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怎么界定,世界华文文学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概念,其差异所在只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价值作出怎样的理解.由纷争到共识,也标志其正在从一个学术概念转为一种学科概念.然而,要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概念,还要从学科性与学术性的角度进一步确认和辨析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世界华文文学既是一个大中华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世界华文文学还应该是一个世界文化概念,世界意识、人类意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识.第二,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潜政治”概念.文学总要承担具体的政治功能.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缘是自古而然的,这一思想传统在近百年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的一种宿命,也是中国文学真实的历史存在.因此使用这种政治文学一体化的分析方法,来评价中国作家和文学是具有特别的有效性的.世界华文文学承受着格外的历史重负,本土经验、中华意识与世界价值是其整个内涵.但是,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个有着强烈家国意识的文学领域,不能简单地承担过于重大的政治主题,家国意识不能等同于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应该是潜在的,不是显在的.政治意识越鲜明得到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政治概念转化为一个潜政治乃至文化概念,评价世界的尺度最终才能成为世界的尺度.第三,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真学术”概念.世界华文文学包含了太多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民族的和个人的、历史的和当下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学术空间.移民历史、文化融合、个人传奇、跨国婚恋等民族与个人的故事都在其中展示.这些都构成了这一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首先要打破学科偏见,其次要有学科自强意识,再次要扩大研究视野,最后要寻求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晏辉 《社会科学》2022,(5):11-21
“范式”是所指与被指之间的相互共属和共在,其间存有固定的亲缘性。用以指称被指的概念、话语和逻辑必须与被指的“是其所是”具有对称性;所指在何种程度上澄明着被指,被指就在何种程度上被揭示着。事物法则只有被理性法则澄明着、揭示着,才以被指的方式敞开着、呈现着。“现”与“见”就是相互共属和共在。依照事物法则与理性法则的亲缘关系,价值哲学作为所指必须以理性法则的样式揭示、显现和澄明作为被指的价值世界。价值世界是流动的善,它以“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的样式立在那里,它自在地“所是”着,而作为有意愿、有目的和有理性能力的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是非要有所指于这个充满流动性和生命力的善的世界的,因为创造、分配和享用价值世界是人的宿命,人是价值性的存在物。价值哲学就是人的价值性存在的理论方式。为此,它就必须以“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为指称对象,以断面思维、段落思维和历史思维将其呈现在表象里、把握在意识中。这就是价值哲学把握当代生活世界的三种范式,其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乃是发生学的致思范式。而被价值哲学三种致思范式所把握的当代生活世界,乃是一个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它不但改变着由...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有一类作品:它们不以艺术、语言、哲理和情感震撼力见长,但紧紧地锲入生活,将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迅速地予以艺术上的表现。而曹致佐的《用微笑迎接风暴》对这一种文学模式作了某些革新,它的成绩与缺陷都昭示着这种文学模式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伴随着社会的存在而决定其存在的状态。民族的孤立存在决定着文学的孤立状态,原始的生活方式决定着文学的封闭型发展。也就是说,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并不取决于文学自身,也不以文学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取决于文学从属于什么样的时代和附和于哪种类型的社会系统。文学在它漫长的孕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民族文学的孤立存在与封闭型发展的存在过程。而这一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变更和人类对世界把握的历史过程是相契合的、相一致的。因此,它既是人类对历史存在和世界历史的一种把握,也是它的必然结果。对文学的这种孤立存在与…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学活动全过程的重要环节的文学接受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在审美过程中 ,心理定势有时起正面作用 ,有时起负面作用。它的形成是由文学接受者的环境、生理、心理、情感、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它使文学接受的过程呈现出注意的选择性、情绪的热烈性和见解的偏执性。研究它 ,能不断地提高文学接受能力和文学接受水平 ,也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文体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结构发生了所谓的“向内转”的倾斜.不管这种概括是否公允和科学,有一点无容置疑,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文学现象的任何把握都离不开对其审美构架的透视.于是,文艺文体学便应运而生了.这门学科独特的理论视点和覆盖手段不仅使它迅速地在当代论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大有独领风骚称雄诸说的姿态.当然,对这门迄今仍处于发展阶段的文艺新学科作出全面系统的概括与总结,目前似乎还为时尚早,但对它的学科背景及形态与功能作一番认真的梳理与探讨,这未尝没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新时期报告文学,在艺术地把握社会生活,人类情感、文化思想的丰富性、多样化上,呈现出中国报告文学从未有过的繁纷驳杂的形态。人们惊异地发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在这里获得了审美观念上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罗宗宇 《云梦学刊》2008,29(6):155-156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与中国古代诗学具有断裂关系的话语,它以白话自由体诗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以理论性的抽象概括为其表述方式.突破了传统诗学在表达方式与思维上的局限性.是与世界文学接轨的一种诗学体系.它使中国诗学真正完整地实现了内涵与形式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所谓话语,就文学的范围限制而言,是指文学把握世界方式的外部表现形态,在文本意义上就是作品化的表达,既是语言方式亦是语体方式,既是叙述方式亦是艺术思维方式,是思性和悟性的呈露和展现,当然也还包括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几乎在整个古典时代,西方人对于文学的外部表现形态都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直到贺拉斯写(诗艺》,才表现出明确的语言性关注,这也就是说,西方文艺理论史到这个时候才开始把文学当作一个富有独立意味的语言事实。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之后,西方文论却来了一个革命性的转折,即彻底地把文学当作一个语言事…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局限性极为明显,但其理论指向也非常鲜明.对于人本身,即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呼唤、确证和伸张是这一思想形态的根本性蕴涵;同时,它也内在地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从学理上说,正是这种双重理论指向的存在,才使得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提出以及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广泛论争成为了一种瞩目的文艺现象和思想文化现象.