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强调重视个人正当利益。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集体主义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还必须强调集体利益要尽可能地代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要尽可能地转化为个人利益,同时必须注意不断地优化集体。这样,集体主义才能真正起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需要和个人利益是人的全部活动的最终动力和内在根据,而集体利益对个人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私有制条件下,虚幻的集体处处以公共利益、 全民利益自居, 实际上维护 的是统治者的特殊利益, 而与公民的普遍个人利益相矛盾。 共产主义社会建立的自由人联合体, 是代表公民个人利益的真实的集体, 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集体品质是提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品质在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体品质作为规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思想道德原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马克思主义集体品质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完善和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集体。这种新型集体的运行使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从而正在形成一种新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这种新集体主义仍然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但它把维护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再以共同行动、通过维护集体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这种新集体主义的经济关系的本质特点是人的自由、平等,而这一点必须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义利观,就是邓小平对“义”和“利”关系问题的根本看法。邓小平是义利关系的统一论者。他在充分肯定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肯定正当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必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综观邓小平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论述,邓小平的义利观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表述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6.
1 前一时期,有同志认为,“所谓集体主义,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由此可见,集体主义原则的调节职能就是正确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扩大一点,无非是还可以调节小集体与大集体(国家、阶级、民族、社会等)的关系,仅此而已”,而“在调节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集体主义的局限性就立刻暴露出来了”,“调节甲与乙的利益冲突,靠集体主义原则将无济于事”;当“某一集体与另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强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是目前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集体主义教育的根本内容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文章认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起来的实质性关系 ,因此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处理也必须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为基准 ,应把履行责任义务和获取利益的统一作为增强教育有效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集体主义而言,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前提下,坚持集体利益至上,是对人的生存本能的超越,是人性崇高的证明。集体应当为个人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提供条件,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新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则是集体主义得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必须在具体的范围规定中来进行是否合道德的伦理价值判断。如果正确处理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它都将成为处理其它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0.
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认识曾经出现过“左”的倾向,即否认个人物质利益,以公共利益代替个人利益。同时也存在着右的倾向,把个人利益孤立化、突出化、唯物独尊。正确认识个人物质利益,必须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出发,防止以偏概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物质利益,相对于个人利益,国家、集体利益又称为公共利益,正确认识个人物质利益,实质上是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新型关系呼唤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集体主义:市场集体主义。其主要含义是:公共利益是集体利益的真实内涵,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总和,公共利益是评判行为道德价值的标准。市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功能可在制度和行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道德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体主义原则实际上是集体至上原则,其基本前提是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这种服从型集体主义原则已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当提倡融合型集体主义:个人要维护集体利益,因为只有实现集体利益才能实现个人合理利益;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同时要满足个人的合理利益要求,集体利益是手段和工具,而根本的目的和结果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合理利益。融合型集体主义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功利思想与西方功利主义在哲学基础、道德评价标准、人民利益原则、功利与正义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前者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前者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后者把动机与效果截然对立起来,认为效果是评判行为好坏的唯一根据;前者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后者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认为个人利益是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前者强调功利与正义的统一,功利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功利的保障,正义是终极目标,后者认为功利与正义截然对立,功利是终极目标,正义只是功利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正确的道德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义理性人”寻求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的最优组合,以求达到自身总利益的最大化,此过程仿佛是在“无形的手”的牵引下,它解决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的一些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冲突的矛盾,实现了个人与团体利益最大化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传统义利观中包含着合理的因素重义轻利(重公利轻私利)、义利并重.它们分别可以适用于调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以影响,使其形成集体主义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的实践活动的总和。这里的集体是指工人阶级占主导地位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不断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劳动者联合体。集体主义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公私观,体现了对人与人、人与集体关系的规范要求。集体主义价值原则主要是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与不可分性。集体主义教育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又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集体利益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体主义原则的怀疑、抵触或否定 ,都与对集体利益的误解、曲解有关。从思维方法上看 ,这种误解或曲解源于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同质同态的理解 ,最初则源于对集体拟人化的错误理解。把集体利益视作同个人利益同质同态的东西 ,即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 ,使对集体主义内涵的解释具有明显的理论缺陷。其实 ,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异质异构 ,其内容包括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关系和建设精神文明 ,且以物质产品为其发展的条件。它是集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是判断真假集体的标准 ,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概念。由此出发 ,我们可以正确地把握集体利益的绝对性、至上性、权威性 ,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源流关系 ,澄清否定或误解集体主义的错误思想或糊涂观念 ,更好地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获得的自觉的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价值原则.集体主义的出发点是无产阶级整体利益,集体主义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为其价值追求,其最高价值目标是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全面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集体主义思想,对于在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背景下统筹兼顾好各方利益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大好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顾。很显然,不是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第一应,不是加强“三兼顾”(即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是削弱或破坏“三兼顾”。任何削弱或破坏“三兼顾”的行为,都会干扰今天改革的顺利进行,破坏改革的声誉。因此,加强“三兼顾”,真正做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改革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逐步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一、“三兼顾”是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正确方针,是毛泽东以独创性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冯至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时期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思辨的色彩,也表现了他对个体存在本位的坚持。与此同时,冯至开始更多地强调个体对外物的关情,更多地转向对现实与集体的关注。个体自觉与集体意识在冯至四十年代的思想与创作中交锋,表面融合而实际背离,影响着冯至在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的转向。从对冯至个体自觉与集体意识之间关系的分析,可窥见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启蒙话语中个人主体性建立的需求与当时中国社会现实、国族救亡、集体主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