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课强调“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课重视“语感”,数学课也应该有“数感”。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程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把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感。一、结合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阐述中,将原来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作为新的数学内容的核心,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数感"这一核心概念如何培养作出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刘道本 《科学咨询》2009,(12):55-55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数学知识当作完全客观的公式和定理来传授,把数学思维当作机械的技能来训练,从而逐渐远离生活实际而火去其本质上的价值与活力,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下,教师们更多的是关注和探讨怎么教,在这里我要探讨的是新课程学生怎么学.因为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提倡的是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构建知识,能够"学一知十"、"举一反三",强调的是知识获取的方法,而不是结论.  相似文献   

5.
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创新体现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但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如果盲目追求"高、大、全",势必会让"创新"步入死胡同.笔者认为,目前小学数学公开课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刻板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而是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岂不知数学概念正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教学素养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一汽一云一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探索则是教学的生命线,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做数学",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数学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但有的学生却把简单的式题做错,如把65写成56,算出哥哥比弟弟高10米等等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结果太离谱的错误.究其原因,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对算式中的数和结果缺乏全面而准确的感知,对数的感知比较粗放不够精确,这也是造成计算结果错误多的主要原因,可见数感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彻底革新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据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文章主要就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以便新课程改革能够真正回归学生本位.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听专家们讲新课程理念,还是读课标,无一例外的提到数学教育中要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放心的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改变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能力,组织好课内外的探究活动,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吴涵芳 《科学咨询》2009,(10):54-54
新课程改革,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程改革,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精彩.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地探索、实践,都在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突破自己,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得愉快.哪如何"上好数学课",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育如何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其一、教师要实现由"师长型"向"学长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要交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政党要“链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只是意味着更加重视学习,还是要有新的学习方式?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且把其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乏有些老师在实践中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走入了一些误区,看似在实践新课程,体现着新理念,然而实际却是与新课程背道而驰。下面就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认识。一、重"情境创设",轻"复习铺垫""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数字化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怎么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合点。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或者是根本无法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对数学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基于此,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