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从推行亲西方“一边倒”到“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俄罗斯对外政策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经历了一个调整过程,其亚太战略目标的确立也同样经历三个阶段.俄罗斯的亚太战略主要体现在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和安全外交方面.  相似文献   

2.
美国"重返亚太",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海洋权益已造成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的领海安全、海上主权争端、海洋通道安全及海洋资源安全等方面的影响。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的海洋权益的影响,本文作者提出宏观战略与应对性策略两方面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马强 《中华魂》2014,(9):58-61
正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了重要的调整。这种调整是适应西方国家金融危机新特点、亚太地区形势新发展和美国整体战略新转变作出的。调整凸显了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性,以及内容与手段的变化。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调整奥巴马第一任期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发展与积极推行的时期。2009年上任伊始,面对小布什政府留下的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奥巴马执政团队基于"巧实力"的理念加快了外交战略调整,执政团队成员多次出访亚太国家,不断强调亚太对美国的重要意义,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11月,奥巴马在堪培拉对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表示"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亚太秩序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文章认为,亚太地区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美国在亚太地区将继续奉行同盟体系为主、大国协调为辅的安全战略,在关注反恐的同时,积极寻求"吓阻"崛起的大国.就对华政策而言,美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通过对华交往以促进其利益,在安全领域保持对中国的"吓阻"与牵制,辅之以有选择的合作与有限的接触.  相似文献   

5.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亚太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原因主要是冷战终结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调整的重点涵盖了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地区合作、大国关系等各个方面,亚太战略今后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总体而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更多的是策略上和手法上的,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为核心的总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7.
亚太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原因主要是冷战终结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调整的重点涵盖了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地区合作、大国关系等各个方面,亚太战略今后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总体而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更多的是策略上和手法上的,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为核心的总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重返亚太”或“亚太战略再平衡”冠名的美国新亚太战略,主要包括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四个方面,有多重目标、多个手段、多种方式。总体上讲,在美国新亚太战略中,军事战略最为显著,投入最大,其他方面则存在更多的制约因素,资源有限,前景不明。对中国而言,美国新亚太战略主要体现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总体趋势是东进、西退、北防、南扰,对中国地缘环境的影响在各个方向上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应有多种选项,可以将其归结为东防、西进、北固、南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后,为适应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两届政府连续调整亚太战略,布什政府的亚太蓝图是要建立一个以北美为基点呈“扇形结构”的太平洋共同体,克林顿承袭了前任政府的亚太政策,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其基本目标是保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扩大自由市场经济和西方式民主,克林顿政府的新亚大战略既有借重和利用亚太为其振兴经济服务的一面,又有加强控制亚太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推行以来,深刻重塑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恶化了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美国战略重点东移的背景下,作为其西太平洋重要战略支点的中国台湾自然扮演着特殊角色.就此,美台(中国台湾)双方借“再平衡”之机多层次、多手段地深化双边军事准同盟关系及防务领域的各项合作.特别是“再平衡”战略推行数年来,美台关系在防务议题层面的诸项进展,表明了美方对于台湾在该战略中的军事价值定位与相应作用的发挥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台防务关系所生发的诸多特点值得国际社会进行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时期41个国家(地区)的股票市场可划分为五个金融联合区域:欧洲成熟区域、亚太区域、美洲区域、欧洲新兴区域和非洲区域.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这五个区域之间的风险传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洲成熟区域、美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从亚太区域到欧洲新兴区域存在单向波动溢出,而非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关系.各区域间的经济金融联系是造成区域风险传染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美国推动西欧联合政策的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联合西欧对抗苏联的大西洋联盟政策中,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两个首要步骤.而美国在着手进行这两件大事时,都以西欧联合作为援助西欧各国的先决条件.因此,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实际上是战后初期美国推动西欧各国在经济、外交、军事及政治上实现初步联合的最早行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外交政策一直受现实主义学派思想影响,所谓重返亚太政策就是发挥"离岸平衡者"的作用。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中提出让中国成为美国的"远东之锚",既是美国亚太政策的核心,也是所谓亚太再平衡政策的主要目标。日益崛起的中国针对美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如何决策,关系到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美国镀金时代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美国政府在镀金时代推行了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它一方面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导致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削弱了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美国政府陆续对社会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全球军事战略向亚太东移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再度成为美国增强战略投向、实施战略运筹的地缘政治亮点.美国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加强对东南亚的军事渗透,彰显了美国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维护地区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以及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坦美国在重返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将随着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变化而消长.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是左右国际政治基本结构的战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呈现出如下的特征:亚太四大国在互相制约中发展双边关系;和平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推动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既不建立联盟亦不对抗;美国是亚太四大国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一直都是美国拓展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以来,美国尤为强调同盟的重要性,将同盟视为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但是,美国的盟友们并没有设立和美国相同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因美国盟友间战略目标的差异,美国与同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本文以美韩同盟为案例,探讨在中美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的同盟关系如何变化,美国的同盟管理面临着何种困难。本文运用了非对称同盟关系的分析框架,以评估大国和小国结盟时不同的收益和成本计算,论述了权力变迁时期衰退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其同盟关系。案例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崛起且美国加强与中国的竞争,美国结盟的成本变小,而结盟带给美国的收益则增加了;韩国在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收益变小,成本变大;美韩同盟面临着"大国担心被抛弃—小国担心被牵连"的困境。值得强调的是,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是权力变迁时期的结构变化所致,且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很可能普遍存在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20.
从地缘战略理论看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战略理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美国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其对华政策,政治上,推行其“民主”政策,利用“人权”外交,策动中国内乱;经济上,又拉又打,牵制中国经济发展;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阻滞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