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绵阳农村0-6岁留守儿童大多处于隔代监护下生活,在父母亲双方尤其是母亲监护缺位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生活情况产生了较大影响,家庭、学校及社会更应关注儿童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及儿童主观上对生活的感受。本研究对绵阳农村0-6岁留守儿童生活情况进行关注,从喂养情况、亲子关系及教育三个方面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情况,为改善绵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家庭收入,但没有提高留守家庭成员的生活满意度.因为外出就亚的农民大多将父母、配偶和子女留在老家,打工期间不能赡养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子女,更不能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这使得留守家庭成员农业和家务劳动负担加重,子女和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这些因素抵消了收入增加对留守家庭成员的生活满意度贡献.因此,我国城市化道路面临模式调整,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应由候鸟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向迁徙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促进留守家庭成员的同步转移.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对全国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居民进行的主观生活质量即生活满意度的抽样调查,运用因素分析法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职业结构或收入结构仍然像20年前一样被城市居民看作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但主要仍是很多分割性的结构因素在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地位获得,最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感知。研究也证实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正在从以往的微观层面转向当前的宏观层面,反映了他们的主导需求开始由经济型向发展型转变。而且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婚姻状况、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的个体在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宗华  张风 《东岳论丛》2012,33(6):108-112
为了解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本文采用多层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有无子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会交往及生活状况的自评等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差异、邻里关系和谐与否、环境状况、生活照顾状况、知心朋友的数量差异、健康状况及有无子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程度、保障老人的经济生活、营造安定的生活环境等对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城市居民对生活多方面体验后的主观感受。现代城市的发展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其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也能反映城市发展的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就城市居民对个人与家庭生活质量、城市综合生活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社区生活与社区凝聚力、政府执政能力、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六个方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试图了解上海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认知的现状,分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青年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亚波 《兰州学刊》2009,(6):117-119
青年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融入城市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值得社会关注。文章基于2006年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数据,运用满意度测量工具对青年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37.0%的青年农民工对自己的总体生活质量表示满意,青年农民工的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和居住类型因素对其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领域。论文对生活质量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活质量研究的不同重点、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的全面性与指标的可比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研究之间的借鉴和积累,以及对加强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间关系和联系机制的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从生活质量研究的视角看,尽管被调查样本的物质生活的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贫富不均或发展不平衡问题,可是在整体上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小康社会,生活质量中的物质条件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或生活感受水平却相对不高。从舆情研究的视角看,由于在进入小康社会后民众对生活质量的关注非常突出,因此,民众对生活质量的感受,实际上就是重要的舆情或民意。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如何。生活质量是生活标准的衍生物,其关键的要素就是收入和财富。生活质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后所带来的社会各个群体实际获得的财富如何。在过去的25年,俄罗斯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同时各个族群之间收入显著分化。收入分化现象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时期生活质量分化的指标之一和先决条件。生活质量范畴不同于生活标准。生活标准并不把不同群体的详细的生活标准考虑在内进行比较。生活质量意味着人们对于他的或她的生活总的和个别方面的满意度,是基于他的或她的个人评价的主观表达。我建议利用生活标准(福利待遇)、最接近的社会环境质量、环境条件的质量、社会福祉四个要素来分析人们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也能得到基本保障,但受家庭季节性空巢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最为凸显的问题是其精神慰藉的缺失,这是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面对的一个无力解决的难题.文章主要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为出发点,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这三个层次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契机,同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技巧和理念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策略,以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生活质量"成为了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了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但是,这些视角下的研究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不仅能够弥补研究内容和手段上的不足,更能对那些主观上缺乏满意度的人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辅导,提高其主观层面的生活质量,从而适应了人类发展的需要。所以,社会工作在研究中的介入无疑将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背景,综合考察、分析了生活满意度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成果,从生活满意度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勾勒出了生活满意度研究的概貌.并分析了当前生活满意度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在在科学、准确界定生活满意度内涵的基础上,当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在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加强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原创性研究(本土化研究)、生活满意度产生的心理机制研究、生活满意度的干预性研究以及加强国内、国际研究者之间的协作等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及其综合评价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 《青海社会科学》2008,(6):44-47,101
建立反映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有利于研究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居家老人的生存状态及困难需求,对探索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界定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分析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我国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层次分析理论模型。这个生活质量评价模型包含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聂茂 《家庭科技》2013,(6):15-16
暑期是各类事故高发期,也是各地教育部门与行政职能部门最为紧张的时候。作为国家法定的长达两个多月的假期,留守儿童的暑假该怎么过?是兴冲冲地做"候鸟",飞往外地与打工的父母团聚,还是继续在农村留守,  相似文献   

15.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满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湖南、湖北留守农民心理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松林  洪冬美 《云梦学刊》2006,27(6):133-136
生活满意度自评量表(LSIA、LSIB)、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自尊量表(SES)等测查表明,留守农民的心理现状具有幸福或满意度较高、情绪社交孤独感相当严重及强烈的自卑感等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德性是幸福感的源泉,农村留守妇女自身道德素质提高、人格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的过程.幸福有助于德性的养成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改善其生活的客观条件,也要关注她们自身德性的提高.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个性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下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现状及幸福感较低的原因,并为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提升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城乡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大量农村儿童涌入城市,从留守农村到留守城镇,为实现城市就学,成为城市的"再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留守城市,主要有个人独自留守、祖辈陪同留守和单亲陪同留守三种形式.再留守的发生既有微观层面个体城市化动力,也有宏观层面结构变迁的压力,其实质是为实现城市化而积累人力资本.但这些再留守儿童从农村熟人社会进入城市陌生人社会学习生活,失去传统支持,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城市政府应为其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与救助,学校为其提供关心关爱和学习帮扶,社区为其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留守城市的农村儿童完成就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日益凸现留守妇女问题。当前社会各界止于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妇女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广大农户的家庭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成效。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路径是:完善法律及政策,重视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留守妇女的劳动素质;加强互助合作组织建设,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实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其法律制度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试图对我国如何建立健全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做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