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说到孝敬老人,多数人以为给老人钱物,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而忽视了老人精神上的需求。也就是说,只重视“物质孝敬”,忽视“精神孝敬”。  相似文献   

2.
清埙 《当代老年》2007,(10):35-35
世人大多认为:人老了自然也就返璞归真了,所以民间对老人有所谓“老小孩”之称。然而,现今的老人“出场”却越来越“虚伪”了,生活得越来越累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老人的生活,与他们来一番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3.
旗舰 《老年世界》2007,(24):28-29
过去有的老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泡茶馆,还有人喜欢泡商场,就认为是很前卫的老人,而眼下,“泡拍族”、“网上掌柜族”、“溜溜族”、“拼客一族”、“帮帮族”等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多姿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6年前,丈夫刚去世的时候,晚上的寂寞简直让人受不了。”现可借助床头的微机上“老人网”(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服务的微机通讯网)与朋友唠嗑,无所不谈的华盛顿州年已68岁的奥克丝说:“微机给了我们与人接触的机会。现在对我来说,简直不能想象没有微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家中老人生病,晚辈想到的大多是送往医院治疗,或者看望时送来水果和补品。这当然不错,但却往往忽略了对老人精神上的抚慰。其实,老人生病后,思想苦闷,精神忧郁,心情焦虑,爱东想西想,更渴望与人沟通,在心理上显得更加依赖他人。因此,关心照料老人,不只是让老人吃点好的,也不只是保障老人看病治疗,重要的还要多多“话疗”,即多陪老人聊聊天。当然,“话疗”也不是随便说说,而要让老人消烦解闷,开心快乐。比如讲讲生活中的趣事,逗老人开心一笑;和老人一起回忆过去,让老人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减轻病痛;讲一些生病期间饮食、生活方面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些老人退休后,对社会活动、周围人群全然不感兴趣,整日“宅”在家里,专家提醒——最好不做“宅”男女对于许多老人来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和他们朝夕相伴?答案是电视!对此,专家提醒说:老年朋友看电视要有选择,不要单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尤其是一些肥皂剧,长期如此可能让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被电视剧带着走,思维也由此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则描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公益广告:老人什么都记不住了,谁都不认识了,但在某一天儿子将其带出去聚餐时,餐后看到餐桌上剩了几个饺子,老人直接用手抓起饺子准备收到口袋里。当儿子尴尬地阻止老人的“丢人’行为时,老人口里清晰地嘟嚷出一句话:“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在这种场景下,虽然儿子在众人面前显得非常尴尬,但这种在老人所剩无几的记忆中流露出来的对儿子的爱,却让人动容不已。类似这样的残存记忆中的爱的例子,许多人也许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如今,老年人持卡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这一举措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与体贴。但每当老年人上公交车刷卡时,得到的提示音是“老年卡”,这种直白的声音让老人感受温暖的同时又会莫名地有些失落感—人老了,搭车也要人照顾了。  相似文献   

9.
厄瓜多尔南部的洛哈省比尔卡班巴山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气温常年在摄氏18-24摄氏度之间,湿度平均为68%,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年迈的老人随处可见。他们既没有人搀扶,自己也不拄拐杖。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有3000多人,百岁以上老人就有近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算是“壮年”了,因此,这里被人们称做“长寿谷”。生活在“长寿谷”里的老人都是“闲不住”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这阴森恐怖的民谚,常让一些临“坎儿”的老人惶惶不可终日。也让家人陪着揪心!其实,老人要过的两个“坎儿”。不过是个误会,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20~150岁之间。  相似文献   

11.
当前,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近日阅读一本老年刊物,发现德国的“新型同居”很有意思,对于我们填补“空巢”窘境有借鉴作用。报载: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到“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住,但前提是青年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一会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新浪微博里有一个名为“社区百老惠”的微博,上面有一段备注“我们专注于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尊严,让社区这个百老汇’能够成为‘百老惠”’。  相似文献   

13.
汪代华 《当代老年》2009,(12):11-11
近来读报,常常被老人频出的“怪招”吸引眼球:大连市一对老年夫妇,退休后月收入5000多元,为了让儿子能常回家看看,竟采取“发工资”的办法,每月发给其2000元“看望费”;黑龙江一位老人在邮局花钱订购“敲门声”;某地老人为了能让儿女回家看看自己,经常装病到医院住院……  相似文献   

14.
《当代老年》2007,(3):4-4
“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服务,江西九江市浔阳区日前开始推行“居家养老政府买单”的养老新模式,并为80位老人发放了可享受15个小时免费家政服务的“送小时家政服务卡”,老人可凭服务卡向加盟的家政公司要求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庭卫生、理发、拆洗被褥、擦洗抽油烟机等。家政公司再凭接受服务的老人填写的“服务质量反馈卡”和“送小时家政服务卡”到区民政部门结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空巢”老人的孤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凸显出来。孤寂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空巢”老人孤寂产生的原因及对其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空巢”老人孤寂感的对策,以期能帮助“空巢”老人减少孤独寂寞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6.
心利 《老年世界》2009,(21):21-21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生活是否幸福的一种标准。随着儿女自立和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多少老人曾为此嘘叹落泪。然而随着近两年社会养老机制的完善,一些老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17.
白雪 《当代老年》2009,(12):6-7
我们常说的“空巢”家庭多是子女离家的独居老人,随着子女异地上学、异地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年家庭出现“空巢”,这些新型的“空巢”家庭中出现更多的则是“情感空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12,(29):39-39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金海南村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一次做饭多次吃,方便食品顶饭吃的吃饭难题,率先办起了“老龄灶”,让留守老人吃上了暖心饭。据金鸡滩镇党委书记叶士亮讲,开办“老龄灶”就是为了解决留守老人吃不好饭的问题,在保证老人们口味的前提下,一周七天不重样,其饭菜价格也是最低的。服务的主要对象暂时确定为70岁以上,且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目前,搞试点的金海南村“老龄灶”资金来源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子女掏一点,个人出一点”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每位老人5块钱(早点1块,中晚餐每顿2块),也可以将自己家里的蔬菜或肉食等,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折价冲抵伙食费。数据显示,榆阳区现有留守老人31189人,子女常年在外的留守、孤寡老人有10142人,其中70周岁以上的有4577人。开办“老龄灶”不仅能解决留守、孤寡老人们的吃饭难问题,也解决了他们在外工作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陈云真 《现代妇女》2014,(12):343-344
伽达默尔可以说是哲学诠释学的创始者,哲学诠释学理论将诠释学从传统的方法论范畴,推进到一个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范畴。伽达默尔的理论让我们从新审视“理解”。与此同时,伽达默尔还将理解的循环引入了我们的日常“对话”领域中,以其天才的洞察力向我们提幽了现代人“交谈无能”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我要让村里的人都善待父母,做儿媳的个个孝敬公婆,每一位老人都安享晚年……”这是12年前,一位绰号叫“黄铁嘴”的退休教师许下的诺言。12年过去了,他的诺言兑现了吗?笔者特地赶到湖南省桂阳县塘市镇阳湾村进行了采访。“黄铁嘴”姓黄,名思雄,今年76岁。他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就回到了阳湾村。阳湾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过去,村里有的人不开化,除了怨穷,就是哭穷,也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1991年春天,村里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一辈子都没做过官的“黄铁嘴”被村民一致推选为村里第一任老龄委主任。戴上这顶帽子,“黄铁嘴”一宿都没睡好,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