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18世纪作为狂飙突进的代表,给当时的欧洲社会带来令人震撼的冲击,并感染着后世的读者.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来剖析维特的性格,探索维特的精神世界,分析导致维特悲剧命运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表现青年人的悲剧,表现青春迷惘的母题方面都颇为相似,但两部作品又各具特色。从主题上来说,《沉沦》更偏重于性的“革命”,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偏重于“爱情”;在内容上,《沉沦》更多地发扬了抒情传统,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多“史诗”的成分;从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沉沦》更为现代,而《少年维特的烦恼》较为传统。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大声誉的著名作家,歌德一生塑造了众多的文学人物形象,而少年维特和老学者浮士德无疑是这众多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他们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真、善、美的社会理想.然而,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维特在绝望中自杀,浮士德却选择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出现反映了歌德的矛盾人生:既渴望寻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又对残酷的现实表示妥协与无奈.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期以后,黄金在欧洲国家货币流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朝着金本位制方向发展。俄国以白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纸卢布也陷入困境,维特主持财政部工作期间,进行了货币改革。维特货币改革适应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巩固了俄国的国家财政,刺激了投资,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彼此的场域交锋提升到一个思想史的观念碰撞高度.同时在结合歌德艺术观"表现真实"的基础上进而发微知著,提炼出"青春迷惘"的普遍性命题,认为维特之死,固然有上述的一般原因在,但更有歌德作为德国文化所化之人的痛苦表现在内,维特之死,未尝不是殉节于未能大气磅礴贯穿而出、深受德意志知识精英关切的德国文化.维特的"真死"与歌德的"假殉",既显示出所谓"制度捆绑"的社会性根本原因.同时又提出了"文化假殉"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外交家。他所推行的远东外交政策对晚清以来的中俄关系史、东北边疆史、乃至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较详细地论述了其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并吸收其精华,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爱摩福斯特的作品所关注的不是国家或者政治,而是在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是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探索,对人价值人性的完美的追求,本文在以福氏小说中众多的死亡意象为切入点,通过对由感官及精神等层面上所表达出的死亡意象的分析,阐述了福斯特的创作主旨与死亡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历经争议之后,在德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狂飙突进运动最终被定位为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作为该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少年维特的烦恼》从多个侧面代表了这一运动的思想倾向和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10.
琼瑶在小说里探索了爱的真谛和爱的本质。她着力追求的爱是一种理念,是一个精神世界,她以细腻而委婉的女性笔墨反复强调了感情的因素.这些主要表现在;爱不是在方式而在感情,只要感情存在,双方可以冲出年龄、家庭、门第、家族的种种障碍:追求人的自尊、自爱,自重;爱应该有超凡的境界,这就把男女之爱的范围扩展了;爱是传统道德和理想生活的统一,从而体现了婚恋道德观的严肃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死亡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死亡概念提出以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制订过有关死亡的法律或者给死亡下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定义,但脑死亡标准的问世却使死亡立法变得迫在眉睫。本文论述了我国死亡立法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并对西方各国死亡立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作了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根据我国医学发展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订专门的《死亡统一法》,该法应对以下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一、死亡的基本概念;二、死亡的一般生理学判断标准;三、死亡的具体诊断标准;四、死亡确定和宣告程序;五、死亡确定中的违法行为;六、脑死亡和植物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对歌德的批评有多次的变化,考察郭沫若笔下歌德的四重形象,对歌德和郭沫若的认知是大有裨益的。郭沫若翻译了歌德的24首诗歌及诗片段,这些译诗成功的极少,但是他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至今犹为一些读者喜爱。这部作品的翻译,表现出郭沫若独特的翻译风格,也是现代白话的翻译经典。  相似文献   

13.
家里有浓浓的亲情,家里有欢声笑语。写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具体的事例。如: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的;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不顺心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用亲情,用爱来教育我们,使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滋润。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与同学交流,与父母交流,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1,(7):7-10
现今,离婚和关系破裂粉碎了无数人的人生,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世,有着这么一个关于一对父女信守承诺的故事。 我父亲不善表露感情。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他从来不为我做的任何事情而发出“噢噢噢”或者“啊啊啊”之类的感叹。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知道我父亲是爱我的,但是将感情外露不是他的性格。我知道他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我的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的生态公益诉讼制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民”过于严,严格限制起诉主体资格,不鼓励社会组织提起生态公益诉讼;二是对“官”过于宽,纵容行政机关不作为,凸显司法机关随意性;三是对“事”过于繁,法律规定的空间很大,司法解释的内容繁琐。只有从生态公益诉讼的属性和原理入手,才能正确认识生态公益诉讼制度并开展进一步研究。结合生态公益诉讼所具有的生态性、公益性和诉讼性等属性,解决我国生态公益诉讼制度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内容上,扩大原告的主体范围,明确国家机关的责任;在程序上,统一规范诉讼的要求,专门督促审判的执行;在形式上,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律,设立专业的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16.
他们都以为自己看懂了爱的真谛,却在距离和疏远中忘记了爱坚忍的最终目的还是爱。若是当年执意相爱,生活或者会给他们一个安定幸福的家,没有打打杀杀,是是非非。  相似文献   

17.
正如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觉醒》中的爱德娜也是爱与美的化身。在波提切利的著名油画《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从海洋中诞生,而爱德娜却在大海中拥抱死亡。本文试图从柏拉图的爱情观角度来探讨爱德娜的爱情观,并解读爱德娜最后悲剧性的结局。爱德娜的灵魂伴侣是一位集物质、肉欲和情感为一体的梦中人。他让爱德娜在精神上受孕,从而孕育出了"自我"。正是为了保护这个"孩子",爱德娜才选择了投海自尽。  相似文献   

18.
从死亡角度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反映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明芬  王玉娇 《社区》2008,(34):51-52
家庭暴力是指在婚姻关系或者固定的男女同居关系中发生的暴力侵犯行为,而导致一方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案件。在美国家庭中,90%的家庭暴力行为来自于男方对女方的攻击、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攻击。导敛家庭暴力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家庭的高离婚率。根据社会学家最近的一项调查碌示,离婚率越高,虐待儿童的事例也就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20.
虽然定性又定量的立法模式决定了“情节严重”的中国式立法不可避免,但并不意味着立法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规定,最高司法机关可以恣意地进行解释。有关“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存在混淆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与影响预防刑的情节;违反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及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有悖法益保护原理;无视犯罪类型;超出构成要件范畴进行过度评价,有违规范的保护目的及罪数原理;不符合期待可能性原理;将引起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精神失常的案件事实认定为“情节严重”,形成间接处罚;将造成所谓恶劣社会影响认定为“情节严重”,使司法活动流于恣意;规定不具有一贯性,显得过于随意,等等问题。至于立法上,存在表述不统一、过于跳跃、随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