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晚清以来,中日文学关系日益密切,双方文化交流也不断增进。明治末期的日本社会的转型与晚清的留日浪潮孕育了中国诗坛的现代精神,也开启了现代留日诗人异域求学之窗,异域留学体验延续了晚清留日诗人的探索路线,构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现代留日诗人在诗歌中倾注了师法日本与鼓动革新的文化诉求。通过对明治末期中日关系的梳理,可以深入系统地诠释现代留日诗人沿袭变革的时代特质,彰显出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原初养料与初始形态。  相似文献   

2.
广东籍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和参赞黄遵宪出使日本期间, 与明治汉诗诗人, 如龟谷省轩、宫岛诚一郎和胜海舟等, 有着密切的诗文切磋交流, 对此, 大量的明治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明治诗坛崇尚和学习清诗, 然而, 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 日本对清诗的认识和接触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黄遵宪、何如璋等为代表的清代政治家、诗人的赴日之行, 以及两国诗坛的交流, 就成了清诗东渐和明治新风西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何岸 《源流》2009,(12)
黄遵宪,184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4岁读书,10岁学诗,1876年中举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公布了新近发现的晚清政治家、诗人黄遵宪、丁日昌集外佚诗,包括黄遵宪七律二首,丁日昌七律二十首,并对有关史实进行了考订辨析,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晚清的留学教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后的留学欧美,甲午战争后的留学日本,八国侵华战争后的庚款留美。从晚清留学教育倡导者、留学教育归国人员和晚清留学教育学习目的、内容四个维度对留学教育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留学教育倡导者在强烈爱国救亡意识的激发下推行留学教育,目的是救亡图存,学习内容也是围绕爱国救亡展开的,留学归国人员在救亡图存中均表现出大无畏的爱国救亡气概,从而厘清了晚清留学教育的主线——爱国救亡。  相似文献   

6.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既是这个转折时代的一面镜子,又是这个时代主导潮流的杰出代表,而且是处于这个时代中国对接世界浪潮最前沿的珠江文化的杰出领潮诗人,堪称为近代珠江文化诗圣.  相似文献   

7.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8.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文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的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实践刁元庆,樊协太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和外交家.至于他的思想和他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作用、地位,则鲜为人知.因此,本文仅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实践略作论述.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黄(遵宪)交谊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丘逢甲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丘逢甲及其同乡黄遵宪在政治上对国家民族都有过杰出贡献。作为有成就的诗人,又均有诗集传世。鉴于二人在诗作上有可比性,故学术界往往将丘黄并称。本文拟通过二人的文字因缘与生前交往,探讨其政治态度与爱国情操的共性,并以此概见前贤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11.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在晚清诗坛上有较大影响。其诗风格新奇、悲壮、雄放。其风格的形成跟当时所处的悲剧时代有关,跟他本人致力于创作新派诗密切相关,同时也跟他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古体诗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说晚清诗     
晚清诗由龚自珍首开风气 ,之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 ,成为晚清诗坛的革新派。革新派之外另有一个宋诗派 ,但成就不大。戊戌变法前后适应时代的需要 ,产生了诗界革命。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和丘逢甲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是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同光时代另有湖湘派、唐宋派和阵容甚大的“同光体”派。到清朝的结束 ,秋瑾和南社诗人 ,以他们的革命诗歌成为清诗的奠后。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章通过详细考察黄遵宪利用关机原文编写这一事件的情况,还原他作为一个忧国爱国的史家既要客观实录又要回护本朝颜面的两难处境,指出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良史精神及其对中国史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晚清时代的黄遵宪,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爱国外交家。他在长期的外交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有其独特和进步内容的外交思想。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对外活动以及人们的思想,发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旨在概述黄遵宪主要的外交活动及其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成因和影响,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穷途竟何世 馀事作诗人──黄遵宪的文学价值观左鹏军黄遵宪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诗人,1100徐首人境庐诗可以为证.但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却这样说:自吾少时,绝无求富贵之心,而颇有树勋名之念.游东西洋十年,归以告进五日:“已矣!吾所学,屠龙之技,无所可...  相似文献   

17.
颜德如 《21世纪》2001,(4):35-37
伍廷芳(1842-1922年),字文爵,号秩庸,晚号渡观庐主人。1842年生于新加坡,4岁随父返回中国后,就读于私塾,“不屑为章句帖括之学”。后来,他前往香港求学,开始了他走向世界的生涯。 辗转求学,心仪法律 伍廷芳13岁那年,转往香港。先在一间教会学校读书,读了6个月英文。不久,就读于圣保罗书院。圣保罗书院在1850年建成后,每年从英国外交部取得补助金,作为训练传译员和翻译员以供殖民地政府的特殊目的。伍廷芳在圣保罗书院中是一个典型例子。1861年毕业后,他第一次就任的工作就是香港的高等法院的译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滥觞及其发展,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黄遵完作为一个时代的标识性人物,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跨向未来。在晚清,他以高屋建瓴之势,倡导白话文的变革。从文字、语言到文体的革新,黄遵宪引领中国白话文学,使之走向了“五四”白话文地位之正宗。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丘逢甲都是晚清时期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相近而又各具风采。黄遵宪诗歌以其世界视野之大气,熔铸史实的诗史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丘逢甲诗歌以民族意志之强烈和诗情的浓郁,成就一代诗名。他们别创诗界的努力,促进了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诗的过渡,成为诗坛统领级人物。  相似文献   

20.
明治时期日本外务省向世界各国派驻领事,这些领事发回的报告便于日本社会各界了解各国的商情,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国家政策和经营策略。这其中有大量涉及到包括烟台在内的中国各口岸的贸易报告。研究日本驻烟领事的报告,并与东海关税务司的海关记载作对比,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洞晓晚清时期烟台贸易的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