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的“党内合作”形式作了分析探讨,认为这种合作形式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国共“党内合作”形成的不可选择性国共“党内合作”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只要客观地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过程,就不难断定它的形成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唯一”形式。中共“一大”之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便找到孙中山商谈有关国共合作事宜。当时,孙中山表示,中国革命只能有一面旗帜,革命力量应集中在国民党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只能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孙中山反对党外联盟与平等合作的背景下,马林依据自己以往的经历,提出国共“党内合作”的建议。陈独秀坚决反对马林的此项主…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汪蒋关系的对策□邵政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开始了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合作。但是,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占主要地位的始终是资产队阶级各派的代表人物,汪精卫、蒋介石是两个主要的代表。孙中山逝世后,汪蒋围绕着争夺国民党...  相似文献   

4.
邓演达与中国共产党张光宇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曾因大革命失败后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因此.如何评价他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拟就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作些考察。一大革命时期,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人之...  相似文献   

5.
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和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问题,以及共产党同革命的民主政党及党外民主人士合作共事的思想。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党的“三大”的中心议题就是解决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问题,到了1924年中共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合作”策略的形成。发展、失误到最后失败的过程,本人曾有专文论述。现在,试对“党内合作”的形式作一个总的评价,以求教于学术界。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充分肯定的。他们强调“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是正确的”,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形式”。只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对这些肯定性的意见,我认为可以商榷。我…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大革命前期国共关系以及共产国际作用的研究,无疑是研究整个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迄今为止,这一研究似仍有诸多不足,且过于简单化。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较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说明。一1923年,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提议和帮助下,共产党人通过个人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与国民党结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合作。共产党人之所以如此,毫无疑问是由于这时  相似文献   

8.
白应华  李莲 《学术探索》2001,9(4):91-93
"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是孙中山晚年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做了深刻反思之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把国民党的改组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的战略思想,成为国共建立"党内合作"的思想基础,对国民党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对北伐战争时期党史和革命史的研究中,不少文章、著作涉及到大革命后期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这一机构问题,有的作者说,“两党联席会议形式扩大了共产党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是“通过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这个形式来保证的。”有的作者说,“两党联席会议把国共两党在国民党党内合作,发展为党与党之间的合作,从而既提高了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也支持了主张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左派的力量,把国共合作推出到一个新的领域。”有的作者甚至说,“接着又成立了……两党联席会议,行使最高权力。”应当指出,上述论断和评价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想就一些史实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辩析。  相似文献   

10.
党内合作,对于国共两党都不是无条件的。孙中山之所以坚持党内合作是惟一的合作形式,前提就是共产党必须服从国民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最终接受这一形式,其原因不仅在于共产国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更重要的是在三大前后从理论上也认同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在此前提下,中共提出国民党必须是各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中共在国民党中必须具有独立性作为党内合作的两个条件。然而,这两个条件并没有得到国民党方面的认可。在苏俄、共产国际的作用下,两党的党内合作是在分歧并不明显的情况下确立的,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不稳定性、暂时性的特点。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党内合作形式不能简单否定。同时,考虑到中共实现其独立性的困难程度,对这一合作形式的肯定不应该绝对化。随着上述合作条件的相继变化,对这一合作形式的肯定评价也不能贯通整个国民革命时期,而只能限于两党合作伊始。  相似文献   

11.
论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中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以其辉煌的业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这时期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取得伟大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得力领导,农民群众的主观努力,同时也是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尤其是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 1927年7月,是国共两党第一次由合作到分裂从而也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才酿成了国共合作历史上的一场悲剧。那末,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敌强我弱”是其主要原因,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南北统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流域,皖系、直系军阀土崩瓦解,吴佩孚、孙传芳落荒而逃,奉系军阀张作霖如惊弓之鸟,躲进了自己的“老巢”。这充分说明当时革命力量足以推翻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怎能说是敌强我弱呢?或许有人讲“敌强我弱”中的“敌”,还应把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包括在内。但是,把国民党新右派当作革命的对象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即国共分裂才是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考虑到必须在军事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完成标志着国共军事合作的形成,这种军事合作随后在军事援助和具体战斗中逐渐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国民党在抗战的紧张时期也采取了反共政策,这样就使得国共军事合作遭遇波折。抗战期间国共军事合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具有积极贡献,同时也对现实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我党如何区分对待国民党中的左中右派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毛泽东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大革命时期,我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党内合作”的形式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自改组后,内部就发生了分化,特别是孙中山逝世后,其内部派别更为突出.党采取联合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右派的策略,从而扩大了党的影响,推动了北伐的胜利发展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但到后期,我党对国民党内部派别认识摸糊,特别是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动面目认识不够,终于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对于台湾回归祖国,国民党内部意见始终不一,台独分子异常嚣张.因此,我们研究大革命时期党对国民党内部派别的策略,对现在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对台湾回归祖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演达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大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是一个光照千秋的重要组成部分。邓演达在这一时期的一个较长时间中与蒋介石合作共事,考察、辨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都不乏其意义。在有关邓演达的著述中,特别是在回忆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建立了第一次合作关系,促进了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平山,为推动、巩固、发展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中国国民党的改组过程,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谭平山起了很大作用,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历史传统与未来走向、党外力量与党内力量、党的精英与党的领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国民党早期领导体制是在民主与集权两种力量的博弈中演变发展的。同盟会时期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了民主体制,中华革命党时期放弃了民主体制而建立起了集权体制。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为转折点,民主与集权两种力量从对立走向融合,到国民党"一大"时最终确立起了民主集权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8.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多维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形式问题,可以得出以下新的结论: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合作的"惟一"形式;国共"党内合作"形式存在着内在弊端和历史局限性;在共产国际的坚持下,国共"党内合作"才得以在"病态"中维持.因此,它不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重国轻共”与国共党内合作的形成刘忠义,田相林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创建时期,共产国际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从一开始,共产国际就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力量和作用,根本没有指望中共谋求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反而对国民党不加深入仔细的分析而全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迁就主义"错误和国民党反动集团日益猖獗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贯彻策略总方针,在指导方针上同党内错误认识、在政治上军事上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作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合作抗日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