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国民财富”和“真实储蓄”核算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在总量上也在构成上提供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分析框架和可行政策依据.统计分析表明,真实储蓄对高收入OECD国家的新国民财富的解释力度不高,这些国家的国民财富积累更倚重于人力资本和和社会资本,而不是有形资产的积累.负的无形资本与社会经济现实不符合,对于无形资本的直接测算有赖于深化其经济理论研究并完善社会资本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理念及其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体形态.打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行政壁垒,实现行政边界、地理边界和经济边界的耦合,以城市群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单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回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及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21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4个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型,其余17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基于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可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空间结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三方面着手提升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能揭示盈利质量、盈利质量能反映可持续发展能力视角,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综合杠杆、营业毛利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周转率对公司盈利质量有显著解释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受风险水平、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影响,并可以通过盈利质量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1970—1998)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1998年期间我国真实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凡是资源型国家或工业化加速的国家,自然资源损失或污染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大,通过历史数据比较,我们也发现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作者称为“生态赤字”,1985年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即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真实国民财富为目标,并认为继续实行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开放贸易型的发展政策对实现上述目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内油气需求的迅速增长,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扩大和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国内关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关系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次将过程神经元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建立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对中国2001-2005年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实现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13—2018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的数据为基础,检验了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真实活动盈余操纵的关系,并在企业生命周期动态视角下,将不同阶段管理层能力与真实盈余操纵关系做比较。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操纵呈正相关;另外,在考虑了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后,发现管理层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程度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进呈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坚持教育培养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价值取向,坚持教育的全面性、连贯性和慎重择师,注重培养人的自主发展能力,对我们今天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能力就是通过变革和创新,不断巩固、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能力资源、能力状态和能力环境。对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得到关于这些基本要素的一系列评价要素;对各个评价要素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关于各项评价要素的一系列评价指标,由此建立起一个全面完整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真实发现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无论是当事人主义诉讼,还是职权主义诉讼都具有发现真实的功能和价值.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刑事诉讼中发现真实的司法方法、规则和程度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并提出:我国应当修改相关刑事程序规则,以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真实的平衡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诉讼证明的本性及适合于诉讼证明的方法规定了诉讼证明可能达到的程度,此为诉讼证明标准设定的认识论前提。“客观真实说”关于证明标准的观点和关于证明评价标准的观点在诉讼法理上都是不成立的,不具有现实的程序意义。“法律真实”则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法律真实说”关于真实标准的主张也是多余的。只要承认并对自由心证原则予以纯正把握,则两说及其论争可以终结。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可持续发展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幼儿教育,理应将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整个幼儿教育改革中,为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英语分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任务的设计.把握真实原则与阶梯原则,依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性格、兴趣的差异设计恰当的真实任务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充作为东汉时期卓越的思想家,他当年在《论衡》中所说的“五经六艺为文,诸子传书为文,造化著说为文,上书奏记为文,文德之操为文”(《佚文篇》)之中的“文”,都是最广义的“文”.但毫无疑问,也包括了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而一部《论衡》以真实为其理论核心,统率全篇,因此,王充关于“真实”问题的多方面的论述,自然亦涵盖着他的文学真实观.  相似文献   

14.
真实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也是我们评价文艺作品首要的审美标准.关于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多次的讨论,但在真实论问题的研究中,更多的是瞩目于西方和现代,而对我国古典美学中的真实性理论,特别是对我国古典小说美学中的真实论问题则重视不够.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比较探讨,以期弄清它的源流演变及其在小说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和批评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综合前人关于元认知和动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一个在真实英语语境下有效的听力元认知策略培训模式,并探讨学习动机水平对学生元认知培训效果.研究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后,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实验组不同动机组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等动机水平组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能力提高程度最大,高动机组的提高高于低动机组.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具发展优势的群体,实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是夯实资本市场基础、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文章筛选出123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和11家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两类上市公司,对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作实践的重要原则之一。艺术真实的有无及程度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在当代文艺实践中,艺术真实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有生命力的范畴。艺术真实既不同于日常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它建立在主体亲历基础之上,以自觉的虚拟的想象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世界之中,是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艺术阐释。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全面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只有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掌握着丰富的知识,道德、文化等综合素质较高,作为社会的佼佼者,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代表,探讨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编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从多元状态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集体"负债"对整个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极大的制约.以资本支撑力为主线,通过分析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负债"成因,旨在从资本聚合力和资本"外部性"上对影响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诉讼法学界关于刑事审判证明标准的理论学说当中,“客观真实”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该学说把“发现事实真相”作为刑事审判证明的核心任务。然而,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笼统、操作性差、与法治的精神根本不相容。“客观真实”标准作为运用证据一种价值指导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刑事诉讼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司法活动,主持和参加这一活动的是有认识局限性的人,而这一标准却把理想与现实,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混淆,从而使得这一标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实现。在研究刑事审判证明标准时,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把案件发生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联系与区别耙梳清楚,从而转向法律事实观,而不是客观事实观,建立“法律真实”证明标准,而不是“客观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