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赳赳 《社区》2010,(11):20-21
人直到入土为安那一天.都在走台阶。跟登黄山一样,登的时候你不觉得有云,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旁边有人提醒你回头看一下,云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画幅     
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我去访问另一位画家,他一向以“快手”著称,有时一天作好几幅画,他非常轻松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画画好像便秘一样,画不出来就觉得自己的作品严肃,是呕心沥血之作.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3.
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其旋律美的让人心醉。这旋律时常伴着我作画的全部过程。翅膀是自由飞翔的象征,西方用翅膀表现天使的自由自在,中国飘带体现飞天的流动飘移。这般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欢乐不源于拥有了一副可以翱翔的翅膀,那我作画的翅膀又是什么呢?这翅膀又在哪里呢?我苦苦地寻觅着。因为真切地感受到如果作画时失去了自由自主的视觉感受和技巧语言的飞翔,就根本彻底地丧失了享受艺术创作的欢乐。  相似文献   

4.
深藏若虚     
春秋时,宋元公选人作画,于是天下画师齐集客馆。一日国君召见,都争先恐后到了宫室,室内挤不下,有一半在室外。先到的拜了国君,受了国君揖礼,急忙各自就座,舐笔调墨。有一位画师,来得最晚,缓步而行,并不急于见国君。他见画师们熙熙攘攘,受过揖礼之后,不去就座,转身回了客馆。宋元  相似文献   

5.
据说汉朝董仲舒年青的时候,死啃孔老二的复辟经《春秋》,竟连自己家里的园子三年也不去看一眼。这个“三年不窥园”的故事,一直为后世儒生传为佳话。北宋的大官僚地主顽固派头子司马光,就写了一首诗称颂它,名曰《读书堂》: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司马光在这里对董仲舒着实吹捧了一番,说董仲舒关在家里面壁穷经,用孔孟“圣言”塞饱了肚子,结果“发策登汉庭”,就使得百家消匿,儒术独尊,占据了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惜墨如金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八:“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李成惜墨如金,是也。”讲的是作画时用墨先后、淡浓有致,不轻易下笔。作画如此,作文何尝不应如此?! 作文之惜墨如金,在于文章要言之有物,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精炼;切忌内容空泛,文思杂乱,冗长沓沓,言不及义,使人读后哭笑不得。即使是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也要讲究言简意赅,挤干“水份”,能用一句话、一个字说明问题的,就不必用两句话、两个字去表述。锦上添花是好的,画蛇添足则不行。  相似文献   

7.
没有亲眼看过马桂芳习字作画的人,直不敢相信那一幅幅苍劲有力的书法、旨趣高远的图画是这位秦腔表演家作出的。问起这件事,这位宁夏秦腔剧团副团长笑着说:“艺术是相通的吗!最初因为扮演的角色,有时需要当场写字作画。为了塑造好这些角色,我不拿起笔又画又写,没想到,日久天长渐入佳境,竟成了自己的一大专长了。秦腔——话剧——秦腔。马桂芳几次转行,但最终还是成了第一个唱起秦腔的维吾尔族女人马桂芳1942年出生于新疆喀什,维吾尔族。5岁进随家人到了宁夏吴忠。11岁时,在母亲的鼓励下,考入吴忠秦腔剧团,开始演艺生涯。马桂…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江苏泰州著名画家尹天民先生作画讽刺日寇,一直被传为佳话。尹天民先生擅长画老虎、螃蟹、花卉等,城里城外各裱画店均有尹先生之作。一天驻守泰州的日军军官三林二郎无事闲逛,偶见一家裱画店有一幅画着下山老虎的画轴,就问是何人所画,得知是尹天民所画后,回到寓所,即派人送去请帖,邀尹天民到城隍庙东边青莲庵内(此为日军办公处)为其作画。尹天民先画了一幅下山的老虎,接着又画了一幅在黑暗中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画家创作一幅画灵感来源的分析,揭示作画者在作画之前和作画过程中,怎么样由对外部自然的感知,发展到内在情感的融入,最终经过“悟”的思想熔铸创作一幅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 唐朝开国之初,诗坛上受齐梁文风的影响,讲究调声、隶事,内容沿袭宫体。在沉寂的初唐诗坛上,通俗诗象异军突起,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民间诗人王梵志就是通俗诗歌的巨擎。 王梵志是唐初诗僧,原名梵灭,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王梵志的诗歌通俗质朴,在唐初流传极广,但却为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登诗歌的雅堂,所以康熙在编纂《全唐诗》时没有收入片言只字,这是极不公平的。其实他的诗作,富人生哲理于嘲戏谐谑,寄喜笑怒骂于浅近通俗的语言之中,在  相似文献   

