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的农业,在发展战略上,不能走西方破坏生态平衡的老路;也不能走我国曾经一度走过的恶性循环的曲折道路,应该是建立新的平衡,进入人工生态的新时代。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稳产、高产、低成本的最佳经济效果;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走向良性循环,适应国民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以及这些部门内部的各种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能够保证农业各部门和部门内部各业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做到增产、低耗、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所以,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是振兴山区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保持生态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使之符合人们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需要,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长时期内,保持生态平衡与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宁夏的情况对生态平衡与农业生产责任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农业"信息跨越"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海地区农业"信息跨越"战略,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挥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时期的叠加效应和倍增效果,带动农业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明确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任务,采取战略措施,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需要实施的一项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工业欠账论、农业弱质性理论和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等,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但是,工业反哺农业只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则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应当及时实现由工业反哺农业向工农业协调发展战略转变,通过农业产业化、城市企业下乡和新型城镇化等途径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高产,必须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前提。国内外对这个问题多有岐议,本文仅就农业生态平衡的内涵再次发表陋见,以求教于同仁。 正如研究农业生态经济学必须区分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一样,研究农业生态平衡也必须区分自然生态平衡与农业生态平衡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视察甘肃、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对甘肃农业的发展方向作了重要指示,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战略方针。这一决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同时又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之上,对于从根本上改变甘肃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本世纪的宏伟目标,为子孙后代造福,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保持生态平衡,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战略步骤解放三十四年来,甘肃为发展农业,改变穷困落后面貌,花了很大气力,也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以"重农"思想和"三才"思想为理论依据,重视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轮作倒茬、多熟种植、用养结合、多种经营、综合防治等经验和技术,多层次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并注重农业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传统农耕文化对今天实现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树新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04-109
近年来,对江泽民经济思想的研究非常活跃,有大量的论文和一些论著问世,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江泽民的以下经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关于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关于对外开放;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在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呈现出种种新的趋势性特征.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设定,在统一整体性、经济目的性、生态平衡性和社会一体性宗旨下,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由多重目标构成的复合体系,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现代农村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们对由于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引发的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日益关注.建立一个以工业生态学原则为基础的循环型经济,对依赖资源消耗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极其必要和紧迫.本文在前人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对非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成为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根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工业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能源产业发展循环型经济的战略措施,同时认为战略的实施要靠社会成员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2.
<正> 山东省经济学会1984年年会,于8月21日至8月26日在临沂地区的日照县召开.这次年会以经济理论研究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以研究我省农业战略思想、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作为中心内容,以日照县和德州地区的平原县作为实际典型,采取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和坚定为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     
《东南学术》2001,(3):4-5
这是一个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时代,这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伦理支撑并呼唤生态伦理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知识经济在强化生态经济的同时也彰显出生态经济伦理的丰厚意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本文分析了征收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意义,在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税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调动了农业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经济效益有了改善。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实行掠夺式经营,出现了忽视农业生态效益、破坏农业生态平衡的倾向。在实现农业生态效益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农业经济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 农业经营单位的生态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良性循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是指以尽量少的劳动占用(物化劳动)和劳动耗费(活劳动)获得尽量多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植物群体与农业资源、环境相统一构成了一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太阳能及水、气、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的转化、循环依照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而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农业生产;农、林、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水平取决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与其所需能量、物质量之间是否能保持平衡。农业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经济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黑龙江对外农业贸易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对外农业贸易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业大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整个国家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进出口贸易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协调两者关系是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其根本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共生发展.本文提出建设鄱阳潮生态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建设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统科技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大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和征服,忽视了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注,科技进步并未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科技更加顺应自然规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因而,绿色科技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特点及其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大庆市县域经济主要包括林甸、肇州、肇源和杜蒙四个县.对大庆市县域经济现况进行透析,从中可以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和对策.大庆市发展县域经济地缘利好,大庆市正处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间地带,已确立打造"一横四纵"的经济带,可以借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资源独特,如地热、湿地、草原等;基础坚实,各县都具有了不同的产业形成.但是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对策是要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明确产业竞争方策;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加强园区规划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确保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