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十分时尚的饮食习惯,未必对健康有利,有的甚至是致病的祸源。  相似文献   

2.
石上 《社区》2008,(6):60-61
流行时尚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发布,但一些所谓的时尚观念却在不知不觉中离健康生活越来越远。看看下面的流行时尚。再听听中医养生专家怎么说.对照一下.哪些是你错误的坚持?  相似文献   

3.
致力于改善公众健康问题的专家和史学家都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对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并且套上了道德的紧箍咒。众所周知,在第一例艾滋病人出现后的5年内,里根总统一直拒绝公开谈论艾滋病问题。美国公共卫生署的埃弗雷特·库普(C.Everett Koop)曾设想在美国高中推广实用的性教育课程,或通过邮寄途径向美国家庭主妇普及“安全套”概念及其使用方法,但他的想法却遭到里根和教育部长威廉·班内特(William J.Bennett)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以及招生和就业体制改革从初步尝试到全面深化,取得很大进展。该项改革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政策的引导、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以及世界科技革命推动的。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有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以及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全面适应等。  相似文献   

5.
乔源文 《社区》2010,(29):56-56
我和老伴相继先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退休.老伴有高血压和胆结石症。而我除了有鼻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外无明显病症.两人都发挥了几年余热,直到本世纪初我发现有站不稳的现象。如不留意好像要跌跤.而且日益增多.看病验血只是血脂偏高,说不出具体病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吴文藻先生就主张人类学应从研究原始民族扩大到现代民族,认为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应该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但由于西方人类学传统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与学术实践等原因,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学界对汉族社会的研究仍显沉寂.  相似文献   

7.
凉夜小昭 《社区》2009,(32):19-20
森吉梅朵是北京人,画家,在德国生活过两年,高挑美丽。,一个很时尚很自由的女子。她从小喜欢只身出去旅行。20世纪80年代交通还很不便利的时候,她就独自多次穿行于西藏各个角落。遇到无人区的地方她就步行,在牧民家里留宿,以至于现在,在许多很少被外人知道的地方都还流传着曾有一个汉族女子独自走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的自由派认为戈尔巴乔夫治下的俄罗斯一旦失去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就会重蹈德国魏玛共和国的覆辙,因此他们发出了俄罗斯纳粹主义可能卷土重来的警告。1995年,43%的俄罗斯人相信俄罗斯可能步魏玛共和国的后尘,20%的俄罗斯人声称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公共场合目睹或经历了不同形式的纳粹活动。此后10年的历史告诉人们,俄罗斯其实离魏玛共和国还很远。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府面临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民族主义者,而是1996年险些赢得总统选举的俄罗斯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巴马香猪     
越南医药业的发展比较落后,从整体情况看,越南有些类似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夏宁 《金陵瞭望》2006,(5):17-17
众所周知,日本自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日本奇迹”。而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则以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新经济奇迹”。究其发展原因,从科技层面看,关键是美、日两国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据了解,目前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平均发病率已经达到1%。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指出:“我们怀疑现代人性早熟、畸形、癌症发病率升高,都和生活中摄入的各种各样的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其间,由于中国在20世纪特殊的历史境遇,人的文学的几经偏离,许多时候文学对于“人”的背离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的背景下,对人的文学的全面回归,一方面,人的文学的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直接带来了文学的多元与繁荣;同时,文学过分的对于人性的“提纯”和人生“照相式”的表现,也使人的文学出现了又一种偏离。因此,在全球化、商品化的21世纪,人的文学将继续努力自觉地关注人、表现人、完善人。  相似文献   

13.
“边城”写作不仅描绘出被现代都市生活放逐的湘西一隅,更为出色的是,它在现代性挑战面前鸣奏出沈从文这位现代中国作家内心倔强而复杂的音律。与中国社会开始迅速向现代化转型的背景相关,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边城”写作生动形象地说明,在逐渐被现代生活遗弃的乡土边地究竟还有着怎样的事情使人怦然心动,怎样的人性之光仍然让现代人神往。作为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个表征,“边城”写作使我们在其中体会丰富多样的人性同时,也不能不反思现代社会一体化构想的缺欠,以及在现实理性所解释的范围之外,文学艺术还有一个多么广阔的关于人性尚有待发掘和添补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