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女革命家·女作家·女性形象——三个视角看秋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从女革命家、女作家、女性形象三个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秋瑾的一生,旨在聚焦其独特的人生价值,解构传统的社会观点,通过社会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践,缅怀秋瑾英雄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秋瑾之死与晚清的“秋瑾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因参与革命、策划武装起义而被捕、遇难,成就了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然而,这只是以今人的眼光回望历史得出的结论.时当晚清,占据舆论界主流的声音却以秋瑾的被杀为十足的冤狱,时人有意忽略其革命党的经历,认为秋瑾作为一名爱国爱民的女界先进,其革命的内涵并未越出"男女平权"与"家庭革命"的范畴,指出秋瑾是家庭革命的鼻祖,是具有爱国精神的女中豪杰.这种由"秋瑾文学"而总结的秋瑾形象,虽有偏差,却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信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秋瑾文化形象"被塑造历程"的关注,从:英雄"言说中和女性女权视域中对秋瑾的阐释展开,在逼近历史的同时凸显秋瑾政治文化形象的多重与变奏,从而探讨了秋瑾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形态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4.
1907年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义",作为近代东南人民向满清王朝发出的致命一枪,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壮烈、影响最大的起义之一。起义不但在江南地区重创满清的统治,还哺育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清意志和革命运动。为缅怀先烈的英雄壮举、弘扬优秀民族传统,2007年7月14日至16日由浙江绍兴市委主办的"皖浙起义暨徐锡麟、秋瑾就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绍兴市绍兴宾馆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分别就"皖浙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与教训及徐锡麟、秋瑾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探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苦难与辉煌中铸就的红军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深沉积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固有的精神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红军精神,既是对革命先烈追求光荣与梦想英雄壮举的最好告慰,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冯伟林的散文集<谁与历史同行>对湖湘文化之内部风景和英雄符簇的深层模式进行重读和自省,反映了数千年儒汉文化在作家心灵深处留下的精神刻痕:通过"立言"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替代性满足;通过"代言"获得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英雄自期心理.全书丰富的心理资源是英雄符簇,影像和叙事的终极指归是湖湘文化,推动本书前进的动力则是民族壮美与正气之歌的双重弹奏.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探讨了秋瑾的婚姻状况。从其多次在作品中使用的“谢道韫”这一意象入手,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秋瑾对丈夫王子芳的不满(天壤王郎)如何从情不投转化为志不合。而伴随着婚姻变异的,则是秋瑾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的思想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英雌"概念浮出历史地表,并迅速演变为那时代民族国家振兴、女权振兴的典型话语形态之一.秋瑾就是其时"英雌"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她以一己的文学创作表达着"英雌"理想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以自己的女权倡导、革命壮举、个体活动践行着"英雌"追求,成为定格于清末历史天空的"铁血英雌".  相似文献   

9.
秋瑾是一个女革命家,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然而她又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诗言志”,秋瑾的诗主要言的是爱国之志。在我国近代史上,秋瑾的言行、诗文,最集中、最彻底地表现了中国妇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革命的献身誓言,是爱国的慷慨壮歌。“祖国颓沦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质朴明朗,直抒胸  相似文献   

10.
近代著名女革命家、诗人秋瑾,曾经两次东渡日本.这是她革命活动十分重要的阶段,她的革命思想发展成熟的一个关键.她的主要诗作,也是创作在此前后.因此,这两次东渡与回国的时间,实是秋瑾研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个问题至今还歧说纷纭,莫能定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变迁深刻地折射了社会时代的变化,通过他们的文艺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社会变迁与审美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救亡、革命潮流越来越汹涌,青年人的审美心态先后了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沉郁之美、大革命时期的青春之美、"九·一八"事变的悲壮之美以及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雄壮之美几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从优美向崇高演变的趋势。与此同时,他们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表现为对暮性人格和奴性的批判,对青春人格和英雄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动感"形式之所以广泛呈现于造物艺术中,有其存在的基础和缘由.其中,人的生理感知为"动感"形式的存在提供了先决条件;人在生活中对审美趣味的追求,是"动感"形式存在的情感依托;而"动感"形式的存在,又是人之哲学观念以及生命根本意义与价值的反映.由此可见,"动感"作为造物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视觉经验与造物意识的总结,是审美心理与情感思维的追求,也是生存状态和生命情态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13.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吴芝瑛敢于公正直言,反对独裁专制,力倡民主和女权,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诸多贡献,而她支持秋瑾游学革命,以及在秋瑾死后为其鸣冤营葬的义举尤为值得称道。在秋瑾的影响下,吴芝瑛逐渐摆脱早期简单的爱国情怀,日益倾向于民主革命。但客观地讲,吴芝瑛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囿于官宦之家和身体健康等因素,她对"民主革命"的理解较为保守,在辛亥革命前始终没有超越同情与支持的范畴,即便是辛亥革命后,她也只愿做一个民主革命的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鲁藜的诗歌紧扣生命的主题,礼赞生命的奋斗不息,创造生命的壮举,讴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折射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因苦难而"绽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生命的升华与超越不仅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上,还体现在对群体生命、"大我"世界的追求中.向生命的高度攀登,突破"小我"的牢笼,将个体生命投入"大我"的世界,在"大我"的世界里无私地奉献和付出,与群体生命达成一片,最终铸造辉煌的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6.
<精卫石>是秋瑾在留学日本和回国后陆续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弹词小说,因皖浙起义失利而未完成.秋瑾控诉缠足陋习和封建包办婚姻对妇女的残害,向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揭露了满清政府的残暴统治--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割地赔款;谴责保皇党人讨好清政府,残害革命党人,告诫人们要分清真假革命的界限,同时唤醒男女同胞拿起武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7.
"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的别号。秋瑾,字王睿卿,号竞雄,浙江会稽山阴人氏。秋瑾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她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就具有倔强的性格,她勤奋好学,精武艺,工诗词。18岁时,由父母作主嫁给了湖南湘潭一个大商人的儿子为妻,生有一子一女,但丈夫花天酒地,阴险狡猾,秋瑾同他格格不入,于是毅然离开丈夫家,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幸运地见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他一生的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他歌颂爱情、吟咏自然,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精髓和生命,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是他诗歌"美"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冯铿的姐姐冯素秋不仅家学渊源,遍读诗书,工于吟咏,有诗词稿《秋声》集二卷,而且胆略过人,曾立志要继承秋瑾的未竟事业,秘密策划革命,准备起义.后与丈夫蔡梦香一起在潮汕兴办女子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倡导女性独立自强.作为潮汕早期的革命者、教育者、女权者、女诗人,堪称一代女杰.可惜,因病未满三十而亡,诗词稿也在日寇陷潮时被毁,仅存剩句“今夜夜窗灯似豆,更无魂向此中销”.  相似文献   

20.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