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书”造字规律实为传统理论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 :在传统美学中 ,“美”的造字及会意思维 ,本身便包含着以味为美的原始审美观基本特征 ,并沿此合乎逻辑地发展出以和为美的思想 ;“美与善同意”乃造字上同源、思维方式同构之故 ;“诗言志”按形声思维理解 ,不过是“诗”的误读或讹传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得益于形象思维 ;“道”及“意境说”则主要依据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2.
对唯美主义的讨论在国际和国内学界已非新鲜,但在当今这个不乏“审美”的时代,重访唯美主义倒有些必要,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误解实在太多。当年鲍姆嘉滕在《美学》一书中给美学的定义是: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他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1。简言之,美学是认识论,是思维的艺术,是科学。这里,美、美学的独立,仰仗的是理性认识能力对它的接纳。在此意义上,美学虽成了一门独立学科,但美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价值维度,美的价值取决于感性认…  相似文献   

3.
王弼是魏晋玄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只活了24岁,但他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这方面,哲学史家多有论述。王弼很少谈艺术和美,但他有关宇宙本体和人的思维方式的言论对中国美学的建构影响极为深远。在中国美学史上他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些美学史论著不提王弼,这是不妥当的。一、以无为本“有无之争”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玄学家们大致可分为“贵无”、“崇有”二派,“贵无”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弼,其他还有何晏、嵇康、阮籍、张湛等,“崇有”派的代表人物为郭象、向秀等。王弼是坚决主张宇宙本体是“无”的,他…  相似文献   

4.
试论先秦道家美学思维方式的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美学界普遍认为,先秦道家从问世伊始就自觉的服膺于美学的天命,道家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美学思维方式的典范,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道家的生命哲学就是生命美学。本人认为这种看法很是偏颇,因为道家美学思维方式存在着自身无以克服的失误。道家思维方式可以“为道”慨之,(这里所言的思维,是广义的,并非仅指逻辑理性思维)。老子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道”就是与“为学’油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为学”就是对“知”的追求,是人与具体事物发生关系,对其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5.
美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①。两千四百年后,托马斯·门罗绕了个大圈子、自作聪明地回答“美是许多不同的东西”②。看起来,“美”似乎真的如圣经里的“智者”──“第一个人未曾完全认识他,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更多了解他”③。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换个角度考虑,也许可以走出探索的误区。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美的本质”在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其次必须认真分析“美的本质”难解之因,然后才能以此为据寻找到索解“美的本质”的可靠途径。一、“美的本质”在美学体系中的位置从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看,美学是属于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诗坛驰骋五十余载且蜚声诗界的老诗人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甫,现名张松如),在他近年来出版的诗选《后记》中,真率地言明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原则:“就个人一点狭隘的实践经验说来,诗要用形象思维,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形式应该不拘一格。比兴手法当讲求,而究以赋为主;含蓄是可贵的,朦胧也不失为一种风格,但一定有别于谜语,……是否可以说从属于政治呢?我的答复是肯定的。”我们仔细地吟读诗人早年(截止一九四九年)那些生活认识价值、社会功利价值和美学价值较强的作品,不仅深深感到上述观点是对他自己诗歌创作最具体、精辟的总结和阐释。此中诗人对诗美执著的探求是值得我们析议和研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象学、怀疑论的视界,对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审美价值予以存疑,否定美与价值的必然联系,认为“审美价值”是在日常语言意义上的伪命题。本文还尝试清除传统形而上学笼罩于美学的思维迷雾,存疑美与实践性、情感性、价值观等概念的逻辑联系,还审美活动以诗意的超越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艺术思维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美学界从美学的角度正在进行着深入的探讨,但是思维学界似乎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经常谈论的只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辩证思维等。 艺术思维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可能与人们对它独具的特征理解不一致有关。 有人把艺术思维等同于形象思维。然而,一般的形象思维并不就是艺术思维。一则寻人启事或者一篇说明文,往往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肖象或某个特定事物的外观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是一般形象却不是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韩小龙 《兰州学刊》2008,(10):172-175
悖论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它可以由逻辑术语提升成为一个哲学概念,进而与美学合流成为悖论美学。纵览中西美学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美学悖论:“美的”未必是“美”,形而上的美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当下感性化的审美文化泛滥,对“美的”现象执著追寻,必然导致对“美本身”思考的缺失,从而失去对审美价值的终极追求,解决此悖论有效的途径是将“美的”现象“去功能化”.从而渡过物欲时代的审美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的美学思想以其天的哲学为基础。他未孤立地讨论美,美在他这里尚未获得独立的位置。美在他的视野里是一种“仁之美”①,仁构成其美学的内在方面,美则是仁的呈现和实现,因而他的美学基本上是伦理美学。 (一) 出自孔孟的仁学范畴,经由董仲舒的阐释而获得新的内涵。董仲舒说:“仁者,爱人之名也。”(2)仁者爱人是儒家对仁的根本规定,董仲舒于此深有会心。《春秋繁露·仁义法》反反复复地以“爱人”来揭示仁的本质属性,体现了董仲舒与先秦孔孟的微妙差异,这种差异标志着儒家仁学发生了一个由内向外的思想转向。 仁在孔子那…  相似文献   

