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先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搬上银幕了,许多去北京老舍故居丹柿豆华小院趋访老舍夫人胡絮青的国内外客人询问《骆驼祥子》诞生在哪里?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在青岛创作的,在青岛的什么地方呢?因时间已过去四十多年,胡絜青只记得是在黄县路,是一座大铁门和  相似文献   

2.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3,1(11):109-113
《骆驼祥子》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老舍原计划将1929年轰动全国的“北平洋车夫暴乱“事件写进小说,阮明和祥子将在这场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中有所表现.当《骆驼祥子》创作到第23章时,老舍突然改变了构思,草草结束了小说.老舍改变构思的原因可能与《黑白李》受到的批评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烈日和暴雨下》(见全国统编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从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节选出来的一段。老舍著《骆驼祥子》所写的大约是北洋军阀时代一个洋车夫骆驼祥子一生的悲惨遭遇和命运,以及由此所揭示出来的当时城市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旧社会的丑恶面目。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段所写的是祥子与虎妞同居之后在盛夏季节出车时所受痛苦折磨的情景。这时候的祥子远不是开始拉车时那样身强力壮,那样倔强有志气了,但为生活所迫还是不得不在烈日暴雨下挣命。老舍先生很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老舍先生作品的语言尤其具有特色。《在烈日和暴雨下》就是写景生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的偏差与问题,更能打开接受者认同与重构、修正与跨越的新视阈,堪称《骆驼祥子》接受传播史上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中的比喻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这个体系的比喻营构模式来看,如喻体的选择、比喻句式的选择、比喻类型的选择等方面对《骆驼祥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老舍熟练运用北方劳动人民语言的特点,即规范化、大众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6.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着和启发着读者.作家本人回忆说:"在'祥子'刚发表后,就有工人质问我:'祥子若是那样的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老舍选集>自序》)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  相似文献   

7.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恋爱”婚姻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戏仿。老舍的戏仿从思想上对以才子佳人婚姻模式为代表的市民婚姻文化心理进行了批判,从艺术上对这种叙述模式形成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舍作为小说家,众人皆知.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蜚声海内外;老舍作为剧作家.有Q皆碑,他的《茶馆》等剧本誉满全球。然而,如果把老舍说成是一位诗人,那就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恐怕是由于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和剧本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掩盖了他诗歌创作的光辉。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下实际上,老舍作为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如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的创作风格,源于作家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作家的一种美学追求,也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他的带有苦涩味道的幽默,并非冷潮热讽,而是引导人们在笑人笑己中,把读者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展现了其悲剧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人力车夫祥子个人奋斗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1.
老舍在山东     
<正> 老舍是1930年秋到山东的,那时他刚刚回国不久;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济南沦陷前夕,他才不得不离开居住了七年之久的山东,只身前往武汉投身抗战。在山东的七年,是老舍创作生活的重要时期,不但作品数量多,质量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最后住在青岛的三年,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作品如《骆驼祥子》、《月牙儿》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叙事学行动元理论考察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苏童的《米》。在两个文本中,各自的主人公祥子和五龙都是主体接受者,他们对欲望的对象(客体)的追求,都体现在食与性上,同时他们也都处于反对者众多而辅助者缺席的孤立无援的生存困境中,由此见证了人性的毁灭,唱出了绝望与堕落之歌。  相似文献   

13.
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王本朝《骆驼祥子》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实绩,一是确立并探讨了它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和地位,二是挖掘了它所蕴含的悲剧美学意识。究其文本特征而言,它所拥有的这些意义内涵都是通过叙述而完成的。《骆驼祥子》主...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经典之作,它生动地刻画了车夫祥子从自尊自强到自贱自虐、从追求进取到堕落沉沦、从道德至上到价值虚元的人生履历和心灵轨迹.诚然,祥子的悲剧命运少不了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建构,对此不少研究者已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然而,祥子这一艺术典型的生命蕴涵和悲剧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是老舍民主革命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风格而又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李渔总结我国古代小说和戏剧创作的经验时,提出了“立主脑”的原则,他说:“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骆驼祥子》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人一事”的“立主脑”的方法结构情节和描写人物的,有着鲜明的民…  相似文献   

17.
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它们的“北京味儿”很浓。所谓“北京味儿”,大概是指用经过提炼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老舍一生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大明湖》手稿被毁,可以不算,剩下十四部。还有两部,一叫《蜕》,一叫《正红旗下》,没有写完,都勉强算作半部,总计留下十二部完整的和两部未完的长篇小说,共二百五十万字。它们之中有五部半是以北京为地理背景的,即《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性别的角度解读《骆驼祥子》:这是一个在父权社会中女性被压抑扭曲甚至牺牲的文本,同样是一个在父权社会中一个传统的阳刚的男性被女性以及阴性的城市所压制的"西西弗思"式的悲剧。《骆驼祥子》中的女性形象们,都具有一些神话原型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苏童的<米>刻画了祥子和五龙的形象,这两个异乡流浪者带着各自的梦想闯入城市,演绎了一场相似的绝望与毁灭的人生悲剧.祥子和五龙的思想观念、行为特征以及思维模式等主体因素主导了他们的悲剧生活.揭示祥子和五龙城中沉沦的过程、表象及原因,这会给后来者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正> 老舍是一位知名的小说作家,在他开始写剧本以前,他已经写出了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九部长篇小说和数十篇中短篇作品了。从抗日战争爆发,他才从事戏剧创作,特别是建国以后,他更以主要精力写戏。综观他一生共写出各种剧本三十余部,包括话剧、歌剧和戏曲。这些作品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和世界剧坛,为我国戏剧舞台创造了一批保留剧目,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的话剧创作,在继承我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