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哲学何以存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所处的传统背景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价值的断裂、文化的分裂等一系列负效应,这意味着一种总体性的消解和社会整合机制的消弱。而目前哲学界零敲碎打式的研究则无法实现对现实的总体性理解和批判功能,也无法面对21世纪的总体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以重建总体性。文化哲学总体上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研究和文化批判。这三个层面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确立哲学研究和管理文化的合法性;以此为基础,文化形而上学则是关于文化总体性的深层价值研究,它力图确立一种文化统一理念;文化批判则努力把这一理念贯彻到文化实践中去,以推进现实文化的发展。这三个层面的断裂乃是文化哲学的内在危机。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即面临着这一困境,所以,文化哲学要重建总体性,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导致了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冲突,同时使我们的哲学处于边缘化状态。近年许多哲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使哲学在新时期重新定位,获得新的生长点。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的产物。发展理论、交往理论、后现代主义等领域的研究和各种建树可以视作哲学重新定位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衣俊卿近年一直致力建构以日常生活批判为表现形态的文化哲学理论,主要意图是使哲学理性回归生活世界,在文化冲突中重新定位。这一理论试图把关于人的形而上的反思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以人类文化的演进为大背景,以中国现代化和文化转…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哲学走向问题的探讨中,衣俊卿先生指出:“每当人类社会处于重要转折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总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历史方位,重新寻找自己的生长点,重新以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合法性。处于大变革时代或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似乎又一次面临着重新定位的任务”①。逻辑上讲哲学应该在当代的问题之间定位。依照科学研究中的问题逻辑,要求思考“问题”首先对问题的当前状态和问题的理想状态(目标状态)之间隐含的应答域做出如实的映射,才能形成由目前状态到理想的目标状态的解。随着一个个“解”…  相似文献   

4.
一、哲学对文化的态度是哲学思想史贯穿始终的题目,也是当代哲学思想问题的中心。哲学是通过它对文化的态度而自我确立的:和文化自我区分与自我同一,对文化进行批评或辩护。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这种或那种哲学流派对文化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这种态度既是哲学的也是整个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文化被看成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但是哲学本身就是文化体系中具有自己特殊功能的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哲学中既包含了直接产生该哲学的相应文化发展的总成果,也包含先干它的各种文化发展的总成果以及未来文化的萌芽。因此,文化固然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但哲学本身也是文化的“课题”,是文化存在、文化自我变化的“课题”,是各种历史类型的文化交替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思辨意识哲学和文化哲学是哲学史的两种主导的研究范式。长期以来,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由于受到思辨意识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导致了社会历史研究的线性决定论和主观宿命论的误读。以文化哲学理解范式重新解读马克思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则呈现为一个包含丰富内涵和多种可能性的实践进程。这种解读有助于一种真正的人的历史的生成,展现社会历史理论的文化丰富性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1992年第1期起,本刊开始推出文化哲学研究栏目。七年来,我们邀集了数十位跨世纪的青年学者从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等不同的视角对人类精神的演进历程与前行态势做了多元的回顾和跨世纪的前瞻,为广义的文化哲学的建立做了准备性工作。本刊将继续推进这一研究,并将有意识地把研究的视野投向文化哲学的建构,因为我们相信,文化哲学将是21世纪的自觉的哲学形态。本期我们刊发衣俊卿教授和丁立群教授关于文化哲学的主题与研究层面的两篇论文,以期引起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可以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另一种是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前者显示哲学的文化性,后者显示文化的哲学性.就其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8.