11.
艾青继承中外诗歌形神美的美学传统,特别重视形象思维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诗人作为语言的艺术家,其重要本领之一,就是要“以形象使一切抽象的变成具体”。他所创作的作品大都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给人以“色授神与”之美。艾青曾说:“诗人必须比一般人更具体地把握事物的外形与本质。”这是诗人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描绘自然景物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因为诗歌同一切艺术一样,“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如果对于事物的“外形和本质”不能“具体地把握”,也就无从“抽象”,无从“再到具体”了,因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2.
艺术思维的运动规律李中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从思维角度看,主要含形象思维,但有机地融入抽象思维,是以审美情感为中心的全部心理机能的整合。现在人们仍然感到困惑的是:作为艺术思维主干的这种特殊的形象思维,究竟算...  相似文献   

13.
早期道教经典《想尔注》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其宗教美学最高范畴“道美”,并认为“道美”虽然不可“言”,却能非感官领会和感受;二是审美趣味崇尚“自然”、“朴素”和“清静”,反对过于强调人为性、技巧性乃至艺术性;三是以“善”为“美”,在审美的标准中渗入了伦理的标准,在哲美之思中加进了宗教之思。从其中、特别在它同《河上公章句》的比较中,清晰地观察到道家老子美学观点怎样转化为道教美学论的基本脉络,也清楚地看到其道教美学思想的伦理化特色,以及它的重要影响及其美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按照思维规律,人们通常将思维方式分为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特殊方式)。从其特点与规律来看,逻辑思维是统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而灵感思维是三维的。三种思维的关系既是相对的,又是互补的。现代文明意义上的现代思维正是以三种思维的相互统一为基础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汇集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存在意义,并试图从各个层面去探讨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关系。这种认识与思考已上升到一种文化的反思。本文便是从哲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立美论──中国教育整体美育化的构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立美即教育美育化足是教育在哲学意义上的本质回归,是素质教育的美学命题和美学提升.其基本逻辑是:教育是塑造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其逻辑结论必然指向教育立美即教育审美化.具体说,教育立美包括教育的非功利价值取向、美学文化追求、情感特质、人格内涵、艺术教育、自由思维、形象思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主客体之分与新世纪美学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对美学研究中的所谓“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成为中国美学界的新的潮流。一些美学家打出返回美学的原初性思维或本源性思维的旗号 ,尝试超越美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 ,而建立一种主客一体、超越对象性思维的新的美学思维方式和美学理论。这是继 2 0世纪 80年代的实践美学之后中国美学家们对美学的本体问题的又一思考方向 ,从发展中国美学精神、推进美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称道的。无论如何 ,它是美学家们对美学学科和现实审美文化精神的一种理论把握和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努力。但是 ,就具体学…  相似文献   

17.
从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转换邹铁军,王传习“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在当代西方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它以其强烈的反叛精神,开放的理论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重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在这股思潮中,美...  相似文献   

18.
孙子军事美学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理念,以“求真”、“尚智”为其思维的理念方式,以“善战”、“神奇”为用兵境界的追求,以“全胜”、“和谐”为最高军事美学价值的核心,构建起以“尚智”、“善战”、“天人和谐”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军事美学思想和行为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索美的存在及其本质,关于美的学说理论,如同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一样,千姿百态,各有风采。本文吸收他人允当之说,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的美学观点来评述美学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美是和谐”说,看看它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有何借鉴意义。一今天的美学家们谈到形式美的时候,有的认为“美是和谐”说以“美在形式”为立论前提,着眼于客观事物的形式特征去探求美之所在,因而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理论。“美是  相似文献   

20.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既属于他的时代又超越了他的时代 ,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和未来意义。一、亦中亦西 :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的对话思维方式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深受西方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主观派美学和客观派美学 ,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派美学 ,试图通过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来消除主客观的对立 ,但由于两者都受到“主客观两极切分的束缚 ,担心有美的主观论之嫌” ,仍未走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①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虽然也有人将其归入第四派———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