在当前所谓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学科危机的语境中,深入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和强调文学的自主性显然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就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与东南西北四个文化圈相衔接的、上古至北宋时期的传统文化圈,其核心为夏商周文化.在河洛文化的众多特征中,河洛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性文化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根源性.所谓根源性,一是指在诸种文化中发端时间早,对文明发展方向有引领作用,二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思想富于原创性.史前考古文化足以说明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根源性的文化符号和标志,思想元典的原创性是河洛文化根源性的最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历史演变与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哲学精神。哲学影响文学有多种方式、途径,文学表现哲学也有多种方式、形态,这是文学史研究中应当关注和把握的。将文学作品的内容抽象为一种主题思想的做法,便推动了文学感性观照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对《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反对把欧美文学作为核心准则为20 世纪中国文学定性的做法,反对忽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特殊形态和性质;主张文学分期应放于世界文学大系统中,在实践中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考察,并用更多的争鸣和声音相融和相补充,才能科学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实际存在、不断赓续并相互影响着的文学本身,而人类文学的发展则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所谓纵向发展,是指文学所表达的主题和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文学自身的理念和形式也会随表现内容和审美观念的演变而变化。所谓横向发展,是指不同国家的文学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并逐渐汇聚为世界文学大潮的发展过程。文学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认识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确认经典作家及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与如何理解"哲学"无法分离。哲学作为智慧之思不同于特定的学科,但近代以来又获得了某种学科性。同样,对性与天道、成己与成物的无穷追问,赋予中国哲学以不同于具体知识领域的深沉内涵,而当这种追问被纳入作为现代知识谱系之一的哲学史并成为其考察对象时,它同时也被赋予了某种学科的形式。作为历史中的哲学,中国哲学既表现为在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凝结的不同哲学系统,并相应地呈现为可以在历史中加以把握、考察的对象,又是在历史过程之中不断形成、延续的智慧长河;前者使之具有既成性,后者则赋予它以生成性。就中、西哲学的关系而言,中西之辩不仅是空间性、地域性的问题,而且更内在地隐含着时间性、历史性的内涵。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延续与近代以前的不同在于:它同时也是中国哲学不断参与、融入世界哲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的跨界视野,不足以构成学科存在的理由。比较文学能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仅仅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学对话意识。但由于它缺少特定的研究对象,所以仅仅方法论上的区别不能构成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比较文学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既不能理解为比较文学学科,也不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并列的学科,而是世界文学学科,它意味着,要总结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与本质,必须要有跨界视野与文学对话意识。  相似文献   

17.
艺术节制论     
从情感美学角度来看文学的本质,可以说情感为文学的本质属性,情感为文学的本体.文学是情感的一种审美对象化方式。“情用赏为美”,“长于情者多美”,我国古典文论很早就注意强调畅情而求美,重视情感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内在联系和审美转化,明确地把艺术情感归属于美的范畴。从创作心理学角度来说,主体情感总要发泄宣导,使情感郁结得以排遣和消释,重新达到心理平衡,情感的对象化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情感对象化的最佳方式莫过于艺术形式,情感对象化也就是情感审美化情感艺术化。所谓“止怒莫若诗”(《管子·内业》)。“愁极本凭诗遣兴”(杜甫《至后》),即是指此。情感的审美化艺术化,必须遵循艺术自身的规律,即情感表现要符合艺术本性,符合艺术内在本质要求。情感表现的艺术节制问题,关系到情感之美与艺术之美的统一,是文学情感创造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至今未作系统深入的研究,而近几年创作界情感创造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与此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试对艺术节制问题进行专题探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甚至宇宙的空域背景中考量“五四”新文学,其学术意义便是突破从时代角度考察文学背景的单一性思路,并可整合文学中的地方色彩、“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以及“都市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命题.文学的空域背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品展现的具体场景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但又有着原则的区别和鲜明的学术界限,它是指文学构思和文学写作中的空间因素和地域因素,承载着并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某种文化、思想乃至政治的内涵.五四新文学的空域背景,就是新文学家在构思乃至文化写作中作为背景起着某种参照、召唤作用的空间和地域因素,这种空间和地域因素往往带着相当浓厚的文化内涵、思想意味乃至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19.
东方主义批判是萨义穗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支点之一,萨氏通过其<东方学>阐释了实质上作为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成果的东方及东方主义概念,表现了作者一定程度上的对东方世界历史与现状的真诚情感.它对中国学界积极而冷静地参与当前陷阱密布、冲突不断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交流与文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念孙 《学术界》2004,(1):263-266
这里所谈的文学空间 ,不是指文学作品描写生活的空间 ,而是指文学作为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精神形态 ,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一 )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学 ,其存在和发展都包括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两个方面。所谓纵向延伸 ,是指既往文学如何影响后世文学 ,后世文学如何沿革传统的承传、流变历程。对这种文学发展形态的研究 ,人们一般比较注意 ,取得的成果也较多 ,如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史论著 ,大部分都是这方面的考察和探讨。所谓横向拓展 ,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 ,由彼此封闭到逐步开放、由相互隔绝到频繁交往 ,从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