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而历久弥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文化基因。而中国“前轴心时代”和“轴心时代”的先秦元典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与繁荣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陈其泰 《东岳论丛》2022,(7):58-70+191-192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是民族久远历史发展的根脉,是民族伟大创造力的源泉,在今天应当大力发扬光大。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产生和锻造任务繁重,涉及浩瀚的典籍,亟须采用俯察众流、抓住关键的方法。《史记》是一部产生于中华民族青春勃发时代,内容博大厚重,凝聚着古代先贤智慧、体现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史学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锻造和提升起到极大作用。我们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进行深入的发掘、阐释,能够确有根据地总结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坚韧性、优良性和融通性的宝贵特点,中华民族形成了五大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革新创造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动力;加强统一、团结凝聚是中华文化战胜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热爱和平、反抗压迫是中华文化的愿景和气概;包容、和谐是中华文化的胸怀和神韵。如此独特、坚韧、强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壮大发展、繁荣昌盛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在今天炎黄子孙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方面表现在中华民族母体——中国大陆民族团结,政治、社会秩序稳定,人心思治,正为祖国的富强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另一方面表现在分离母体的民族支裔——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对大陆向心力的增强.现在中华民族已形成了一个以大陆为轴心,具有极大聚合力的民族大家庭.这无疑是依托于祖国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成就和综合国力的上升;但是,民族凝聚力反映的是一定时期中民族内部的结合状态,是民族主体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激荡的产物,而民族主体因素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精神.因此,中华当代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现实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当从民族文化特征与社会条件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观照中华当代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的发生根植于民族生活的沃土之中,受制于民族文化发生的精神现象学机制。中华民族与自然—社会—历史三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发展的现实基础。古代中国整体多样的地理环境、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轴心时代的元典创制,滋生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并成为此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正> (一) 民族性格,或称民族心理素质,是一定民族在一定历史时代和相应文化氛围中型铸塑造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反映该民族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逐层积淀、世代相沿的心理素质的构成、状态、风格,是民族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非理论形式意识形态的具象说明,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涵蕴和结构。随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演进发展,民族性格亦相应发生变化。作为表现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中华民族性格,在中华民族悠久广袤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又反过来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伏羲以个人的卓越功德,不只代表着一个强盛的氏族,而是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开启时代。不论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开端的伏羲八卦,还是作为中华民族性格基因的伏羲"盛德大业"的人生目的论,都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弘扬伏羲文化精神,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校地处民族聚集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高校应承担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伏羲文化精神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存在着中华文明肇启的伏羲时代.伏羲以个人的卓越事功,不只代表着一个强盛的氏族,而是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开启时代.不论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开端的伏羲八卦,还是作为中华民族性格基因的伏羲"盛德大业"的人生目的论,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形态,自然有其极高的文化价值.如果说"画八卦"创立了符号系统,成为华夏文明的源头,代表认识论与知识论体系,那么"盛德大业"是实践论与人生价值的高度统一.弘扬伏羲文化精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这与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激发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指引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构筑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其基本方向包括:以"四个自信"为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捍卫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过程中展开伟大斗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导向,紧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0.
"五德"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一直靠"轴心文化"生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轴心文化即母德就是儒家创立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把握其积极内涵,推陈出新,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旨内涵和实践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涉多元族群在交融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内生且不断聚合的共识性价值与共鸣性情感,是中华民族历史形塑的精神引领与民族国家价值诉求的社会表达。在民族共同体给定框架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族际互动的社会关系演绎,固基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构成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论域;在新时代场景中,文化传承价值意蕴的民族基因以共生的价值追求阐发,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成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论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五个认同"根基性表达的利益性诠释以情感共通的利益自觉,提升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意旨,构成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轴心突破研究是以对"轴心时代"(或"轴心期")和"哲学的突破"概念的接受为前提,对中国哲学开端进行的研究。新旧中原文化及其在春秋时代的发展构成诸子轴心突破的思想背景与突破对象。余英时的轴心突破研究跳过整个春秋时代和周初之后到春秋时代"天"观念的变化,直追殷商巫文化,时代上的巨大跳跃反映的是思想上的重大缺环。余英时的研究是为了印证和补充雅斯贝斯的观点,在这种研究中,中国成了注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包含古代、近代、现代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民 族传统文化均有自身的特色。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兼容性、继承性和自我保护性 等重要特性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缘由。进而以广东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肃而深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伏羲氏既是中国古史系统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对于促进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具有独特的价值: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文化",这种本源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伏羲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融合性能很好地阐释海外华人心中的民族情结和中国理念。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理论揭露了从殖民时期到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着隐蔽的文化霸权;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重释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西方文化霸权,用“民族”、“阶级”、“性别”的三维分析轴心去透视世界的文化图景,解析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性别关系是如何跨地域地纠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陈独秀民族文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德刚 《东岳论丛》2003,24(5):121-124
毛泽东和陈独秀关于文化的本质、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对封建文化的批判都有共同的认识。但是,陈独秀认定民族文化落后而极力主张用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毛泽东则认为,我们不仅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主性的精华,继承农民革命和近代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构成民族文化,并以此成为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毛泽东和陈独秀在民族文化上的区别,除了时代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提出有着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凝聚力,在历史平面上,发源于民族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内部,是在民族价值观(民族精神)导向下,由以上诸因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向心力、集聚力和粘合力。这种凝聚力的增长与消解,一刻也离不开民族价值观的引导。中华民族凝聚力扎根于中华民族价值观之中,价值观是民族凝聚力发挥功能的基因和结果。是团结、维系和引导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视域中,农村社会习俗是内蕴文化基因的外显与表现形式,文化基因则是农村社会习俗表现与变迁的内因与根据,它集中地体现了民族精神。当代农村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在于时代性、复杂性、顺应性,而文化基因特性的表现在于渐变性、内蕴性、动力性。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既要主动顺应农村社会习俗变迁,努力传承传统文化基因;也要积极引领农村社会习俗变迁,着力优化特色文化基因;还要自觉创设农村社会时代风尚,大力重塑民族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9.
红色是根植于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一种颜色,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是当代青年人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轴心时代理论自提出至今已成为人们研究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对轴心时代的质疑和深入探讨也从未间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轴心时代的文明体现了人类精神对其生存环境和自身的巨大突破,规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而且其自身内在蕴涵着多元融合及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基础。敦煌哲学发展中吸收并融合了中西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并在演变中对其他文明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螺旋式回归的新轴心时代对敦煌哲学的深入研究必将推动敦煌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