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远及到蒙古族地区。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萨  相似文献   

2.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占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更远及蒙古族地区,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斯尔》的一部《格萨尔王传》,是从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直接翻译成为蒙文的这一事实,一般也早有定论,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3.
蒙古谚语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语言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艺术总结。蒙古谚语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从广泛的社会背景上反映出广大蒙古族劳动人民对僧、俗封建统治者的憎恨,对不良行为的谴责,表现了他们朴素的阶级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美、健康的情操。现就杜尔伯特草原上流传的蒙古谚语,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胡仁鸟力格尔是蒙古民族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听众从艺人的说唱活动中,不仅可以欣赏其中曲折的故事内容,而且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语言魅力、动人的乐曲和歌声.胡仁乌力格尔一问世,便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现今它是科尔沁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科尔沁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是吸收了各种类型的蒙古族民歌的长处而形成的新民歌形式.本文对二者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有机会来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作客,你便会在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或房屋门前,看见两根高高栽立着的旗杆,蒙古人称之为“玛尼宏”或“桑更苏日”。这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特有的标志。 玛尼宏通常是指顶端装有三叉铁矛的两根旗杆,以及拉扯在两杆之间的细羊毛绳上悬挂着的蓝、黄、绿、白、红五彩小旗,每面小旗  相似文献   

7.
试论乌兰牧骑的内容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牧骑是一种小型的特殊的文艺团体。它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文艺如何因地制宜地为农村、牧区人民服务的问题,而且也为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新疆蒙古宗教性传统节日,是新疆蒙古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古老文化。它是新疆蒙古族经济、生产、生活、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新疆蒙古族宗教性传统节日有两类,一类是藏传佛教节日,一类是与藏传佛教有密切关系的民间宗教节日。  相似文献   

9.
蒙古象棋或沙帖尔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牧民每当把畜群赶到花草芬芳、辽阔无垠的牧场上之后,有了空闲时间,便聚在一起,展开象棋比赛.蒙古象棋和其它棋艺一样,是锻炼思考能力的好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蒙古语文是广大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是蒙古民族的重要的民族形式。解放以前蒙古民族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同时,蒙古语文也受到排斥和歧视,因此,发展和繁荣蒙古语文是蒙古民族多年来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只有在中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文化自身除了具备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之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基于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在蒙古族的传播与发展,是独特历史背景下的地域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演变发展。本文主要从蒙古族文化对西洋管乐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入手,细致分析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作品的演奏与诠释,力求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为西洋管乐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更好地推动蒙古特色音乐文化与西洋管乐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文化自身除了具备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之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基于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在蒙古族的传播与发展,是独特历史背景下的地域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演变发展.本文主要从蒙古族文化对西洋管乐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入手,细致分析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作品的演奏与诠释,力求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为西洋管乐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更好地推动蒙古特色音乐文化与西洋管乐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炒米,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食品。那黄灿灿珍珠般的炒米,兑上酸奶子,用白糖一拌,吃起来清香爽口,既解饿,又解渴,的确别具风味。炒米的吃法有好几种:用黄油、奶皮、白糖拌着吃,很象芝麻糖的味道;用奶茶泡吃,又香又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图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蒙古族图案特点及民俗文化特征从五个方面论述蒙古族民族艺术特征,分析其具体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揭示了图案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激发人们进一步发展蒙古族图案艺术,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所有制是理解蒙古族封建社会的钥匙,学术界有私有制论和公有制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用西方法学概念去解释蒙古族的传统法律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从蒙古族社会游牧经济的特点出发,才可以对蒙古族的土地所有制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敬鼻烟壶     
敬鼻烟壶,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传统礼节。它同汉族人的握手,西方人的拥抱一样,是最为常见的见面礼。有客人到家中,主人家男女老少必先取出各自随身携带的鼻烟壶,由年长的人开始,依次递给每个客人。客人接住主人的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和发扬了古老的蒙古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种种习俗。其中人名称谓习俗别据一格。下面就蒙古族人名称谓习俗做一探讨。 一、以飞禽走兽之名作人名称谓 蒙古人用野牲动物的名字作人名,是从游猎时期继传下来的。9世纪蒙兀室韦西迁到斡  相似文献   

18.
云南蒙古族妇女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黄淳位于云南省通海县西南凤山脚下麓湖畔的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蒙古族的传统聚居地。全乡有中村、白阁、下村、交椅湾和桃家嘴5个自然村,目前共居住着5千多蒙古族同胞。云南蒙古族自明代初期落籍云南通海以来,在长期的生存活动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于黑龙江的蒙古族,有14万多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全省有1个蒙古族寓治县,5个蒙古族乡(镇),66个蒙古族村。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泰来县和富裕县单设了蒙古族学校,主要采取“汉语授课、加授蒙语文”和“蒙语授课、加授汉语文”的两种形式。共有单设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85所,在校生5734人;中学12所,在校生2823人;中小学教职工649人。非单设校小学蒙古族在校生4830人,初中2513人,高中592人。蒙古族在普通教育阶段学生总数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17%。全省有1所多民族的师范学校,每年招收1个蒙古族班,蒙古族在校生180人,其中蒙语授课师范生39人。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宏观上透视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协调性特点,证明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和环境,与蒙古族其它文化已构成一个生态文化系统,各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人类文化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