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列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可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生态环境建设仍然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事项。针对我国出现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出现的严重二元化趋势,借鉴台湾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福建省目前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得出台湾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成功经验对福建省的启示,从而对福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以及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具有很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布局中,明示了生态文明时代中国新型现代化的趋向与特点。新型现代化是不走以"无发展的增长"、"无根的增长"和"无未来的增长"为表征的封闭僵化老路的现代化,是凸显生态现代性维度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旨归,是实现生态现代化的途径。生态经济和国学智慧声望地位的同步显性化、生态经济和国学智慧旨趣向度的一致性,是国学智慧和生态经济走上合作之路的理论基础。传统国学思想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有助于抚育生态经济。基于国学智慧构建生态经济,可以确证现代化普世说之偏颇和中国现代化模式之独特性。理性地对待传统国学,谨防从"文化虚无论"走向"文化至上论",是挖掘国学当代价值的应有之念。  相似文献   

3.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发展一体化指中国城乡关系要打破分割、分离、分立的状态,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它既是一种指导中国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城乡发展的过程,更是城乡发展的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特征是:内容的全面性、机会的均等性、互动的双向性、发展的协同性。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紧紧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目标;从市场与政府、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村与城市、中西部与东部等四对关系入手,形成相应的"里应"+"外合"机制;依循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三条路径;关照中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的差异性,尤其是中西部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东北的事实,采取差异化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措施;抓住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机会均等、取消户籍限制、树立现代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等五个本源性问题,破解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重二元结构。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可分解为概念性目标和指标性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以来,农村的发展陷入了"环境恶化、荒芜化、空心化、文化断层化"的困境,农村有沦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的危险,其本质是传统文明、乡村文化的迷失。必须在重新认识并弄清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等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前提下寻回"故园"。即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农民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构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姜益 《理论界》2013,(8):74-7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新概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启迪作用,现实中国的环境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美丽中国的建设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动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逻辑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两大战略,是文明转型的内生性需求与新动力机制,两者的协调发展可能解决一个系统性问题——文明的城乡一体化。文化产业的城乡分化是传统/现代两种文化价值和诉求的现代境遇,以及市场机制、政策机制的合力作用。两种文化价值内在的互补性,以及中国多种文明形态长期共存的现实,需要两种文化的协调发展。城镇化即是当前二者协调发展具有中间性质的时空场域,而政策在当前城镇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如何有效降低其对文化空间、产业和市场的负面影响,在重视文化发展的经济型动力机制基础上,从价值理性的高度对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实践展开方向性预设。以多层级多空间的产业结构,多元评价的指标体系,重构网络化的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交互空间,从而推动城乡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城乡文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经过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全球生态主义思潮已具有了鲜明的"中国印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当今中国,要想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关键就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特有的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交融碰撞,已形成一道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亮丽的乡村生态主义风景线.加之快节奏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当今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处理今天的"生态危杌",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尽管它们内涵不同,但是二者存在着紧密联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共同发展,如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中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继承者和建设者,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为中国梦的实现的夯实关键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共同为中国梦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因此,当代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融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共同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