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点时,高度评价了上海社工的灾后重建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作用重大。按照中央和上海的要求和部署,上海社工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干部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将安置点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点时,高度评价了上海社工的灾后重建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作用重大。按照中央和上海的要求和部署,上海社工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干部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将安置点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3.
灾后重建是多层面的,既涉及物质性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人们(尤其是因灾致残人士)的生理康复,也涉及人们的心理调试、生活方式调整、家庭和社区关系重建等诸多方面。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协助人们的社区关系重建,以促进社区互动、形成社会支持、凝聚社会资本,使人们通过社区互助实现自助。笔者根据作为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第二批领队在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祥园援建的经验,谈一谈对社工介入灾后社区重建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支持四川都江堰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并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该服务团自2008年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重建支持网络等手段,抚慰灾民情绪,重建社会关系,协助灾区人民开展自救和自建。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社工协会)多次组织专家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了“以四川灾后社会重建为契机,从灾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入手,培育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本土化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该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民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协助四川灾区进行社会恢复和重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建了四支服务队,前往都江堰市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逾200日的专业服务,协助居民与其外在环境重趋“适应性平衡”。实践显示,专业智慧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8.
虽然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社工队伍相比.四川社工稍显稚嫩,但是.作为灾区的本土社工,他们是灾后重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在灾民心理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省外社工服务队的启迪下积极探索着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吕雪峰 《社会学》2009,(4):40-46
汶川地震后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是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包括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带;以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地人才为宗旨,实现社工服务的持续与深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都江堰原先的社会关系和社区格局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震后,上海社工第一时间进驻灾区,以“重构社会关系、重建精神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灾后两年的时间内,社工们用热情支撑着举步维艰的首创工作,用专业践行着职业,在都江堰的街头巷尾创造了无数爱的奇迹,他们参与灾后重建的实践也成就了都江堰社会工作的“成年礼”。社工们从个人心理重塑、家庭和邻里关系重建、政策及需求评估等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中国社工协会和都江堰社工协会的共同孵化下成立的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中心紧密结合都江堰灾后重建的实际,以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福利院老年社会工作和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三大板块为实践基础,努力探索具有都江堰特色的灾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11月18日~20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灾后重建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举行。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灾后重建三年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发布四川灾后学校社会工作成果——希望学校社工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3.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西南财经大学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从紧急救援阶段社工扮演支持者(主要是人力支持)、资源整合者的角色,联络、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抗震救灾,到安置阶段针对灾区学生和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悲伤辅导、情绪安抚等服务,到灾后重建阶段在绵竹与北川开展心理援助为主的社工服务,再到在北川任家坪开展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的社会工作,回顾三年来走过的路,既充实又艰辛,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回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汶川的物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在广东援建工作组的大力推动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东社工界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社工站于2009年11月正式组建。广东社工站秉持“助人自助,温馨和谐”的理念,依托在汶川乡镇设立的社工站网络,招聘社工面向全汶川有需要的群体开展以“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大胆探索本土灾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的成员,我们先后前往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城北馨居祥园小区的安置点,运用社工理念和技巧,从事社会重建工作。在短短一个月的服务经历中,我们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上海、东莞两地通过成立企业社工机构或社工服务站的形式推动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全国第一家从事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机构——上海星惠社工师事务所日前在上海落户,该机构是由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与上海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而成的。上海星惠将充分运用工会的各种社会资源,分别从政策层面、企业需求层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指导,同时为开发区内企业和职工展开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至今,北师大一港大剑南社区服务中心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剑南镇开展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已有近三个年头。在2010年7月之前,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于非常态社工服务,即为灾后重建临时安置阶段(板房区)的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各类社区活动、弱势群体个案、社区组织发育、基层干部赋能、社区领袖赋能等。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民间社工篇里.我们选取了仍然坚守灾区的”儿童友好家园”、青红社工站、剑南社工站、鹤童社工站、国际小母牛、众益华龄,还有未在版面上出现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在北川、安县等地设立的7个儿童希望社工站,“香港无国界社工”擂鼓社工站,台湾慈济协会什邡社工站,以及不标明白己是社工机构但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参与灾后重建的众多NGO,比如去年我们关注过的NGO备灾中心、陕西妇女研究会等。他们,是灾后社会重建和精神重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计、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工长期与社区民众同行,分别在映秀张家坪村发育了"映秀母亲"客栈小组和草坡乡金波村的民宿小组,以推动社区关系的重建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本文将着重以金波村民宿项目为案例,介绍绿耕在灾后社区生计重建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1月20日,在都江堰市服务了200余天的上海社工依依不合地告别这里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在那200多个日子里,一批批上海社工奔赴灾区,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灾区群众构建新的社会关系,修复已被损毁的社会体系。他们用行动阐述和证明了社会工作者在灾后援建中的独特作为和作用,提升和创新了新时期救灾工作的理论内涵与手段。近日,本刊记者就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救灾工作与民政工作专访了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