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公司债与国债的利差及利差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税后利差在公司债市场初始阶段和金融危机时期为负.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债利差与无风险利率水平、利率期限结构斜率、公司杠杆比率的变化方向相反,而与股票收益波动率变化方向相同;公司债利差的变化主要受利率水平变化、换手率变化、零交易天数比率变化的影响,并且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横截面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用评级越高、利差越小;剩余期限越长,利差也越小.  相似文献   

3.
部委动态     
《决策与信息》2005,(1):88-88
国家发改委布置对12家大型氮肥生产企业价格执行情况的检查;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财政部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须经信用评级;国资委表示要坚决惩处五种国企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4.
汪巍 《领导之友》2012,(2):52-54,57
作为金融体系中地位特殊的中介服务业,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它的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人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必备的通行证。掌握了信用评  相似文献   

5.
债券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外部融资渠道,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融资期限缩短、保护条款增多、高评级企业融资占比提高等。本文用抵押品均衡理论来统一分析债券市场的这些结构性变化。理论上,任何金融合约都可以看作抵押品和承诺的组合。不同于以具体资产作抵押的债务合约(如银行贷款),债券隐性地以企业未来现金流(内在价值)作抵押,对不确定性更加敏感。在制度环境未能充分吸收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市场内生地调整合约和发行人结构:缩短期限、增加保护条款和提高利差、偏好更优质的抵押品(体现为高评级企业融资占比上升)。本文实证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可以解释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机制分析表明,平稳的政策保障可以增强企业内在价值预期的确定性,以及违约后抵押品处置的确定性,进而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文进一步发现,企业对合约结构存在偏好顺序:高信用的企业倾向于保有控制权而缩短期限,低信用的企业则让渡更多控制权。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更精准的宏观政策等政策保障,增强基础制度建设,将有助于金融强国建设,更好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以来,信用评级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备受争议.会计信息是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信息来源,但是,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债券市场投资者是否关注会计信息,国内学术界尚无探讨.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债券市场企业信用评级的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基本上反映出了基本面的差异,财务指标、股权特征以及宏观经济发展都显著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会计信息质量(以是否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稳健性和盈余波动性表征)得到了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认可,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评级机构给予的企业信用评级越高,且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越低,即债券融资成本越低.  相似文献   

7.
笔者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通过梳理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传导机制途径,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直接影响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正、逆回购的方式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优价证券,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走势;间接影响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水平、信贷投放规模,进一步导致市场利率变化,最终作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银行间和交易所1日、7日回购利率为研究对象,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4种利率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交易所回购利率的变动显著领先于银行间相应期限的回购品种,银行间回购利率没有起到应有的基准作用。在银行间市场内部,7日回购利率则对1日回购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引领性。本文随后检验了两个市场的流动性,认为可以把上交所回购利率的领先关系归因于交易活跃,反映市场真实利率的信息会更快的得以体现。这就有可能领先于虽然交易金额巨大但交易仍不够频繁的银行间回购市场。  相似文献   

