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他用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划了法国这一时期动荡不安、充满尖锐复杂阶级斗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经常引用巴尔扎克所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作某一方面问题的解释。而恩格斯在1888年给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更明确地称巴尔扎克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可是,即使对这样一位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充分肯定的作家,“四人帮”也没有对他加以赦免。巴尔扎克作品的命运在“四人帮”横行时,也像其他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3.
论巴尔扎克的个人主义现实批判张翔在文学史上,人们对“现实主义”一直存在怎样界定的分歧,直到如今仍众说纷坛①;但巴尔扎克在创作上宣告了现实主义的成熟和一个时代的开始,已是不争之事实。唯其如此,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置定一个现实主义的概念,然后去核实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4.
《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恩格斯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认为,这个历史是以金钱来描绘的,金钱是《人间喜剧》所表现的最广泛、最成功的主题。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没有给予他特殊  相似文献   

5.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恩格斯的一句话,成了衡量巴尔扎克和左拉高下的不可动摇的准则。恩格斯于1888年四月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尽人皆知的原因,巴尔扎克在我国已成了一种崇尚的典范,现实主义被奉为判别文艺优劣的唯一尺度;左拉则处处遭受抨击,他的名字及其文学作品,几乎变成含有黄色,庸俗等贬意的自然主义的代名词。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也是极不公允的历史待遇。我认为,巴尔扎克与左拉并非一正一反的对立关系,巴尔扎克是左拉“精神上的父亲”,左拉是巴尔扎克的杰出后继者。两者的艺术成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左拉师承了巴尔扎克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又立足于开拓表现生活的新领域;特别在创建文学流派、建构艺术大厦和开创写实风格等方面,均可与巴尔扎克媲美。现在,正是评说他的功绩,还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一拉萨尔创作《弗兰茨·冯·济金根》剧本,缺乏现实主义精神。马克思指出:“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关于“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提法,与恩格斯“不应该”“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提法含义相同。“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对莎士比亚创作思想、创作特征的高度概括。莎士比亚从客观社会生活出发,遵循艺术规律,按照现实主义文艺的整体构思,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7.
谈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要求,我们首先就会想起他们对于文艺真实性的高度重视。例如马克思谈到巴尔扎克时,赞扬他的《人间喜剧》以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恩格斯为筹备出版《社会明镜》杂志,在与莫·赫斯合作撰写的一封致读者和撰稿人的公开信中,要求为这个杂志写的散文、诗歌必须是“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文艺作品。”要求文艺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不是马、恩的首创。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新时期,一些文论家已经不同程度地有所认识,有的文论家还相当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例如亚里斯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书信通过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的评论,深刻地阐述了现实主义基本原则,并以巴尔扎克为例,说明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取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要理解和领会这样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历史巨著的深刻意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识和懂得它的作者──这位“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同上)的思想和创作,则更困难。所幸的是,巴尔扎克在一八四二年《人间喜剧》正式出版的时候,同时为人们留下了那篇阐述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思想和理论的著吕论著──《〈人间喜…  相似文献   

10.
本组笔谈主要围绕4位向来颇有争议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左拉、司各特和易卜生展开,由此得出相关结论。曾艳兵从对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伟大创作成就的经典概括的反思入手,重估了巴尔扎克和左拉的文学价值,认为恩格斯的结论中存在忽略巴尔扎克和左拉各自文学价值和意义等弱点。王钦峰分析了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实际发生或源起状况,提出了司各特应是这个时期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发起者的观点,并从文学影响及接受、司各特本人创作的角度提供了若干证据。刘洪涛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作家胡适、鲁迅、茅盾和郭沫若对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四种解读,指出现实主义文学在接受之维中隐伏着多种可能,认为现实主义不应该被僵化为某些固定不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创作除了现实主义以外,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而且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曾经谈到,象巴尔扎克、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样一些古典作家,我们很难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特别以巴尔扎克为例说:“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高尔基的这个重要的美学见解,不仅触及了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完全切合巴尔扎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它的主题 恩格斯1884年在《致玛·哈克莱斯》的信中,提到巴尔扎克(1799——1850)在他的庞大的有系统的杰作《人间喜剧》时说:“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纪元前十一世纪至六世纪的一部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宝贵的社会史料。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予了我们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从这个历史里,甚至在经济的细节上……,我所学到的东西也比当时所有专门历史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全部著作合拢起来所学到的还要多。”(恩格斯:《给哈克纳斯的信》)。《诗经》也同样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社全史料:反映了神权的威力、王权的尊严、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错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1888年4月给哈克纳斯写了一封信,就是著名的论现实主义的信,他在信里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定义,即“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大家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对这个定义都很熟悉,不用多说,当然,在20世纪现代派文学迅速繁荣的情况下,这个定义也许可以进一步发展,不过这是另外的问题,我在这里要谈的是恩格斯的这个评价:“巴尔扎克,我认为比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我以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有些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一个作家,尤其是长篇小说作家,如果对于自己描写的社会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各阶级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趋势不能正确估计,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深刻理解,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那是难以想象的事。作家对他描写的社会必须具有全局的、本质的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艺术整体观”。巴尔扎克所以能创造出旷世稀有的惊人业绩,完全是在他的现实主义“艺术整体观”的明确指导下顽强奋斗的结果。法国评论家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巴尔扎克抓住了真实,就因为他抓住了整体”。可见,现实主义整体观是巴尔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提出“倾向”、“典型环境”、“现实主义”三个概念,要求人们“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但并非要求人们去昭示某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而是强调通过对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社会现实关系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反映,显现出社会生活自身具有的某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并不确定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浪漫主义大师。他同被恩格斯称誉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一起,同是法国十九世纪进步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最近,法国出版的《读书》杂志和法国舆论调查所联合进行的调查表明,雨果今天不只仍被法国读者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且其地位甚至被排列在巴尔扎克之上。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文学的真实性是文学的基础和生命,那么,文学的典型性则是文学真实性的最高、最集中和最理想的体现。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价值主要蕴含在文学的典型性之中。巴尔扎克在理论上、创作实践上都严格遵循了这一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巴尔扎克关于文学典型性的理论和实践,同样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巴尔扎克看来,社会生活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作为社会的人的人性也是“千殊万类”的。“而艺术却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  相似文献   

19.
一 东坡在他的《凫绎先生文集叙》中写道:“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时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这段话非常明确地表述了东坡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的政治讽喻诗便是这一创作原则的忠实体现。这类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中比重不算很大,但其所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广却大有可观。《荔支叹》是他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诗云: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一八八八年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正确地阐明巴尔扎克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早已被评论界谈过了。本文只想就恩格斯在这封信中讲到的关于巴尔扎克的政治观点中的几个问题,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一恩格斯的这封信,我认为并没有全面地论述巴尔扎克的世界观,而只是谈了他世界观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政治观点。信中,涉及到这一点的是这样写的:“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