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下称广州福利院)近年推动社工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服务,引入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同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开展寄养儿童成长辅导服务项目,促进寄养儿童德、能、勤、智全面发展. 家庭寄养概况 家庭寄养是指福利院将其监护的孤残儿童放到家庭中,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使儿童能够在温暖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广州福利院家庭寄养主要包括自然家庭寄养和类家庭寄养两种模式.其中,自然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福利院监护的孤残儿童委托在社区家庭中养育的模式;类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福利院提供住房及基本生活设施,由福利院招募的寄养家长和监护的孤残儿童组成家庭进行养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涉外收养在儿童福利安置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儿童永久性安置。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广州福利院)通过学习和借鉴我国内地同行及港澳地区的成功经验,先行先试,创新服务,大胆探索社工引领开展专业化的儿童涉外收养服务,在推动涉外收养科学发展、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唯一一所收养16岁以下孤残儿童、弃婴,集养护、教育、康复、医疗、安置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目前有300多名孤残儿童生活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其中90%以上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福利院在孤残儿童特殊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山城重庆有一所儿童福利院,这所儿童福利院,有一家三代祖孙护理员,45年来,她们一代接一代地为孤残儿童服务;一代又一代孤残儿童在她们的抚育下长大成人。昔日风华秀丽的刘文波娘娘,现已是70高龄的老母亲;她的大女儿代万竹,1978年顶替因亲入院当教师;1993年代万竹的小女儿代夏也考入儿童院工作,继续着养护孤残儿童这一崇高事业。她们以中国传统朴实的母亲情怀,温暖着这个世界,温暖着这些苦命的孩子们外婆1950年初的重庆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重庆市救济院收容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儿童,在这些苦冷的孩子中,每天都会看到一个面目…  相似文献   

5.
李超  曾磊 《职业》2014,(31):23-25
她在客户岗位上连续10年不缺勤,累计服务人数80余万人次;她连续128个月被评为“五星话务员”、连续9年年度绩效“优秀”、荣获2010年度移动集团“新业务比赛”全国十大服务明星称号。她就是王艳,江苏公司客户服务中心2000多名专席客户代表中的一个传奇人物。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王艳用十年如一日的卓越表现,诠释着“让世界聆听微笑”的服务誓言。  相似文献   

6.
实际上,这个院子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称呼。王家玉称其福利院,有人称其为孤儿院、养育院,也有人叫它孤残聋盲学校,孩子们则把这里叫做家。  相似文献   

7.
小凯丽是一颗"定时炸弹"6年前新年刚过的一个清早,湖南省常德市社会福利院的职工高俊像往常一样晨跑,路过常德师专女厕附近时,突然被一阵哭声吸引住。高俊顺着哭声走过去,发现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她的衣服里夹着一张纸条,写着"1997年1月出生",除此以外,再没有任何证明婴儿身份的东西。高俊见婴儿可怜,便把她抱回了福利院。随后,常德市社会福利院在媒体上登了"招领启事"。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一直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小孩。福利院把婴儿当弃婴收养下来,院里的工作人员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  相似文献   

8.
浙江嘉兴海宁市春苗工作室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孤残儿童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除了海宁市福利院的这些孤残儿童,海宁市尚有几十个孤儿分散在亲戚家中生活,为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现状,我们逐户进行了走访,发现他们的需求. 经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散居孤儿失去父母的原因各式各样,成为孤儿的时间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世、舆论的关注都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基于此,春苗工作室以“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项目为载体,对全市的散居孤儿在生活、学习、沟通交流、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福利院的实际工作中,孤残儿童大部分是在寄养家庭里生活的。由于寄养妈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对寄养儿童倾注更多的关怀与母爱,因此一旦寄养儿童有永久安置的机会而不得不离开时,寄养妈妈大多会出现分离焦虑症状。因此,我们福利院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实务工作中,也十分关注这些寄养妈妈。但是,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发生一火灾事故,夺去了7名孤残儿童的生命,由此"爱心妈妈"袁厉害二十多年来收养一百多名孤残儿童的事迹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不仅暴露出我国收养法律存在的缺陷,也更加体现了我国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制度亟待健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孤残护理中心生活着15名14~25岁的残疾青少年,他们大都在婴儿时期被遗弃而进入福利院,受当时条件所限,这些孩子只能在机构养育,由从福利院周边招录的妇女来照料。在这种养育模式下,加之照料人文化、专业技能欠缺,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也呈现出了很多心理、  相似文献   

12.
初到深圳,我找到了一份非常平凡的工作:社会工作。我们的第一次户外作业是协助深圳市福利院举办迎大运特殊儿童绘画比赛。这是一次特殊儿童的活动,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被推着轮椅送进来,被生拉硬拽地带进场,被一遍遍地告知不许乱动,还被人多的场面吓得满地打滚,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一个不足百人  相似文献   

13.
养育模式新探索 一直以来,儿童福利机构承担着照顾孤残儿童的重要使命。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模式也由传统的机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养育模式发展,如,社会助养、家庭寄养、涉外送养,等等。这些养育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中心目的均为让孤残儿童能够享受家庭或者类似家庭的温暖与照顾,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登上了南极!"几天前,66岁的何晓莲完成了自己毕生的愿望,她登上了南极的十个岛屿,每登上一个岛她都要展开五星红旗,其中一面红旗上签满了儿童医院专家的名字。何晓莲是哈尔滨儿童医院退休老专家,以前当血液内科主任工作很忙,直到2015年才从岗位上退下来。退休之后,她也没闲着,上老年大学,学习冬泳,满世界旅行。"世界这么大,我要都转转,我的目标是走遍世界七大洲。"何晓莲说,七大洲她已去了五大洲中的55个国家,就剩南美洲(阿根廷、巴西等)和南极洲没有去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4,(27):58-58
社工B问:我是某大学社会学系的大三学生,每年寒暑假会到一家福利院从事志愿服务。从去年开始这家福利院暑假开始举办儿童夏令营,让院外的儿童一起参加。去年我参加了第一期夏令营,但我感觉效果不是太好,这家福利院没有专职社工,工作人员策划的活动没有考虑两类孩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孤残儿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群体。孤残儿童在儿童福利院的生活如何,他们在生活中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他们应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何准备,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孤残儿童的命运,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将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呼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提供服务,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激发其潜能。  相似文献   

17.
77岁的王逢是上海一位热爱编织的普通老人,在过去的60多年里,毛线从未离开过她的指间,她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孤残儿童编织着人间温暖。  相似文献   

18.
文华 《老年世界》2010,(5):30-30
孙凤琴老人,1933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5岁时参加革命,199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乡企局局长的岗位上离职休养。离休后的孙凤琴老人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在她身上没有一丝暮年黄昏的影子,依然满面春风,一片夕阳红。知情的人看出了她慈祥的目光中闪现着一个宏伟的目标,智慧的大脑中正在勾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雷虎兰:在平凡中播撒生命的绿色文/周夏伊绿地茵茵明朗天,亲情围绕一家人。雷虎兰(中)和她的婆婆、丈夫和孩子只有一个地球的现实让许多人为之奋斗着。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在平平淡淡之中得到了人生的真谛。一见面,我就知道我错了,雷虎兰与我想象的不大一样,全没有...  相似文献   

20.
蔡秀莲,53岁,新加坡籍华人,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义工,义务为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服务9年。 她以九年如一日的言传身教,给中国孤残儿童带来温暖与快乐;或许.她永远都感受不到桃李满天下的欣慰,但却让人们认识到:她的学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