9.
市场流动性是一个隐性变量,可以通过买卖差价、市场深度、交易金额以及交易次数等指标测定。本文分别测算出各个指标,通过等级相关分析及其主成分分析,全面展示2002年6月至2004年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国债现券的流动性状况,并解释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原因。同时,本文对不同期限的国债流动性进行Wilcoxon非参数秩合检验,发现中期国债流动性水平显著高于长期国债,市场成交期限分化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10.
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交易价格分解模型,将交易机制效率进行量化,构造度量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交易主体和流动性差异;剔除价差中的逆向选择部分,提取成交价格与有效价格的真实偏离,同时将价格波动归结为由债券新息引起的波动和由交易机制摩擦引起的波动两部分.选取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跨市国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逐笔成交高频数据计算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个市场交易机制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交易所债市竞价交易机制价格误差更小,交易机制效率更高;银行间债市较大的报价价差源于做市商的逆向选择风险防范,而做市商机制的真实交易成本与交易所竞价机制相差较小,这种交易成本虽然不利于频繁买卖的现券交易,但对于大宗交易者来说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fault and liquidity for corporate bonds that are traded in an over‐the‐counter secondary market with search frictions. Bargaining with dealers determines a bond's endogenous liquidity, which depends on both the firm fundamental and the time‐to‐maturity of the bond. Corporate default decisions interact with the endogenous secondary market liquidity via the rollover channel. A default‐liquidity loop arises: Assuming a relative illiquid secondary bond market in default, earlier endogenous default worsens a bond's secondary market liquidity, which amplifies equity holders' rollover losse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earlier endogenous default. Besides characterizing in closed form the full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liquidity and default for credit spreads, our calibrated model can jointly match empirically observed credit spreads and liquidity measures of bonds across different rating class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风险中性测度理论的框架下对经典的长寿风险衍生品——EIB/BNP型长寿债券进行了定价。文章首先使用Cairns-Blake-Dowd两因子模型,模拟预测了我国高龄人口未来的死亡率路径,然后通过引入三种相对熵,即Kullback-Leibler相对熵、Tsallis相对熵以及Rényi相对熵,并依据最小相对熵准则确定最优风险中性测度,进而完成对长寿债券的定价。在定价的过程中,本文融入已在我国市场发行的不同期限金融债的风险溢价信息,使定价结果更合理地反映我国金融市场规律。从计算方法上看,不同相对熵模型的定价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稳健性和可信性;本文还发现对冲女性长寿风险所需的溢价整体上要高于对冲男性长寿风险所需的溢价,表明女性长寿风险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更大。本文还分别比较了仅融合单一市场风险价格以及考虑多个市场风险价格作为先验信息时定价结果的差异,发现定价的结果对市场信息依赖程度较高。这也表明了相对熵方法的可塑性较强,随着市场完全度的提高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该方法的定价结果将更趋于合理。文章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原创地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将基于PLS的美式期权定价方法拓展到了可转债的定价;与传统模型相比,可以更好地解决多因素扰动条件下的可转债定价问题和可转债条款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利用上述定价模型,本文计算了2004.8.1-2005.8.1期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31只可转债的理论价格.实证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可转债实际价格运动路径,价格估计误差在5%以下.说明该方法在实际中是可操作的,可为实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缓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央行着力推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发展,关于CRMW风险缓释能力度量及CRMW在债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借鉴CVaR思想提出了“CRMW风险缓释效用”以度量CRMW对债券违约风险缓释能力,借助概率分位点理论定义债券的动态风险并制定了动态风险缓释跟踪目标,基于此跟踪目标探讨带有CRMW的债券投资组合优化策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目标投资收益率的前提下,债券最优投资组合可达到风险缓释效用的目标,使其同时实现转移风险和保障收益的双重目的,且该投资组合优化策略表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能。  相似文献   

15.
随机利率条件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的经验检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运用市场的实际数据对随机利率条件下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作了经验检验,发现在可卖空的市场条件下,对处于实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可直接获得满意的定价,对处于虚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需要考虑债券的恶意违约风险,在加入风险补偿后也可获得满意的定价。在中国不可卖空的市场条件下,这一定价模型仅对进入转换期的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钢”可分离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可  李昕 《管理学报》2007,4(6):815-819
以国内首支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马钢可分离转债为样本,从实证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价分析。考虑了这次可分离转债的特点,采用历史波动率、GARCH(1,1)模型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3种不同估计方法来计算波动率,利用修正的B-S权证定价模型进行转债权证部分定价,并和市场真实价格进行比较,详细分析比较3种波动率的定价效果。在运用修正的B-S权证定价模型时,考虑了公司总股本价值因可分离债券发行的增加,同时采用公司股权波动率进行计算,检验了修正B-S权证定价模型对马钢认股权证定价的有效性,实证证明采用隐含波动率或GARCH模型具有较好的定价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税率不确定下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减记债)设计和银行最优债务结构问题。假设银行的融资方式为股权,普通债和减记债,在税率不确定环境下,利用动态规划方法,解析地得到了银行证券的价值和银行最优债务结构。分析了税率不确定性对银行融资决策的影响。结论表明:普通债的最优券息是减记比例的凸函数,随着减税而减少,随着减税时间点的增加而增加。减记债最优券息随着减记比例先增后减,受减税和减税时间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此外,银行总价值和最优杠杆率随着减记比例先增后减。本文也为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从银行总价值最大化和税率效应角度为金融决策者如何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减记比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al linkage between transaction costs and financial volatility under two methodological improvements over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First, we use panel data in which exogenous transaction cost differences in the French stock market are induced by price level dependent minimum price variation rules (tick size rules). Unlike in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one‐time regulatory tick size changes (like the U.S. decimalization), we can separately identify and control for marketwide volatility changes. Second, we avoid the pitfalls of biased volatility measurement across regimes by using the range as a tick size robust volatility metric. Panel regressions controlling for marketwide volatility effects show at high level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at the hourly range volatility of individual stocks increases by more than 30% for a 20% exogenous increase in transaction costs due to tick size variations in the French trading system. In the light of this evidence, higher transaction costs in general, and security transaction taxes in particula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volatility increasing. (JEL: F3, G1, G14)  相似文献   

19.
指数国债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新品种。国债余额中指数国债的合理数量决策取决于政府与投资者的动态博弈结果。文中建立了不同条件下指数国债数量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到了时间一致、时间不一致,以及中央银行干预国债规模条件下指数国债的合理数量决策方法,研究表明,时间不一致条件下指数国债的合理数量多于时间一致条件下指数国债的合理数量,而引入财政部与中央银行通胀博弈,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指数国债合理数量,这将为我国引入指数国债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