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语法分析原则,对"定语后置"说以及带"后置定语"的句子作了全面考察,认为"定语后置"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谓的"后置定语"实际应分属于不同的语法成分;并指出其只重视语义内容而忽视形式结构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怎样分析汉语里的句子,是当前“教学语法”讨论中颇有争论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析句方法是将句子分析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大成分。例如下边的句子分析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3.
0 引言水文把采用各种成分的名称(如主语、谓语、定语等)来分析句子的方法都叫做“成分分析法”。在语法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分析法,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多分的,本文把它叫做“句子成分分析法”。一种是采用直接成分切分确定成分,然后给直接成分命名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句法分析上主要采用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成分分析法,一种是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的语法著作大都认为,一般的主谓句,就它的直接成分来说,只有主语和谓语两个主要成分,有时候句首可能有全句修饰语,句子的某个位置上还可以有提示成分、独立成分这类特殊成分。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一书,在第24页明确地指出:“主谓句的直接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不是句子的成分,而是句子的成分的成分,它们可以离开句子而存在,所以只是句法成分即词组成分。”  相似文献   

5.
加晓昕 《天府新论》2008,(4):145-148
定中超常搭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界定有一个历史过程.以色彩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超常搭配是它的一个特例,这种超常定语的分布情况概括为四种:复指性词语作超常定语;与联觉相关的描述性形容词作超常定语;代体性成分作超常定语;与情感相关的词语作超常定语.这四种情况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超常定语和中心语之间都有嫁接性,但嫁接性大小却彼此不同.  相似文献   

6.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10,31(2):147-149
从线性结构看,汉语是十足的左分支结构语言,其名词修饰语具有“显性的前置优势”。由于后置定语的存在,英语向右扩展明显.但从作为语法单位的名词修饰语出现的频率和语法理论来分析,前置也占优势。这种前置因为零冠词的使用和修饰语的后置及其对前置修饰语的包孕常常被忽略了,是为“隐性的前置优势”。名词修饰语的前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优势语序。  相似文献   

7.
1.1 句子成分分析法作为传统的语法分析方法,由于长期服务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在汉语语法学界一直倍受欢迎。这种分析法不承认词组可以作句子成分。它所规定的六种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每一种都必须与单个的词相对应。 直接成分分析法只承认“一个结构层次只有两个成分”(弗里斯语),“单就句子本身而论,它的直接成分也只有主语和谓语这两样。宾、补、定、状不是句子的成分,只是句子的成分的成分。”(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1.2 直接成分分析法自从三十年代引入汉语语法分析起,逐渐吸收了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的诸多长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法学界现行的句子分析方法是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的揉合。这种“合二为一”的分析法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承认词组作句子成分;承认宾、补、定、状和主、谓一样是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8.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3,34(3):93-100
所谓“毋”字句是指出现否定副词“毋”的单句或分句.本文研究了出土战国文献中“毋”字句的谓语、宾语、宾语中的定语,还研究了这种句子中的状语、补语以及主语和主题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9.
1、1 在定语易位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定语可以后移,但各个人涉及的范围又很不相同,有的面很宽,有的则限制的比较严。另一种意见,根本不同意定语可以后移的观点。这个争议,大多要牵扯到和复句的划界问题。我们这里讨论这个问题,也正是着眼于单句复句的划分。和单复句划界问题不相干的现象不涉及。 1、2 主张定语可以后移的语法学者,不管涉及的面是宽还是窄,而在基本点上似乎是大体一致的。比方说后移的定语都能“还原”,即能放回它所修饰的名词中心语的前头。那么,为什么后移呢?据说是为了强调定语,或者为了结构的简洁。例如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说:“国语中的形容附加语,常是附在实体词的前面;但因修辞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语言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单音形容词作定语的语序规则问题,并试图从这些规则形成的心理现实性出发去加以阐释,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其语义指向说,单音形容词定语可以分为“分指性形容词定语”和“合指性形容词定语”两类,这两类定语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形式不同。在作定语时的顺序上,前者分别遵循“四声先后”、“积极义前置”、“程级递降”和“主体义前置”的规则;后者则按照“本质义后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语法与文章     
前 言 一提到语法,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名词动词,单句复句,单句成分和复句层次等。我们不否认,这是语法。但我们还要说,这不是语法的全部。我们在这里说的题目是“语法与文章”,要在文章中研究语法,用语法分析文章,把语法与文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这样做是否太牵强了呢?不是。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律。文章呢?文章是各级语言结构的有机组合。张寿康先生在《文章学说略》中说,“汉语是组装型的”,文章是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察今》一文中,作者在叙述了“循表夜涉”的故事后,评论道:“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对这句话中的“主”字,许多版本都将其注释为“君主”。笔者以为不妥。首先,从语法结构上看,这个句子是一个单句。“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是主语部分,由一个主谓结构充当,“有似于此”是谓语部分。按古汉语语法习惯,充当句子成分的主谓结构,其主谓之间应加一“之”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果这里的“主”当“君主”解,则“法”就是谓语。那么,这个句子的形式就应是:“今世之主·之法先王之法也。”然而原文不是这一形式,是不是作者…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学习与研究古典作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此五者,邦之虞也”、“灭六国者,六国也”之类的判断句。倘若仅从字面形式上观之,这类判断句俨然古代汉语里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式。但从句子的意义上分析,则不然。因为,在“……者,……也”这一格式中,“者”字纯属一个表提顿的语气助词,除表提顿之外,它不具有任何指代性质和其它别的语法功能,(这是许多古代汉语专著中一致的观点)。然而,在我所列举的一类判断句中,不难看出,“者”字完全不属于一个表提顿的语气助词了,而是充当了“特别的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4.
论词组(上)     
一 词组的名称和定义 1.词组的名称 在谈词组的名称之前,先谈谈汉语里究竟有没有既不同于词,又不同于句子的语法单位——词组。许多语法著作承认有这样的语法单位,但也有不少语法著作否认这种语法单位的存在。如丁树声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就不讲词组,而是把词组结构的分析跟句子结构的分析合为一体,说“除了一个词的句子以外,每个句子都可以分成多少个成分,这些成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句法关系,造成一定的句法结构。”(9页)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也不讲词组,而是把词组和句子都混合在词的配合关系之中,说:“词和词  相似文献   

