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以警御侮”的思想产生于清末对西方近代警察制度的探索过程中。清末是中国传统治安走向终结的时期,也是西方近代警察制度引进萌生的阶段。从改良派到维新派,从封疆大吏到中下级士绅,均有代表人物赋予警察以“御侮”的职能。“以警御侮”的思想对中国近代警察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其内容与渊源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4.
赵经纬 《可乐》2010,(3):62-63
心里漾起甜蜜艾琳是美国纽约警察总局的一名优秀女警员,年近三十,依然孤身一人。巴特是警队新转入的男警官。他原来在基层警局工作,因在全美警察搏击竞赛中名列前茅,被调入纽约警察总局。  相似文献   

5.
警察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构件,警察形象是警察制度的组成部分。清末新政是一场以现代国家为取向的改革,警察制度的建立和警察形象的建塑是新政向西方学习的主要成果。因此,警察形象建塑不得不打上现代国家取向的印迹。官方和社会从多方面建塑警察形象,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警察形象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新政的结果,也为新政创造了条件,更为警察形象的持续向好,进而为警察制度和现代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曹春荣 《中华魂》2010,(5):63-63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朱晓平等8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维和海地八英雄,耿耿丹心力满弓。 强震面前彰本色,彤彤业绩耀苍穹。  相似文献   

7.
新桂系统治广西后,随着国民政府、内政部等各项警察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广西建警的开展,广西省政府开始重视警察教育。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起,广西先后在梧州、南宁、桂林、柳州警察局等附设警察教育机构,关注警察职业教育和培训问题,并且从建设警察教育制度、创新警察教育模式、形象树警等路径提升广西警察的素养,这对现代公安教育训练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晚清警察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治安制度的转型.然而,为何摈弃传统治安模式而采纳警察制度,这需要从时人的警察观念中去追寻.其间,各类趋新人士不懈呼吁,但主张各有侧重.外交使臣及游历官绅最先记载与介绍西方警察,尤其是驻日公使黄遵宪对警察的理解全面而深刻,为国人警察认识发蒙.早期改良思想家明确提出了移植警察制度的倡议.甲午之后,部分趋新官员从办警以裁兵善后与办理交涉的角度,向清廷建言.与此同时,维新派创立湖南保卫局,乃中国兴办警察的首创,以官绅合办的组织方式,于维持治安之中隐寓民权.庚子之后,新政开始启动,部分督抚的建警言论影响了清政府的决策,警察观念的更新终于促发警察制度的全面移植.整体来说,国人对警察的认识有着从直观粗略到全面系统的趋势.不同群体因社会角色与思想资源有别,警察观念与建警立意也区别明显.他们对西方警制不同侧面的选择共同影响了晚清移植警察制度的样貌.  相似文献   

9.
俞天任 《可乐》2010,(1):72-73
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造成两个误解:其一是“警视厅”是日本的警察总部,其二是日本的警察看起来似乎挺牛。第一,日本的警察总部不是“警视厅”,而是“警察厅”。日本没有全国性的警察组织,警察是归各个地方自治体管的。日本全国分成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两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北海道的警察叫“北海道警”,大阪府的警察叫“大阪府警”,  相似文献   

10.
警务化管理体制下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包括发展辅导员专业能力和提高辅导员专业地位两个方面,都有着鲜明的警察行业教育特色,是适应警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和学生警务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警察院校要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让其接受专业化教育,要建立辅导员激励与发展机制,应改革学生工作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模式,大力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观看英美警匪影视作品是警院学员异常热衷的活动之一,教师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利用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还能以观促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达到了解英美警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提升国家传播能力、建构国家文化形象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闻媒体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窗口”和“中国故事”的“诉说者”,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China Daily文化报道的话语模式的研究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启示。基于China Daily文化报道的话语模式所提出的“文化—概念—语言”三维习得互动指出了语言习得、概念习得和文化习得的缠绕关系,旨在提升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3.
女人当刑警,已够惹人注目。而且是一位能百步穿杨的女刑警队长,听起来就近乎神话了。然而,这不是神话,她就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公安分局刑警队长刘玉琴。刘玉琴该是什么样子?一定是风流挺拔,眉清目秀,举止威严的当代女刑警形象吧?也许就像港台影视中的“霸王花”。然而,当记者走近刘玉琴时,却发现这位叱阵风云的女刑警队长竟是那样的平凡和质朴。若不是那一身橄椟绿以及肩上的警衔,很难想象这位朴实得像个邻家大嫂的她,就是那个在险象环生的警坛上纵横驰骋,在扑朔迷离的刑侦战场屡建奇功,声震中原的巾帼神探。就是那个在困年的…  相似文献   

14.
智慧,勇敢,顽强,团结的个性品质;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的能力;融入集体、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热爱生活、积极锻炼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拼搏、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是新时代经济社会中一个优秀的警察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公安院校警察体育的训练必须创造出这种职业理念和时代特色。拓展训练正是这种理念和特色的体现和实践,对公安院校的警体训练中进行拓展训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要当一名国际维和警察,不但需要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军事素质,还要有较高的电脑水平和外语水平。2002年10月,梁锡壮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国家公安部和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的“死亡淘汰”考核,成为壮乡第一名国际维和警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入手,分析央视等国家媒体的四川震灾报道为何能为中国形象增色,指出尊重普世价值、突出真实性和提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建构良好国家形象的三个重要因素。论文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媒体与国家形象间的关系,才能使媒体在建构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暴力袭警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袭警的原因很多,但警察执法能力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通过改革我国现行公安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严格入警制度,从严治警;完善民警的培训制度等途径,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减少甚至消灭袭警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暴力袭警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袭警的原因很多,但警察执法能力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通过改革我国现行公安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严格入警制度,从严治警;完善民警的培训制度等途径,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减少甚至消灭袭警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试论警察权力滥用的预防和避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部分警察权力的滥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严重损害了警察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治理。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相关制度的机制上的,以及执法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预防和避免警察权力的滥用,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严格界定警察的权力范围,加强警察队伍的素质建设,健全内外监督体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近代意义上的即资产阶级的警察,伴随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和法制理论而诞生,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存在,是国家行政部门中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治安职能的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专业性文职机构和人员队伍。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朝末年,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产生、形成、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论从理论层面分析,还是从实践层面分析,都不应当也不可能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积极或者消极的简单结论,而应客观、历史、辩证地予以评析。中国近代警察制度总体上显示出理论层面的双重性和实践层面的滞后性等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