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中衰,主上戏弄,宦场苟全,宫刑奇耻......这一切在司马迁心头缠绕成"自卑情结。"忍辱负重,将自卑发酵为悲愤;愤而著书,悲愤又得以移情与谆化;而当他在生死之临界徘徊时,太史公则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包括他自己)之性格的逆转与升华。本文用现代心理学方法,剖析司马迁的悲剧意识,揭示《史记》的悲剧心理学(PsrcologyofTrasedy)价值。  相似文献   

2.
路遥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这是作家本人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艺术地投射的结果。陕北的地域文化和来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其英雄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路遥小说所显示的英雄主义精神,对当下缺乏"硬"度的文学不无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8):155-158
天宝初年,玄宗纳入宠妃杨玉环,与其谱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然而在天宝年间繁华景象的遮蔽下,各种矛盾相互交杂,引发了安史之乱,李杨的爱情亦以马嵬驿之变的悲剧收场。就其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远远不止唐玄宗由于宠爱贵妃消极怠政所致,严重的土地兼并、激烈的社会矛盾、募兵制的实行等原因都成为引发这场爱情悲剧出现的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李杨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张沛 《社科纵横》2003,18(6):57-5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宝黛爱情的悲剧美。第一 ,概括悲剧美的性质 ;第二 ,阐述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不可调和而形成的悲剧 ;第三 ,从时代、社会的角度论述产生悲剧的原因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要说2011年最星光璀璨的国产大片,非《建党伟业》莫属!其中,冯远征饰演的陈独秀一角在影片中戏份最多,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不仅看到一位领袖在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还能看到一个男人在婚姻中的无奈迷失。  相似文献   

6.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5,21(2):25-29
路遥小说的崇高美体现着作者自觉的美学追求。路遥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崇高美和悲剧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具有崇高特征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构成的崇高美的意境。形成路遥喜爱和追求崇高美的社会与心理因素是复杂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樊娟 《唐都学刊》2003,19(3):39-41
生活是残缺的,宗教是完美的、圆满的。人的根柢在宗教。神是无限的,人是有限的。文学即人学,文学的根柢亦在宗教。人是有原罪的,也是有神性的。从人的神性到人的原罪,可以看到有限的必然,因而释然、从容、智慧、平和;从人的原罪到人的神性,因永恒的残缺而向往完美、圆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贾平凹正处于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纠结点上,他的小说便渗透了这样一种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8.
张慧禾 《浙江学刊》2007,(4):220-222
南宋定都杭州,令杭州人的地方优越感急剧攀升。这种优越感也反映在杭州小说创作领域。宋元临安话本大多就地取材,故事发生时间多为南宋高宗、孝宗时的繁华时期,体现出难以抹灭的“帝都情结”。到了明清,杭州城市地位下降,使得南宋帝都的人气兴旺、经济繁荣成为杭州人美好的回忆,前期已有的“帝都情结”,逐步延续为追忆帝都之情结,这在杭州拟话本小说中体现尤甚。  相似文献   

9.
萧红始终把关注和表现的目光放到处在民族苦难下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上,文章从孤寂的人生苦旅,独特的女性视角,秉承师门的文学特质等方面梳理,了解作家极其悲惨和凄凉的一生,以此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浅谈屠格涅夫小说的爱情描写邹丽娟彪炳于19世纪俄罗斯文坛星空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对我国众多优秀作家产生深刻影响的俄国作家之一。郁达夫说:"在许多古今大小的外国作家里面,我觉得最可爱、最熟悉、同他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的治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多现代作家在观照两性之爱时,往往以社会属性作为价值尺度,符合这种尺度是美,反之则恶.而沈从文却另辟蹊径,在性爱观照中取一种有别于有传统道德意图的价值尺度:以"生命"尺度肯定性爱的原始性;以"自然"尺度强调性爱的合理性;以"感情"尺度维护性爱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3.
路遥的“农民气质”与陕北农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华  贺智利 《唐都学刊》2005,21(4):36-39
陕北社会自耕农经济特质下的农民生活方式构成了路遥早年生活的文化氛围.路遥与农民的精神联系根植于家族的血缘文化,乡土文化非自觉地构成其精神气质.这种"农民气质"转化为无意识创作趋向,渗透于路遥的小说创作中,在成就他的同时也限制了他.  相似文献   

14.
赵琳 《求是学刊》2004,31(4):106-110
唐传奇《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 ,它所讲述的爱情悲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始乱终弃” ,实际上是女性“自献”的悲剧 ,其根源则是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以怀旧青春电影、真人秀相亲节目和浪漫言情电视剧为主要内容的真爱文本的流行,是当下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真爱文本建构了美好的爱情图景,但文本叙事的失效使其成为乌托邦幻象。大众文化所建构、呈现的欲望化、合理化社会倾向以及个性表征的表面化,改写了现代性所确立的真爱话语的内涵,其对于现实爱情经验的影响和重塑,是真爱文本进行乌托邦想象的动力。改写、置换现实语境是真爱乌托邦的内在话语策略,由此造成了虚幻的真爱想象对真实爱情体验的压抑和取代。  相似文献   

16.
于天祎 《唐都学刊》2005,21(6):112-115
大伴家持与大伴坂上大娘是两位极具才华的歌人。二人婚前互赠的和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和歌群,一首首浓缩了8世纪中叶时代氛围的和歌在歌风上有别于万叶初期的朴素与真率,更加注重修辞炼句,意境上也更趋于纤巧。在繁若星辰的万叶恋歌中,他们的29首相闻歌是相当耀眼的,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王东 《阅江学刊》2011,3(6):114-118
金庸的江南情结和故土情怀可以从其小说中所坚持的狭义“江南”理念和深层的精神结构——“富庶”、“高贵”和“自由自觉”——去认知。这种江南情怀在小说中时时处处会有所呈现,如景致、人物、饮食、古典诗词曲赋和历史掌故等,从中可以领悟金庸浓郁的江南故土情结。  相似文献   

18.
高原 《唐都学刊》2007,23(5):81-85
路遥的性别意识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路遥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男权意识,在作品中,他赋予陕北这片土地以男性化的角色,阐明了女性对男性和男性化的土地有非常强烈的依附思想。这种男权意识构成了贯串路遥作品的一种情结和特色。由这种角度解读路遥作品和作家其人,能够帮助我们把路遥的研究拓展并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