15.
文言“之”和口语“的”的区别——兼论“之”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所论主要是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之”,其他方面略加涉及。关于这种“之”字,大都把它解作口语的“的”(在早又写作“底”)了。清代张文炳《虚词注释》中说:“‘之’……作‘的’看,‘大学之道’是也。”后来不但有好多研究汉语的学者也解“之”作“的”,甚至还有些人试图从语音上说明“之”和“的”的关系,以助此说。章太炎《新方  相似文献   

16.
1.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这是晋宋年间作家颜延年(名延之)说的话,不见于现存《庭诰》,应为已佚的文字.就彦和所引诸语视之,颜氏对文章著述的分类不同于当时通常的归纳,即不取两分法分为“笔”和“文”,而是作三分法分作“言”、“笔”、“文”三类.“文”指有韵文,颜说与两分法所称之“文”是一致的.不同处在于他将通常说的“笔”,又分为“言”和“笔”两类,前者指无文饰之作,后者谓有藻饰之文,所以这里说,“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相似文献   

17.
确定有主句的子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主语角度,一是谓语角度。从主语角度看,能作主语的语法单位有代词、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名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等,因为主语一般是传达旧信息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从这种角度所作的分类对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汉语无限丰富的句子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谓语角度看,能作谓语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词或词组,二类是传统语法的分句共主语的复句。名正方能言顺,我们可以把谓语属于第一类的句子叫做单谓语句,把谓语属于…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从句”? 在汉语里,我们常常遇到句子作成分的现象,作成分的句于就叫“从句”。例如: (1)面色红润。这是一个句子,“面色”是主语,“红润”是谓语。可是在下边的句子里,这个句子却作了另一个句子的谓语。如: (2)老人 面色红润。例(2)的主语是“老人”,谓语是“面色红润”。“面色红润”在例(2)里就是“从句”。 句子作成分,这本是汉语的实际。把这类作成分的句子叫作“从句”,正如实地反映了这个实际。可是,多少年来,这种语言现象被人们解释成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大家所熟悉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是这种观点。这样解释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在量词与数词或数量、指量结构与其他成分组合时.可能使整个结构同时出现几种语义关系情况.这种情况也可能影响结构的语法关系。从而产生歧义组合。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因量词的这些特点引起的歧义现象。一、量词“兼类”引起的歧义量词兼类引起的歧义情况主要有三种,下面分别讨论。序量、基量的兼类序量词和数词组合,只要数词不是专用基数词(两、半、分数、小数).它们构成的数量结构总是表序数的,例如“二年级、三点(钟)、四季度”,县词有次序或等级义。基量词前加数词一定表示基数,无次序、等级义,例如“一支、五元…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常能在许多句子中遇到“one”这个单词。从表面看来,其含义比较简单,但在用法上却比较复杂。如“one”不仅可用作基数词,也可用作不定代词。另外,在一些英语谚语和习语中,“one”的用法也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我们仅拘泥于字面意思去“对号入座”,势必影响我们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下面,笔者就”one”的用法进行探讨。一、用作基数词的one.在此用法中one与汉语数词中“一”的意思相同,表示一个(人或物)。1、作定语,表示“一个”,如:Oneboyisaboy,twoboyshalfaboy,threeboysno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