1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的名句,对此,前人交口赞许,称引甚多。一段“梦中授诗”的佳话,更是将这两句诗的创作过程渲染得神乎其神。钟嵘《诗品》卷中引《谢氏家录》云: 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句。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  相似文献   

12.
再说纸,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用帛和绢,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大约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纸作画。绢和纸各有特点,纸是植物制品,绢是丝织品,笔墨画在纸上,容易表现出笔墨的色彩变化。画在绢上,画的光洁度就更加强一些。我们现在主要用纸作画,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用矾水加工过,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腻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画工笔画。现在常用的熟宣有“冰雪宣”、“蝉衣笺”、“云母宣”等。生宣是没有经过矾…  相似文献   

13.
长平 《金陵瞭望》2007,(2):12-12
人民日报登了一封人民来信,是广西南丹县高中学生在学校教育部门组织下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万人治理刁江污染大行动“,本以为真是去治污,到那里才知虽然真的是人山人海,人车俱动,却只是装样子,摆造型,为的是拍治污宣传片。  相似文献   

14.
汲水之僧、维纳斯及其它 引子三则。 其一: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说,有人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要三人作画。第一位画出了莽莽苍苍的深山古寺全景;第二位只画了被苍松翠柏遮掩的古寺一角;第三位一不画树,二不画寺,别出心裁画了一位在山脚汲水的老僧。画汲水老僧者构思不凡,它不象第一幅面面俱到,和盘托出,也不象第二幅那样浅薄,落入俗套,而是寓繁于简,寓有于无,以汲水之僧让人通过联想意会到“深山藏古诗”的命题,音境深邃,而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王苹 《可乐》2010,(8):35-35
在大学校报工作的朋友近日遇到一件怪事。他找来几个学生帮忙整理材料,事后,那些学生竞然一致要求他在校报上登一则表扬新闻。朋友当场拒绝,后来又觉得气愤,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将这几个讨要表扬的学生狠批了一通。他说,历来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了好事不留名,怎么到年轻一代这里,不仅将优良传统无情地抛弃,还要大张旗鼓地讨要荣誉?如果是这样,这好事还是不做的好,让人觉得不如请钟点工来得舒服。  相似文献   

16.
人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心理暗示与心态情绪支配的.绘画教学领域同样如此.习画者通常除了要面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理解与表现外,还有一项是人的作画情绪,即心态.它是心理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作画者的心态好坏,直接影响到绘画作品的成败.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引起关注与探究.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异常心理因素及特征,负面心态影响及表现,异常心理分析与正常心态引导",三方面作相关阐述,得出只要认真关注影响教学心理因素与心态反应,号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脉搏,就定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介木匠成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作画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同理。先哲有言:"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心灵的平静。  相似文献   

18.
日本每家每户都有洗澡堂,且方便的程度,我想就不用去说它了。但日本朋友总是说我的洗澡速度太快,说我洗澡和鸟儿有一比,在浅水坑里扑愣一下翅,就跑掉了。这真叫我哭笑不得,也纳闷不解,一个澡洗下来要半个小时,怎么能叫太快,我还嫌时间太长了呢。 直到有一天,川口荣子女士建议我去外面的澡堂洗澡,我当然嫌麻烦,不愿意去。可是所有的日本朋友都说那是不一样的,并向我例举了许多中国的大老板、官员到了日本的洗澡堂都宁死不脱裤的笑话。 去就去吧,我也萌动了好奇心。日本人称澡堂叫“风吕”。我们来到了“大宏汤风吕”,经营管理是不错的,放鞋放衣服都有专门的地方,别提有多好了。洗澡堂电很气派,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一人坐一个,整整齐齐一共  相似文献   

19.
韩拙,字纯全,号琴堂,宋南阳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他的《山水纯全集》张怀《后序》说:“公自绍圣间,担簦之都下进艺,为都尉王晋卿所惬,荐于今圣藩邸;继而上登宝位,授翰林书艺院祗候,累迁为直长画待诏,今已授忠训郎”,断为“徽宗时画院中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刘绍棠不久前辞世,特摘登他发表于《书与人》中的一篇短文以表怀念。 我10岁到通州城念高小,级任是戴鸿珍老师。 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那题目引不起我的兴趣,我便不作。 戴老师火了:“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 “我自己给自己出的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