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泱泱 《船山学刊》2012,(2):159-163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卓著历史贡献。但是在他逝世后却长期遭致贬斥,被指责为"二民主义者"、"闹分裂"、"议会迷"甚至革命的"罪人",历史被完全颠倒。本文对此作了辨析,提出应该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宋教仁,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往人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时,往往只作唯物与唯心的绝对划分,而忽视具体思想结构研究。在宋教仁思想研究方面也出现过这种情况。1961年,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不少人认为宋教仁是唯物主义者,1987年,在纪念宋教仁诞辰105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又有人认定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对人物思想作这种绝然划分,往往易陷入矛盾。本文认为,宋教仁的思想唯物与唯心互相柔杂,甚至“混然一团”,这是铁的事实。因而,我们只有在探索其基本倾向同时,着重研究其具体结构。才能窥其真貌。  相似文献   

3.
<正> 民国初年,革命党人反对独裁,提倡法治,追求制定一部正式的民主的宪法,宋教仁就是一个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在武昌起义后,就着手规划民国的政治体制,为湖北军政府制订了《鄂州约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又出任法制局局长。宋教仁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制定一部采用责任内阁制的良好宪法,确立议会民主政治,实现法治。他强调说:“吾人只求制定真正的共和宪法,产出纯粹的政党内阁,此后政治进行,先问诸法,然后问诸人。凡共和国家存在之原理,大抵如此。” 尽管宋教仁在为实现法治而努力奋斗,然而,他不懂如何发展维护法治的社会政治力量,因而采取了一系列华而不实的策略步骤,结果,他的努力并无实效,民初的法治,被袁世凯轻而易举地摧残了。宋教仁本人,也被袁世凯政府收买的暴徒所暗杀,而凶手和幕后唆使人也在袁世凯的包庇之下,未能受到民国法律的制裁。革命党人在民初关于法治的种种言论、规划、期望,只是画饼充饥而己。  相似文献   

4.
议会监督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普遍所采用的民主监督模式,也是民主转型国家的主要制度学习内容。然而,缺乏运行动力与运行条件是影响民主转型国家代议制监督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方议会监督动力机制类型演化的历史考察,我国人大监督应在增强人大监督的运行动力,提高人大监督效能的同时,避免产生监督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重读宋教仁     
宋教仁只活了32岁。但他的名字在中国史上怎么也甩不掉,无论是支持民主,还是反对民主的人,都绕不开宋教仁这个名字。他在20世纪初那个昙花一现的瞬间所掀起的民主旋风,至今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一道最壮丽的风景线。宋教仁的话题是有关中国民主化的一个聚焦,袁世凯暗杀宋教仁是中国民主化步履艰难、充满痛苦、血腥的开端,它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标志。在某种意义上,袁世凯和宋教仁也成了中国的象征。袁代表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专制势力,宋教仁代表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对以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人类主流文明的追求。 袁世凯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的时期开始了.他说:"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因此,他踌躇满志,积极活动,以"政党内阁"、"议会政治"为武器,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短短的一年半中,宋教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作斗争的主要领导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宋教仁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政治体制非常佩服,他的政治理想,就是通过两党在宪法范围内的自由竞争,由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出面组织责任内阁,掌握政权,从而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为此,他以很大的精力从事政党的建设,力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他认为有了一个强大的好的政党,就能建立一个好的政府.他说,"一国之政治,恒视  相似文献   

7.
<正>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之内,首先应该考虑当时的历史潮流,时代赋予人们的历史使命,然后考察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社会斗争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起了什么作用?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站在正面指导历史前进,还是倒行逆施,阻碍历史发展?评价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后的活动,自然也应如此.辛亥武昌首义以后,从政治方面考虑,首先是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也就是政权归谁掌握,执行哪个阶级的意志,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这是关系革命成败的根本问题.斯大林曾经指出:“革命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性质、进程和结局完全取决于政权操在谁手里,哪个阶级掌握政权.”正确评价宋教仁的政治活动,不宜纠缠于某些枝节,次要问题,而应紧紧抓住政权这个基本问题,考察他在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掌权中起的作用,并和同时的革命党人比较具有哪些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 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国家政体。它在反封建斗争、维持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不是自中世纪以来一脉相传的、平静地转变的?它的传统权力和作用在现代又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们如何认识西方议会民主所需要研究的一个侧面。(一)资产阶级的代议制起源于英国。有些西方学者称英国的国会是“议会之母”,并说它是自古以来一脉相传的、平静地转变的制度。近年来有的同志在介绍资产阶级议会时也  相似文献   

