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梁山好汉自结义以来,一直巢居水寨,与世无争。时光飞驰至20世纪90年代,好汉们听说当今乃太平盛世,风光无限,机会多多,便纷纷动了入世之心。然而,这么一大帮人,下得山去,如何营生是好?这天,梁山特地请来了吴先生。  相似文献   

2.
在节日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暂时卸下肩上的担子,抛弃劳累和疲惫,但放松不能松得无边无沿,快乐也不能忘乎所以,享受也要有节有度,凡事,都要悠着点儿。  相似文献   

3.
退休后,我和妻子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解甲归田”生活。为了顺利度过“退休初级阶段”,我和妻子制定出了我们的四点生活计划:健点身,做点事,会点友,找点乐。“四点计划”实施几年来,收效明显,我和妻子深受其益。  相似文献   

4.
刚到德国时,自己最不能适应的不是香肠、沙拉,也不是猪脚与酸菜,而是最简单的“水”,尤其是所谓的“矿泉水”。  相似文献   

5.
感情,常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这个纽带在男女关系中应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夫妻问常因点滴事情反目为仇,完全不顾多年培养起来的感情而各奔东西。有的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有的贪图享受,拜倒在金钗美裙之下。男女青年择偶时,看重的往往是金钱、地位、美色,把寻求真爱这个沉重的感情砝码的则为数不多。那么,感情两字,是否就那么一钱不值?若值钱的话,可否用金钱买到,又如何定价?!举例说明,以示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压力之下,多少人借口工作忙碌,把时光都留给了无谓的应酬与不相干的人,而忽略了家人的需要。实际上,一顿家常温馨的晚餐,一次全家出动的远足,就能够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如果,我们能够设定一个家庭日,那一天,我们为家庭而过,就有了一个回归家庭、向家人表达爱意的机会。那些为家人所付出的时间与真诚,会成为坚实的凝聚力,帮助我们抵挡各种外来的侵袭,让家庭更稳定,温暖。  相似文献   

7.
初次相见时,他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她是活泼俏皮的时髦女子。他回家探亲,父母着急他的终身大事,便“押”着他去相亲。远远地,看见一个年轻女子站在窗前对镜梳妆,波浪卷,红嘴唇,那一刻,他的心里生出细细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现代交际》2009,(2):66-66
一张好碟片,一部好电影,一套好剧集,一首好歌,一本好书……一种可以影响你的生活,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家有三宝     
陈力 《老人世界》2013,(12):31-31
俗话说,家有三老,如有三宝。我的父亲、母亲和婆婆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个区,既是老战友、老同事、老乡,义是老亲家,可谓亲上加亲,如同一家.  相似文献   

10.
树英 《职业》2008,(1):66-67
流行时尚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发布,最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们常常会照单全收,但有时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健康生活越来越远。看看本文推荐的流行时尚,再对照一下,哪一个是你错误的坚持或是忽视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妈妈政府     
自从当上了教授,年资日益增长,连我自己也感到无端地受到分外的尊重。在学校里随便走到什么公共场合,都有学生,上过我的课的和没有上过课的,对我让路,到外面开会,常常有人把我从角落里拉到中座,像婚礼中的新郎一样安排在最醒目的地方。其实这几年。我和过去作为小字号的充当放大炮的角色的时候,水平没有多大变化。除了顶部头发越来越沙漠化,不得不调动四周的植被来实行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12.
殷卫 《老年世界》2006,(1):20-21
看电视台采访一对母女,女孩18岁了,可是因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导致重度残疾,只能躺在床上。孩子的母亲数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她。说起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女孩几次都哽咽了。母亲坐在旁边,紧紧握着孩子的手,看见孩子哭,就帮她捋捋头发或是轻轻拍拍她的背。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说如果有可能会帮助她实现。女孩没多想就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可惜永远都实现不了,可是我依然想说出来—哦想做我妈妈的妈妈。”这个心愿确实很新奇,  相似文献   

13.
台词秀     
《现代妇女》2009,(7):51-51
谁都有个性,谁也不是生下来就适应社会,环境像是一条河,咱都是河里的石头,一开始各有各形状,头上长角、身上生刺,天长日久被河水冲刷,角啊,剌啊的就都磨成圃的了。  相似文献   

14.
记得     
十五年了,她没有哭过,可是,那天在站台上,她和傻子一样哭了。小鸽子,那是她的小名儿,只有父母和他知道,父母去世了,这世上唯一一个叫她小鸽子的人就是他!  相似文献   

15.
以车取人     
某大酒店正在举行招商宴会。佳宾如云。外地的主人不熟悉当地人事,特地关照迎宾小姐:“凡乘自备汽车来的,均延请上座。”  相似文献   

16.
笑尘 《老年人》2008,(7):48-48
因为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世人便以为中国古代的妇女,基本上都是在锅台盆碗、柴米油盐的狭窄天地里了其一生,精神生活则除了服侍公婆、相夫教子以外,别无寄托。其实,这种生活模式与轨迹,只是在大部分普通民众中铺延,至于宫廷的嫔妃、官宦之家的女子,尤其是一些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礼、多才多艺之人,其实不在少数。只是因为个人生活或时代的机缘,很多人不为世人所知,其作品亦不为世人所传而已。  相似文献   

17.
拉长幸福     
有的说,退休是日落西山,因为好景不长。 有的却说,退休是晚霞满天,因为壮美无边。 有的说,退休是句号或省略号,因为在岗时都没什么成就,现在就更是无所作为了。  相似文献   

18.
星竹 《金色年华》2008,(7):53-53
人的一生看似是和许许多多的人在打交道,但彼此多为匆匆的过客,真正让你费神,让你伤脑筋的,其实也就是你身边的那几个人,是他们影响着你的利益得失,左右着你的思想感情。你整天琢磨的对象,耗费的精力,也只不过是在这几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张新文 《老年人》2008,(11):43-43
老伴因病去世后,我形单影只,有话没人说,非常孤独,人也日见衰老。少年夫妻老来伴。老而无伴。那是人生的大不幸。我的儿子社荣和儿媳闫燕看我总也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便主动当起了“红娘”,到处托人为我物色对象,让我在失去老伴后又找到了一个新老伴,生活有了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王举芳 《老年世界》2014,(24):34-34
87岁那年,杨绛先生经历丧女之痛没多久,相依相伴的丈夫又离她而去,只剩下她孑然一身。她从至亲离去的打击中挺了过来,落笔为暖,写下《我们仨》的温情篇章。先生在那所简陋的房子里闭门不出,一边埋头写作,一边整理丈夫的手稿和书信,将尘世搁置身外,远离喧嚣和浮躁的纷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