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组织中的信任与控制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以来,对网络中信任与控制的研究文献日益丰富,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的网络化组织而进行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或转型经济的组织形态关注较少,本文就此作分析和前沿性探讨,构建一个三层次的控制与信任框架,在这一框架内分析中国各种形态网络组织中的信任与控制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对于诚信的研究,除了将"诚实不欺"、"守信守诺"作为诚信的一般伦理内涵以外,还必须把"信任"作为诚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内涵。诚信研究最终解决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信任问题。所以,诚信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诚实;(2)实质信任;(3)形式信任。实质信任是市场经济效益的"道德资本"。而形式信任是社会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信任在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关注却更多以人际和关系作为切入点,随着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对中国人信任研究的内涵加以拓展并深入探索。西方信任研究无疑为当前中国信任问题的良好把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基于文化心理学视角的信任研究路径,将信任看作是一种作为社会心态的共享态度,这一视角的整合性特征和良好文化适应性不但弥补了以往研究取向的缺憾,而且使得研究的生态效度得以提升,顺应了时代发展赋予中国信任问题研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凸显。市场经济要求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从人际信任走向普遍信任,而建立在人际信任基础上的传统诚信伦理显然面临着一个现代转型的问题。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信任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规范和社会有序运行的保障。西方国家早于我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市场经济发展的也比较成熟,通过对中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理性地审视中西方社会信任观的异同及差异的原因所在,将会为我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信任理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伴随信任研究多学科互动、全方位推进的态势,对其进行哲学维度的盘点已是势在必行。从哲学层面对信任研究的诸多方面加以审视,可以获得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论、制度论、人学、唯物史观、价值论和唯物辩证法等八个方面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6.
信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信任问题逐渐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中国大陆有关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形式 社会资本是当今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从经济社会学角度研究信任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形式,并研究信任这种社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这一过程几乎与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并对它开展系统研究相一致。 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最先于1980年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并对它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他把社…  相似文献   

7.
吴建华 《中州学刊》2006,(1):140-143
韦伯认为中国人具有典型的不信任的特点,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任。对于韦伯的论断,我们应予辩证的分析:一方面,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和社会结构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不相容性,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韦伯把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看作一个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他对中国诚信的论断又有失偏颇,可以说它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也明显缺乏一种辩证、发展的眼光。  相似文献   

8.
人际信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磊 《兰州学刊》2005,(2):229-23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却在降低,而信任的缺失必然会阻碍人们的交易行为,最终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有必要对信任的产生、维持机制进行一番分析和讨论,以便促进社会信用的重建.本文认为信任的加强最主要是建立一种加强政府信用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李达  罗玮 《晋阳学刊》2011,(5):40-42,137
对近10年与信任相关的学位论文(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的整理分析,以梳理信任这样一个目前多学科的焦点问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对论文作者的相关信息、研究主题、信任定义与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当代信任研究的4大特点,即学科多样化、研究区域集中化、研究主线明晰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同时也发现了信任研究的一个不足,即理论缺乏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现实催生了学术界对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其中,心理契约是研究政府信任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政府信任问题进行的相关研究,从心理维度分析、心理因子分析及心理契约重构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可以为政府信任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偏见与新的回应——中国社会信任状况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等西方学者都认定传统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 ,中西方学者对于这一偏见不时地作出了批驳。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韦伯等西方学者的偏见作出了新的回应 ,给予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本文认为制度是信任的基础 ,中西方社会信任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信任形式 ,即“内在制度型”信任与“外在制度型”信任 ,它们各自由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培育与塑造而成 ,且各有优长 ,相互补充。传统中国社会信任度不仅不低 ,反而是相当高的。传统中国社会所具有的这种信任形式 ,如果加以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必将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的研究成为多学科共同拥有的一个热点性的主题.综观信任理论的研究,张康之教授从公共管理即社会治理的角度对信任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以及他所取得的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其新著<行政伦理学的观念与视野>一书集中地反映了他关于信任问题研究的成果.张康之教授在信任问题研究上的基本特点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来深入地解析信任,把人类不同的信任类型放置在历史的坐标中,进而对信任理论作出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历史坐标中的信任理论蕴涵了对未来社会信任模式的预测和人类对未来信任关系的美好期望,为公共管理学中关于信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可以相信,张康之教授对信任理论的贡献不会局限于公共管理学的领域,它必将产生跨学科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到公共治理的变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的法律信任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内在要素要求人们对法普遍尊重、信任和信仰。民众对法律的不信任必将减损他们对法律的信仰。无法律信任,就无法律信仰。法律信任是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对于当前中国来说,法律信任比法律信仰是一个更现实的社会问题。传统中国的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烙有强烈的人治色彩;而中国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的部分问题,也影响了人们的法律信任。培养国民树立法律信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应通过法律制度设计、法律实施、法律宣传推动法律信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兰州学刊》2006,46(4):121-123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的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信任的认识不断由自发走向理性。市场经济在个人信用意识、人际信用关系、社会信用制度等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信任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任及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一个经济范畴 ,同时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社会范畴。本文通过对作为社会文化因素之一的信任的分析 ,探讨了现有的信任状况对家族企业成长发展的障碍。信任与社会结构、制度的变迁转型存在着明确的互动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信任本身的内涵及功能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表明 ,我国社会的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都会进一步增强 ,在此影响下 ,家族企业将会有很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上的一个热点。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进行道德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传统伦理道德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二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封建政治统治紧密结合,呈现出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中国模式中的四大问题。一是探讨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带来的寻租性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二是分析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问题,如民生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法治化程度过低及国有企业带来的问题等。三是分析中国模式中环境资源方面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四是分析了中国模式中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四个方面的共有特点是都与政府有关。所以研究中国模式必须从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入手。  相似文献   

18.
诚信、信任与信用:概念的澄清与历史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关于诚信、信任与信用的讨论很多,但基本上没有建立于一个清晰的概念划分与研究视角之上,进而导致学者们对此问题的讨论焦距含混,从而无法应用于社会和经济建设。为了厘清诚信、信任与信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必要对相关概念的使用问题、所涉及的学科进行深入分析。但问题的解决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有必要从中国学术视角对上述概念进行整合,明晰它们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从而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商品、市场、资本、投资、股票、民间企业这些概念在中国曾经是被排斥和禁止的东西,但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这些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认。在党的十四大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全党的确认,而且以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得到了全党的认同。这种对市场经济的认同,不仅对推动中国经济面向市场、走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它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有助于增进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所以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一个事实也许就是发展市场经济。问题是这种为大家  相似文献   

20.
信任与风险感知的关系研究已成为风险感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已有研究虽然探讨了不同类型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但是缺乏深入探讨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深刻改变人际信任,并形塑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在已有文献基础上,针对雾霾问题提出风险感知维度、人际信任类型,构建差异化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影响机制假设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等方法,验证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际信任分为三类:亲近人信任、周围人信任和陌生人信任。亲近人信任和周围人信任不仅对风险感知产生正向效应,而且通过人际交流对风险感知产生间接效应。陌生人信任会对雾霾风险感知产生负向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差异化人际信任对风险感知影响的内在机理,更重要的是为构建信任机制和信息机制,引导理性、科学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