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2008年6月自广州奔赴汶川开启水磨社工站的服务,到2009年12月在社会资源匮乏的北川陈家坝启动陈家坝社工站,再到2011年1月汶川县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启创)成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服务已经近三年了.  相似文献   

2.
8月29日,广东全省最大的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项目开标。该项目由海珠区政府和广州市民政局联合购买,委托海珠区团委监管,从2012年9月1日开始,在海珠区共设18个“青年地带”社工站,总标达1650万元,是迄今为止全国社工服务单项最贵竞标。目前竞标单位中得分最高的是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震中芦山.一时间,全国各地积极投入抗震救灾.面对雅安的突发灾难,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及时反应,组建了前方应急小组进入芦山地震灾区开展社工服务. 4月24日,经过前期准备,4名启创社工在1名香港督导的带领下顺利进入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随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前期需求评估,并开展部分服务;5月9日,启创社工进驻芦山县太平镇,开展服务至今.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巨大的地震灾害之后,学校的生态系统以及学校的教学与生活环境都会受到严重挫伤.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情绪.情感和社会支持系统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重建新的教育设施、使师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秩序:都需要细致的工作与专业化的服务。而学校社会工作正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7月24日开始,笔者率复旦大学社工服务队在都江堰市开展服务。通过访问居民、与干部交流、团队分享及自我反思,笔者发现社会工作在灾后安置点社区重建有其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6.
转眼间,广州启创社工在四川灾区驻守已近两年——2008年6月底开始派有实务经验的同事轮流去灾区支援。2008年9月找到资助资源,开始聘请并派驻专职社工团队,由广州有经验的同事带动四川本地的同事开展服务,罗观翠教授亲自督导项目的专业发展,确定“学校-家庭-社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和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于2008年在绵竹市汉旺镇建立了汉旺社工站,主要针对灾区的残障人士、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各项社工服务,链接外部资源推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能力与质量的提高,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管理能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推动灾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5月底开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与汶川县水磨镇水磨小学建立联系,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为水磨小学提供服务。社工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样的工作方法,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相关文章参阅本刊2008年7月(下)《在汶川进行复课前的家访》和2008年11月(下)《只怕彼此的心不再相遇》。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巨大的地震灾害之后,学校的生态系统以及学校的教学与生活环境都会受到严重挫伤,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情绪、情感和社会支持系统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重建新的教育设施、使师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秩序,都需要细致的工作与专业化的服务,而学校社会工作正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吕雪峰 《社会学》2009,(4):40-46
汶川地震后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是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包括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带;以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地人才为宗旨,实现社工服务的持续与深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的意义上,研究者们往往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定位来明确其角色,把社会工作者定位于使能者、管理者、教育者等诸多角色.经过5· 12地震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重建的实践,研究者们对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进行了众多研究.其中,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韦克难综合海内外众多研究者的观点,提出社会工作者主要的灾变服务角色非常多元,包括:(1)支持受灾个人及其家属;(2)协助个人与资源的链接,增加资源的可及性;(3)防止受灾者出现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4)预防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瓦解;(5)社区组织者;(6)改变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增进受灾者的福祉.这些研究都非常有意义.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域,其功能和角色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讨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但更需要深入到灾后服务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所讨论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和角色.  相似文献   

13.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副总干事陈淑仪、顺德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主任黎玉婷,分别当选为顺德区人大代表、顺德区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4.
5·12地震后.主要由民政部门领军的社工队陆续奔赴灾区开展专业服务.从而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工作灾后服务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8,(36):8-10
5·12汶川大地震中,学校成为受创最为严重的系统之一。不仅有形的建筑设施损毁严重,无形的生态系统、教学体制、管理制度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情绪,情感和社会支持系统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学生与教师如何尽快走出灾难的阴影,在新环境下逐步恢复正常的教学,学习与生活状态。迫切需要专业服务团队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圳市民政局派出了一支来自社工处、市社工协会、市慈善会的8人组成的先遣队开赴甘肃文县灾区进行灾后援助。为把援助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深圳市社工协会设立了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轮换性地分批输送深圳社工前往灾区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卓有成效的专业工作,深圳社工们在家园重建、贫困学生援助以及学校、医院重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在文县急需救助的个人/单位与深圳的爱心个人/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完成了对灾区学校的援建速配、贫困生与深圳市民的援助结对等工作。下面截选的是深圳社工在灾后学校重建中的工作日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09,(25):F0004-F0004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成立于2008年2月15日,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及一群香港资深社工的带领支持下,由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者创办。“启创”二字蕴含着创办者对协会的期颦和定位,“启”意指“开始”和“启动”,而“创”则意味着“创新”和“创造”。协会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社区为本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发生后。广州派出了社工前往灾区开展服务。在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中小学校。社工尝试用专业的手法和模式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在服务过程中,社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充分利用每种角色所拥有的不同优势.从整合资源解决学校物资困难,听师生倾诉缓解情绪,到传授知识经验、组织学校社区开展大型活动。在不同的方面协调联合各方的力量,推动学校复课并致力于师生学习.生活困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中旬,山西省太原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多名优秀专业社工,入驻太原市万柏林区5个老工业基地社区,试点开展“守望·相助”老工业基地社区空巢、独居、病残老人养老支持项目.两个多月过去了,社工在社区的项目开展得怎么样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日前,记者走进试点社区,与社区干部、社工、居民一起感受专业社工服务带来的变化. 社工:居民认可让我们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20.
王松 《中国社会导刊》2010,(24):50-50,51
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是一支活跃在四川理县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我作为服务队的成员之一,主要从事农村一线社区服务。回首一年多来的灾后工作,充满了成功与喜悦、失落与辛酸,尤其是社工面临的尴尬境遇——当地干群及服务对象对社工的认知偏差与专业质疑,让这种无助感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