9.
<正>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组织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前一个时期报刊发表的谈民主集中制的文章中,有的离开集中讲民主,有的离开民主讲集中;个别的甚至否认社会主义民主需要集中,需要党的领导,把民主说得高于一切,把个人自由也说得高于一切。为了正确理解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本文想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主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个老问题,但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提法却富有新意。揭示并深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新意,将有助予我们深入理解十二大文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它在这个问题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和推进。第一,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判断民主的地位,考察民主的作用。十二大文件则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提到这样的高度,即,它“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显然,将目的与手段蕴含在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中。尽管前些时候曾经在一些人中由于不善于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而出现过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但我们党并没有因此忽略社会主义民主的建  相似文献   

11.
姚琦 《广西社会科学》2008,1(4):124-128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重要人物,为了使我国走上近代西方式的议会民主之路,他积极投身于政党政治的实践之中,其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民国初年较为激进的革命党人应对现实政治的政治理想与政治方略,客观上也推动了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由于我国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水平的限制,并不完善的政党政治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的民主是一个弱民主概念,而共和主义民主是一个强民主概念。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结合了两者中的某些东西,走出一条中间道路。他接受了自由主义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区分,但是又像共和主义那样,划分出一个具有强民主意义的政治商谈公共领域。同时他还把民主理解为追求共同的善和利益的协调,把人民主权理解为交往权力,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权力或者议会中的权力。显示了他把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结合起来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阵痛中剧变的世纪,它艰难地孕育着中国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诸种可能进路.议会政治是近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民主政治形态,西方议会思想舶入中国的历程是初入中国、实施、变异及最后破产.民国初年期间,政党政治的失败导致直接放弃议会政治的主张;传统工具主义价值观使宪法处于虚置状态,议会制度徒有虚名;军权干政立宪,三权体制下的议会制度走向了末路.  相似文献   

14.
黄芸 《学术论坛》2007,30(12):153-157
海登·怀特把历史话语看作是本质上与文学一样的语言制品,认为以叙事为主导模式的历史话语具有多层面的结构和意义,历史话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阐释因素,而历史阐释的基础又在于语言,尤其是转义运作.他还提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历史和文学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文章认为,海登·怀特理论的最大缺陷并不是以往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否认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过于强调历史叙事的意义和阐释的随意性与主观性;我们既要警惕其理论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也要肯定其理论的独特贡献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一段时期里,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我国已成为有一定市场的社会思潮,并已产生了恶劣影响。在政治上,“自由化”的提倡者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描绘成地球上最美好的民主制度,把社会主义民主说成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畸形早产儿”,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因而,他们公开主张,把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收藏起来,学习西方,补好资本主义民主的课,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富强起来。然而,实际情況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新篇章。这次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宋教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在中国最早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织极推行者。他与民国初年的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不能不研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制院第一任总裁的宋教仁的思想和活动。 宋教仁(1882~1913年),湖南桃源人。字(?)初,又作钝初,号渔夫。宋教仁宣传和创制资产阶级法制的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从1904年底赴日留学到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一阶段宋教仁的主要活动是抨击清朝统治者的立宪骗局,热情宣传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之一 ,就是总结了过去近 30年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训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 ,从而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2 0多年来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实践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8.
试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民主共和政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传统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自身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不得不将权力转交给在政治上更加保守和更倾向于传统的袁世凯北洋集团,民主共和政治遭到失败,国家政治走向分裂.此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政治建构开始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议会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有序的事务,是一种整合多元利益并使之合法化的活动过程。议会代议功能的实现须以议会程序作为保障。通过完善议会程序来回应协商民主的挑战,是当今议会制度面临的主要课题。从协商民主和正当程序的角度来观察议会程序,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革命。为更充分地展示议会程序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功能,有必要专门对议事程序中的提议与筛选、对立与对话、表决与结果等构成要素,加以重新审视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20.
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增强历史责任感;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指南;我们党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