当世界正步入全球化的时代时,有关哲学的未来的两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首先,每一种哲学传统如何提取其自身文化源头中最优秀的部分,以利于世界上其他的哲学传统?其次,每一种哲学传统如何在公正地面对其他哲学传统时,获得对自身的理解,进而使哲学活动成为所有文化传统相互理解所必不可少的?面对这两个问题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跨文化哲学。对比哲学和跨文化哲学  什么是跨文化哲学呢?这不仅局限于进行比较哲学研究,就像比较宗教、比较语言学等等之类的情况,它们只是限于研究不同宗教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已。尽管以这种方…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中国哲学举步维艰,已陷入困境。人们非常不满于贫困的哲学现状,睁大眼睛,企盼新哲学的诞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哲学界展开了未来哲学的探讨。目前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是传统派,他们认为未来哲学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特别是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只要赋予儒学以现代含义,儒学就是最好的未来哲学。儒学的价值是永恒的,这就是新儒学。这一派势力强大,多是学有所成的大学者。另一种是西化派,他们认为传统的中国哲学已经成为文物,已被历史抛弃,不可能再有什么指导文化的意义。引入西方哲学以取代中国传统哲学,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俄罗斯社会剧烈动荡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和哲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相碰撞与融合的现代性背景下,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创造性地回归东正教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并超越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寻求民族文化精神新生长点,实现俄罗斯文化的批判性重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重建努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文化哲学兴起的旨趣在于寻求一种阐解当代中国文化现象并反思中国现代化的成效与质量的哲学样式。这决定了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得以开展的现代性立场。但是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 ,这一看起来确定无疑的立场还需要为自身的合法性作必要的辩护。由于当代中国总体的后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从客观上“滞后”于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现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的演进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西方文化哲学在 19世纪末、2 0世纪上半叶的兴起 ,这也可以看成是对康德式的启蒙现代性思想的一种回复 ,现代性直接成为现代西方文化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历史角度对德国文化哲学概念的提出及文化哲学在德国获得的系统化发展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当前德国文化哲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当前德国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范围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阐释,展示了德国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在20世纪90年代复兴和当前迅速发展的新动向。并以德国文化哲学研究为范例,揭示了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方向的性质,澄清了当下流行的一些将文化哲学等同于一个主题领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本文通过对西方元科学研究中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三者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文化转向的科学史根源、科学社会学根源,并重点分析了文化转向的哲学表征,指出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新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大致是一种文化学的和人类学的立场,即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其根本标志就是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力求纠科学主义之偏,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表明传统的科学哲学已经穷途末路,科学哲学必须溢出自然科学亚文化的范围而面向整个的科学文化,走向科学文化哲学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这里仅就电子计算机应用前沿而言)的研究与发展面临两大问题,即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理论问题又有科学层次的问题与哲学层次的问题两个部分。笔者仅就哲学层次的问题做些研讨。我理解所谓哲学层次的问题乃哲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关系问题。它包括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作为一种宏观的分析工具,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能对智能模拟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即对电子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原则上进行论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能为哲学提供新的生长点,使之进一步充实、精确与深化,即对它进行哲学思考、理论升华,可以从中思考出哲学。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文化哲学通过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阐明了历史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使文化哲学超越了一般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的文化哲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模式.文化哲学始终以自觉的文化批判精神为指导,通过对人类文化精神生成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力图阐明现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文化根源,并为未来的人类生存提供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方哲学史和数学史入手,探讨以真理问题为核心,哲学和数学之间存在的一种倾向性关系的生成与消解。笔者认为,哲学在确立自己的真理理想和真理途径时,存在着对数学的夸张性解读。这是哲学加于自身的桎梏。数学的发展自身表明它并不具有哲学期待于它的典范性,哲学应当走出数学的阴影,如实、坦率地考察“真理如何成为真理”。  相似文献   

17.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一、一种拉美真实哲学的可能性由于拉美哲学带有的非真实性(inautenticidad)的一切特征——缺乏独创性(originalidad)、表面化、缺少连贯性,特别是对其他国家哲学活动的仿效,这样,拉美哲学似乎只是文化宗主国哲学活动的一面镜子。这是一种依附于欧洲哲学的仿效哲学,是一种不真实的哲学。而认识这种形势,并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成为拉美哲学家们的一项任务。莱奥波尔多.塞亚(Leopoldo Zea)的哲学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他尖锐地提出要创立一种真实哲学。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的问题域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有 《求是学刊》2006,33(4):12-15
文化哲学问题域限的晦暗不明是目前影响文化哲学学科定位和理论深化的重要原因:人们无法把文化哲学区别于其他的部门哲学,也无法把文化哲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研究,似乎有关文化的研究就是文化哲学研究,有关人的哲学都是文化哲学,人们在纷乱的文化哲学问题视域下,无法进行有效的对话,这不仅影响到了文化哲学的学科合法性,而且影响了文化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哲学的问题域限之所以晦暗不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文化和哲学的概念尚未达成基本的共识性理解,也就是说,人们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化,不能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理解哲学,当然也就无法以文化哲学的方式理解文化哲学.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化和哲学概念的梳理、分析和界定,为确定文化哲学的问题域限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文化哲学研究检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肇端的新时期哲学理论研究 ,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观 ,而文化哲学研究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生力军。众所周知 ,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 ,时至今日 ,对于文化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都呈现出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而这一背景因素无疑为文化哲学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 ,作为一种自觉形态的文化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中的凸显 ,标示着2 0世纪中国文化大讨论正走向深化与成熟。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