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林虹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1):26-29
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阐述分析了城市青年知识分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二保一"型到今天的"比翼双飞"型的嬗变及其这种嬗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从社会性别角度提出女性的不利地位是社会化的结果,要想实现平等互惠、和谐双赢的两性关系,必须彻底走出将男女两性对立起来的二元制思维桎梏,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适合当代社会性别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艳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2):63-68
文章通过对贫困地区黄龙寺性别劳动分工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了目前贫困地区“男性外出打工、女性操持家务兼经营农业生产”的性别劳动分工模式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从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性别劳动分工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对构建和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分工问题的研究,必将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传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95-10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家庭举家流入城市,这种"家庭化流动"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及稳定具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流动与性别相关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的性别分工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分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唐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3-125
葬礼是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隆重表达。汉族丧葬因地方习俗不同其仪式呈现出多样而厚重的文化意义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川一个汉族农村M村葬礼习俗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当地对葬礼中符号的阐释,并认知其隐藏的地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帮忙”类节目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国铭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41-143
民生新闻以其题材社会化、视角平民化、受众地域化的突出特点屡创新闻节目收视率新高。近年来,各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帮忙”类节目,这种以服务百姓生活、倡导和谐理念、介入式报道新闻的节目引起了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这种民生新闻样式能否避免被“审美疲劳”的命运,能否突破“先天不足”的桎梏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晓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3-140
英国工业化的进程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文化重构和社会性别化的过程,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成为文化重构的中心问题。劳动按性别分工的形式的演变不仅承袭了社会性别化的历史传统,也受到工业化的多样性特征、劳动的重新分工、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进一步影响。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认知工业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化理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贡献,理解工业革命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易显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5-59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联姻”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是女性主义技术研究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在她们看来,女性的“工作”被限定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家庭或私人领域,而男性则广泛地分布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社会公共领域,这种劳动的性别分工成为性别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公共领域的劳动越来越适宜女性,可以说,工业劳动和自动化技术为妇女走出家庭、获得解放准备了前提。对女性群体进一步“细分”,探讨与女性相关的技术问题或与技术相关的女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技术研究者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玮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5):135-143
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大量女性涌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外出工作并未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定式,现代女性仍要负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庭劳动。新家庭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理论将以性别为基础的家庭分工解释为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由此要求国家(法律)置身事外。女权学者对比较优势理论持质疑态度,认为此种分工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对女性极为不利,国家(法律)应承认家务劳动价值。中国家庭现状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前提,宜采纳女权主义法学家的观点,完善离婚补偿制度,承认女性家务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爱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46-49
当今各级政府干部选用,性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一定作用,从而导致女性参政处于不利地位。究其原因最为关键的是传统性别分工所带来的影响所致,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导致了性别刻板角色的形成;二是它强化了带有偏见的社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沈红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9-72
<正>我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性别文化,就其独特的走婚传统及其家庭结构方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远古时代人类早期社会中母系家族文化的遗风,与我们所熟知并深刻体验着的父权制家庭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大异其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 相似文献
13.
平话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论平话人的形成发展与平话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少芬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论述平话人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特征,并论证提出平话人是汉族一个支系的新观点。平话人是在北方汉人自秦汉以来陆续迁入岭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汉族支系的一个典型。运用历史语言文化的上溯考证与现实实地调查,可清楚地溯证出汉人进入广西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处于现代化的繁荣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社会分工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工在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社会分工对变革生产关系也起了辩证的作用。在研究马克思分工理论时,我们通过研究分工的本质,了解了分工产生的必然性。当代我国的发展主题是以人为本,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造成的束缚性,为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应建立更合理的社会分工,使得分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冠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32-34
小骂大帮忙是对<大公报>立场的一个评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陆对于<大公报>的这个评价一直持负面态度.本文主要从小骂大帮忙的历史渊源、大陆对这个评价的态度变化入手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从另外一个角度正解小骂大帮忙评价的立场,并指出小骂大帮忙是当时新闻政策下为达到舆论监督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娄跃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34-140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形成并阐述了"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开创了分工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如果把从斯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理论整合,可以形成"分工实践环";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有三重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和宗教学等多学科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薛家湾人"的族属问题。本文认为,从语言、信仰、民俗和民族认同等方面来讲,"薛家湾人"的民族成分属汉族,这也完全符合我国在民族识别中的科学研究和"名从主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走向“葬礼”之前──霍达成功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霍达的创作是其惯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审美感知的产物,其间渗透着十分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霍达的作品烙有她的鲜明的精神印记。 相似文献
19.
阿布都哈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5):27-30
在当前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背影下,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结构的“礼仪”变成了交往实践中的“赛场规则”、交往手段和符号。人际关系的“工具理性化”,造成传统社会结构象征意涵的解构,而这种解构最终会导致道德的贬值与沦丧、文化整合力的消退与和谐社会建构的破坏。正视文化传统、加强传统伦理观建设,对和谐社会建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云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98-99
在日本语言中男性多用断定、命令等表现形式,多采用主张或说服、劝导等语气。而女性在会话中体现出善良、贤惠、温和的性格,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在日本社会及家庭当中的地位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