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魏北周宇文泰创始的关陇集团是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适应了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要求。唐代仍处于民族融合时期,唐太宗继承前代政策,组成了以关陇集团、山东集团为主兼及胡族将领的统治支柱,扩大了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武则天当政后,打压关陇、山东集团,发展进士科,进士新阶层遂取关陇、山东集团而代之。唐玄宗时在地方上又专任番将,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由此分裂,成为唐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唐朝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制度,也完备起来,铨选制度(即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如此。本文试就唐朝时期铨选的对象、方法及铨选制度与封建政治的关系等问行题进探讨。一、铨选的对象唐朝时期,铨选的对象包括多种不同“出身”的人。《通典》卷十八作者(杜佑)评语云:“我开元、天宝之中,一岁贡举凡有数干,而门资、武功、艺术、胥吏,众名杂目,百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来封建统治者对如何统治民族地区都很重视,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民族最繁多的时期之一,唐朝统治者对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统治”是历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对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所谓的“羁縻统治”,不同地区表现出有所不同的性质,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由隋炀帝创置的进士科,沿至唐代,进一步成为科举制度中最受时重的一科。唐高宗永隆二年,接受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建议,于进士科增试杂文二篇。当时增考的所谓“杂文",还只包括箴、铭、论、表之类。至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又逐渐发展为专考诗赋。后来不仅“作诗赎帖”的圆通办法,使进士科实际上演成了唯诗赋是重的词科,连不常设的制科,也加进了诗赋的考试项目。进  相似文献   

5.
崔致远是晚唐时来自友邦新罗的一位诗人,在中国唐朝生活、仕宦长达十六年之久.他以宾贡(异域贡士)身份荣登唐朝科第,并在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刀笔为吏四年.首先阐释了宾贡的涵义,然后用翔实的论据证实崔致远不是"宾贡科进士".籍此对历来说法不一的崔致远的进士及第方式作一考证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是我国八世纪时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个在政治上有影响的革新家。他虽然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进士及第后一直居官,奔走于仕途,但是,他并不完全是一个“奉儒守法”的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具有革新精神,思想上比较先进的人物。他的认  相似文献   

7.
论"诗赋取士"之前唐初科举与诗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宗永隆二年,杂文正式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士科随后不久即进入"诗赋取士"的阶段.诗赋进入初唐科举,是一个逐渐渗入的过程.最初出于统治者个人对诗赋文辞的喜好,后来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尚文"风气,促使进士科加试杂文成为必然的改革.进士科沦为"辞科",与其科目性质有关.一大批文坛巨擘由进士科出身,科举进士科间接地促进r律诗的形成."应制唱和"是唐代科举省试诗的本质特征.省试诗与唱和诗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三、进土科及其中特殊类型两宋期间,进士科反复变化,最终至明清才固定模式。考其变化而涉及科目类型的,约有进士分科、特奏名、上舍及第、制科踢进士、进士赐诸科、召试赐进士、赐进士。兹分述之。进士分科进士分科起因是王安石变法,但从科举形式看却是因试艺内容引起的。宋初,进士科试艺内容沿五代旧制,为诗、赋、杂文、策、贴经、墨义,其后去墨义、增论,并无大的变化。王安石变法,罢诗、赋,改试经义,引起一场大震动。《长编》卷220:“今定贡举新制:进士罢诗、赋、贴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  相似文献   

9.
一部颇具特色的唐史人物评传——《郭子仪传》郭子仪是唐朝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平定了安史之乱,对稳定唐朝统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曾被封建史臣誉为唐代“再造王室”、“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的“盖天勋臣”。但他在现代史学界似乎未受到应有重视,不仅专著阙...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封建文化,辉煌灿烂,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唐朝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当中,自建立(618年)至玄宗天宝(741年)以前的一百二十二年时期内,社会的安定、恢复、发展等,是整个唐代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身兼创业与守成双重身份的帝王李世民(598——649年),在其中更居特殊的地位。李世民不仅在武功方面“鸿勋茂业,粲然可观”,被封建史家谕为天纵神武,雄才大略,“武胜于古”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不在其被贬谪之后,也不在大中年间应进士第时,而在成通年间任国子学助教时。这与“成通时,三朝献”的史实相互照映,是唐朝与渤海国主从关系的又一印证,也是渤海国锐意学习中原化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从李治和武则天伊始,唐王朝专尚进士科,所试内容亦渐弃原来的试策和儒家经义,转而以诗赋为主。初唐中后期新出现的这一国家用人政策,导致了唐朝主流文化的大转变;流风所煽,中国佛教亦从士族宗教而转变为平民信仰,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是贵妃杨玉环的前夫,依据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原则与规律考证,李瑁爵号中的“寿”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唐朝的淮南道寿州,大约相当今天的皖西地区;并进一步考论,与周朝和汉朝时期不同,唐朝的“封建”制度只具有象征性质;且认为,作为寿王妃,杨玉环与皖西存在过一种独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李梦阳传》:“(梦阳)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按,此误。李梦阳是弘治五年举人,弘治六年进士,其中进士年份明载于《明进士题名碑录·弘治六年癸丑科》。《空同集》(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刻本)卷四十五《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逾年壬子(即弘治五年——引者),李子举陕西乡试第一,癸丑登进士第”,明言是弘治六年进士。又,《明史·选举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无特殊原因,皆照此办理。李梦阳即使未中弘治六年癸丑科,弘治七年(甲寅)无会试,故亦不可能在弘治七年中进士。《辞源》、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历仕四朝,“皆为人主所敬”.是统治集团中颇有声望的人物.他出身陕西望族,其父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号称一时名臣”,司马光深受家庭影响,“家世为儒臣.自髫龀至于弱冠,杜门读书,不交人事.”自宝元元车(1038)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至元祐元年(1086)九月病逝,他从地方官作到朝廷宰相,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和赞誉.其名望之高,影响之广,在封建士大夫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封建法制也达到了空前完备的地步。综观唐朝的立法活动和法制建设其最大成就与集中代表《永徽律疏》,亦即《唐律疏议》,它上承《法经》以来历代封建立法之经验,下为宋后各朝立法之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并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诸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封建法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比较开明、精干的君主,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他18岁为军事统帅,24时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皇帝的宝座,为建立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闻名于世的封建大帝国——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在统治的二十余年中,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国势强大,出现中国历史上“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  相似文献   

18.
《明史》人物登科年代考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史》对人物登科年代的记载绝大多数是正确的,但也有个别错误。从明代进士登科录、进士同年录、会试录及进士题名碑等原始文献来看,这些科年错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该科,另一类是误为他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格致实学、陶铸人才,清末最后两科进士被要求进入京师大学堂肄业,于入职之前接受西学教育,大学堂因此专设进士馆。1906年8月,科举已停,不再开进士,馆内学员不继,难以久存,因此变通进士馆办法,将甲辰科进士学员资送日本游学,癸卯科进士仍留馆中直至毕业。1907年初,进士馆迎来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馆内毕业学生,共计内班77人,外班28人。以内班毕业学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变革时代的职业与人生选择,勾勒其作为"过渡社会群体"的特定影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变革时代中国所经历的冲突与熔融。  相似文献   

20.
魏源与东台     
与林则徐、龚自珍齐名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魏源,在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魏源的仕途是不平坦的,他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十一岁时才得到一个相当于进士的任职资格,被分发到江苏任职。黄丽镛《魏源年谱》引《续扬州府志》云:“东台知县,魏源,邵阳人,进士,二十五年任”。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