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实证地构造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滞后变量模型。其中总量模型描述了经济波动的内部传导机制,而结构模型描述了经济波动的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模型对我国棉花产量波动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外部冲击对棉花生产波动的影响较大 ,而在影响我国棉花产量波动的内部因素中 ,种植面积的波动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实际关税率的下降则不利于经济稳定;金融自由化进程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定,而产业结构升级、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以及相对稳健的财政和金融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减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产生、它的基本思想及其评价。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实际产量自然率的波动,它由技术冲击引起,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是经济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主张是政府不应对经济波动进行干预。虽然这一理论受到各种批评,但我们仍认为它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价格稳定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国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近年来的研究侧重对汇率波动、能源危机、金融资本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考察。国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理论较为薄弱,侧重对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现有文献存在对生鲜农产品波动研究较少、对各种外部冲击的传导机制厘清不够、对各种外部冲击因素的贡献度缺乏比较以及对价格波动中的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不够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述了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定义,以时间序列理论为基础,将房地产市场波动分为长期趋势、季节波动、随机波动及周期波动四种类型,详细研究了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内部冲击机制与外部传导机制的作用过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济周期波动的外部协同程度可以反映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国际(区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的主要传导渠道,但却未必促进跨时期协动机制的形成.针对我国台湾地区、我国大陆以及世界市场的经济波动成分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宏观经济波动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同步性特征;但两岸经济体跨时期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这表明二者之间尚未能建立起实质性的经济关联.其原因可能是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地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引致的属权贸易偏差,导致现实统计的双边贸易流量不能发挥必要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笔者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投资过度又是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动因。通过考察我国第6个经济周期以来即1977年以来经济波动的历史过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强正相关性的结论。归纳投资波动影响经济增长波动的传导机制后,就加强和改善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周期传导机制为主线,介绍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核心内容、优势与局限及政策含义。在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周期波动更加显著。传统周期理论无法解释短期内经济剧烈波动并跨国扩散的现象,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从借贷双方的委托—代理问题切入研究金融加速器效应。金融摩擦是影响冲击传导的重要因素,“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加速器的主要形成机制,经济剧烈波动是加速器效应的具体表现,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掩盖了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建国以来所出现的经济波动及其形成原因,展开了讨论。其中,较为倾向性的观点认为,我国的经济波动起因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然而,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本身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或者说,它又起因于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是由马克思所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的一般规律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 :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 )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通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 ,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 ,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 ,提出了相关思路 ,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发生过多次经济波动,有的是超常经济波动,有人认为这也是经济危机或经济周期,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应予以否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或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社会主义经济发生超常波动,不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和周期的规律性,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其原因大致是:(1)经济调节机制不合理;(2)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不合理;(3)经济体制不合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可以消除这种超常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波动中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空间经济系统,一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周期波动会通过各种国际经济活动在国际间传导和扩散,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周期。而国际经济活动中资本的使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服务的交换都以国际贸易为活动的中枢,所以国际贸易是经济波动最重要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两个特征:一是宏观经济波动与外部需求冲击如影随形;二是外部需求结构演变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两分天下。在这样一个外部需求结构下,外部需求冲击的传导机制出现异质性特征,即来自加工贸易部门的外部需求冲击对投资和进出口产生更大影响,而来自一般贸易部门的外部需求冲击则对GDP产生更大影响。面对外部需求冲击,上述异质性效应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无法通过单纯地调整贸易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来降低外部需求冲击造成的影响。鉴于此,提高本国企业对价值链的控制力,或者进一步多元化外部市场,都是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流学派认为,在由公司各种内外部控制机制构成的控制权市场上,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需要作为外部控制机制的收购才能形成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因为通过公司间的收购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利益。本文以这种理论为背景,研究在我国现阶段要约收购这一外部控制机制对目标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南钢股份被要约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要约收购能够为目标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但这种影响是相当短暂的,并会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危机和周期波动问题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领域.关于周期波动的根源以及危机形成机制的讨论和争执激烈.在集中研究引发经济波动源泉的各派经典观点的基础上,综述现代周期理论热点领域和关键问题,深入思考我国当前面临问题,形成观点:实体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最优政策应是追求信贷、货币和金融部门执行长期一致的规则制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势于虚拟经济发展的投机主义倾向;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顺应实体经济规律,停止干预资产价格波动是上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双支柱体系能否有效实现价格、金融、经济的多重稳定有待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信用风险冲击,减缓波动,使经济、金融保持稳定;(2)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的效果不同,面临技术性冲击时放松宏观审慎政策能更好地调节经济;(3)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波动、金融波动的影响存在U形效应。因此,考虑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更为灵活地调控宏观审慎政策幅度将有助于减少我国经济、金融波动,顺利度过经济结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9.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即资本存量调整理论 ,引起经济波动 ,并由乘数和加速数的数值关系决定经济波动的特点和类型。中国是个二元社会 ,其经济波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在经济中的过大比重决定了中国经济波动呈二元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内部产业因素和受控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后发现:1992-2011年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状态多为贸易弱态和贸易劣态,总体处于基本安全和基本不安全状态,且口粮和饲料粮的贸易安全状态高于工业用粮;在粮食贸易安全变化趋势上,小麦贸易安全水平有小幅上升,而稻米贸易安全水平波幅减小且略有下降,玉米贸易安全水平围绕0值上下波动,大豆贸易安全水平呈“阶梯式”下降;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产业竞争力、国内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产业政策、受控可能性和国际市场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