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圆融思想富含深邃的生态智慧,其中,"依正圆融"的法界一体观和"圆融不碍个别"的平等观是其哲理基础,"自利利他"的行为观和"心净土净"的唯心理路是其实践智慧.在当今时代,这一圆融的生态智慧具有深层次的参考价值,值得因环境日益恶化而苦恼的人类所关注.汲取圆融思想的生态智慧,将其熔铸于当代生态学理论并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可以为解决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失衡、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由当时所面对的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问题而引发,开始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心理学仍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环境心理学形成的历史、其主要的研究和理论、及其在最近5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宣兆凯 《学术论坛》2007,30(12):1-5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环境政策与法规应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即正确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基础之上.我国环境政策与法规已走过了近30年的路程,毋庸置疑,它们在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经济目的性、分割性、应急型是当前环境政策和法规制订与执行中存在的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目标,环境政策与法规就应将生态系统平衡、协调的环境道德价值观作为思想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切实贯彻预防优先、生态补偿、生态责任的环境道德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是否受到环境的制约,“环保论者”和“富足论者”各执一词,但环境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毁坏是事实,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也是事实。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很多,但是人口过剩,市场的外部性,共有地现象及人类追求享受和虚荣的天性是主要原因。环境的保护问题势在必行,政府可以通过产权重组,制定法规及道德教育来保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安全概念是由于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提出来的.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保证.由于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治理污染的速度赶不上污染增加的速度,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为了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应通过政治、经济、行政、技术和法律等诸多手段,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法哲学认识论,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作为环境诉权实体法根基的环境权是一种开放性的权利而非为人类所独享,应当由人类与自然(环境自身)共同享有.环境对于人类及其自身而言都存在着利益,环境利益分为当代人的环境私益、环境公益(当代的与后世的)和环境自身利益.环境诉权是环境权利主体的一种程序性权利,包括环境私益诉权、环境公益诉权和环境生态诉权三类.环境公益诉权旨在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生态诉权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救济环境生态法益而赋予生态自身的一种诉权.  相似文献   

7.
开启振兴环境哲学的契机,在于实践环境哲学的功能与作用,以期在一个呼唤绿色发展的时代实现环境哲学继往开来的历史宗旨与未来使命.环境哲学是人类思维对自然存在的思考,是人类对环境及环境问题的高度概括性与抽象性的思考,也是关于自然界与社会环境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重构环境哲学的未来图景,需要环境哲学所创造的恰当判断与合理认识,以期有效避免流行哲学在自然理念上的盲区,并促进现代哲学在生态观念上的新生.  相似文献   

8.
经济理性范式假定了希腊/基督教(Greco—Christian)的立场,即万物归根结底都仅为人类所用,人类自由地把环境商品化。追求利益是人类社会能持续发展的动力,但过分的向环境索取,使得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人类应该把自我行为约束在一个具有生态边界的社会中,避免生态崩溃而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建构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陈泉生  周辉 《东南学术》2007,(3):122-128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这两种现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侵害是现代社会新型侵害行为,其概念至今尚未统一;且其具有与传统侵害行为迥异之性质,致使传统法学理论在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面前不得不重作调整,从而推动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咯介绍了环境与生态的基本知识,从环境生态学视角讨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根据生态学规律的客观性阐述了人类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唇齿关系的环境伦理观,科学认识与对待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生态价值观;认为人类应当重建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关系,人类不仅要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还应当为自然生态的自身进化和达到新的平衡创造条件.强调以"尊重自然与善待自然"为基本思想的生态文明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也已成为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态赤字背景下的内蒙古生态承载力与发展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全球生态赤字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内蒙古的区域性生态赤字虽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接近我国平均水平.由此,对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资源环境绩效与区域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官民环境意识与行为是观察区域生态变迁的重要视角。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清代是河西走廊环境变迁的重要阶段。有清一代,该区官民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认识到林木在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上的积极作用以及人为无度开荒、樵采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并采取了制定林木保护法规、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禁止无度垦荒与樵采等保护环境的措施。清代河西地方官民的环境意识及行为同样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主持者言:安全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中,安全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在与各种各样威胁的斗争中、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与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威胁及由此产生的恐惧有着莫大的关联。从源于自然界的野兽攻击、饥荒、天灾到人类社会自身因各种冲突所引发的战争均曾对人类安全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自主权国家诞生以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度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安全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4.
环境领域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走向以绿色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就环境领域若干前沿问题,如生态工业、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绿色食品、生态安全、生态旅游及全球环境热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环境领域的前沿课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的演变与环境刑法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道德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法律应当适应道德观念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人类的生态伦理经历了由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演变,故环境刑法也应当根据生态伦理的演变趋势进行方向性选择,其中包括强化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倾向于对行为犯罪名的认定、侧重于对自然犯罪名的认定等.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一国经济之本,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活动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经济行为所致,市场失灵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前提,政府失灵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条件,法律空白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温床.文章认为,从源头上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问题,需要市场机制引导、政府管制和法律规制三者统一协调,即通过宪法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权利;通过税收制度将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能源政策法引导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以推动绿色能源经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狭隘的文明观和偏执的发展模式的导引下,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地球遭受着人类的劫掠和破坏.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的威胁.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呼唤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义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行为是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环境行为研究现状,侧重从政策取向视角、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关系视角、社会结构视角等对国内环境行为相关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研究发现,既有研究普遍流于现状描述,较为缺乏理论关怀与理论解释,尤为忽视环境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及其生成机制.进而提出应超越环境态度研究的范畴,将心理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加以结合,直接对环境行为开展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宋薇 《晋阳学刊》2011,(4):53-56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勃兴,是美学对全球性自然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基础,试图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解决自然、社会的生态问题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环境美学把人放在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重估了环境的价值。自然美学以现代自然观为基础,力图解决自然美的难题,还自然美现实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20.
战争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现有战争法体系对战争中的环境破坏问题不够严格,完善战争法、规制战争中的环境破坏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