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齐鲁学刊》2003,(3):42-44
入世后的国内市场已经融入了国际市场 ,我国企业要扩大生存空间就必须对外直接投资 ;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中 ,强调产业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依据主要有发挥本国产业的比较优势 ,注重产业关联度 ,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潜在的市场容量等。资源开发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服务业、研究与开发型技术产业 ,分别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预防性产业、主导产业、策略产业和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2.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区域分布对其投资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比在发达国家投资的企业其经营绩效更优,在发达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比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企业其市场价值表现愈佳。进而构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模型,并提出中国企业可以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提高经营绩效的投资区位重点,将发达国家作为提高市场价值的投资区位重点。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动机及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正日益成为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经过近30年的成长进步,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具备了"走出去"参与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具有相应的比较优势,应当积极地开展时外直接投资.我国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动机主要有:寻求国外市场;寻求经营资源;寻求经营效率;寻求经营机会等.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构想:应以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为主,时发达国家投资为辅.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位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动机,并据此从地区和产业两个层面提出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具体路径。在地区层面上,应该以东南亚、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为投资重点,大力拓展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有针对性地投资发达国家;在产业层面上,应在利用境外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两端"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向深化和广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区位的正确选择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投资效益及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决策。考虑到国别区位选择的环境因素,福建省企业"走出去"应区分资源、市场、生产要素不同导向类型,选择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国别区位展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跨国公司实力的不断壮大,海外直接投资将成为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形式。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是指跨国公司在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适当的投资模式,是对外直接投资重要决策之一,关系到跨国公司的投入规模,企业控制程度以及赢利水平等方面,甚至影响到直接投资项目的成败。中国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时,除应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及发展趋势,还应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产业特点、企业产品组合、市场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目标、经营水平、政府政策和法令制度等综合因素,制定适当的…  相似文献   

7.
刘晓宁 《东岳论丛》2019,40(9):163-173
对外直接投资股权模式选择是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关键决策,对股权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深度考察和分析能够为未来的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匹配基础上的补充数据,实证考察企业在独资与合资之间的对外投资股权模式选择,并进一步对企业在全资新建、全资并购、合资新建、合资并购间的四维模式选择进行了扩展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规模的扩张和国际化经验的积累,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高控制程度的独资方式到东道国投资,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研发密度企业也更倾向于采用独资进入的方式;企业更愿意在发达国家以及制度完善的东道国采用独资模式,而在市场规模较大、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较远的东道国更倾向于采用合资进入的方式;根据企业特征和东道国特征的差异,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全资新建、全资并购、合资新建、合资并购的四维模式中表现出不同优先级的选择次序。  相似文献   

8.
上海汽车和通用汽车合作到印度开展第三方国家直接投资的过程和动因,展现了对外直接投资新模式--合作第三国直接投资;合作第三国直接投资是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创新,扩展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层次与合作模式,有利于协同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对于中国企业,有利于提高两个市场上战略资源获取的能力与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林民书 《社会科学》2006,26(6):58-64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却由于外资企业两头在外的经营体系,提高了国内企业进入产业的门槛,加大了产业扩散的难度.福建沿海制鞋业发展表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扩散和本地化,需要面向国内市场,具有自主开拓市场能力的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之后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 ,考虑到对外投资的战略目的、企业的市场能力及相关的国际经验 ,中小企业应当成为现阶段对外投资的首选主体。另一方面 ,从企业互动、企业互助、产业升级和效果外溢来看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竞争优势 ,要远远大于单个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总和。因此 ,这一投资方式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可供选择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88-2008年福建省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福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与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来)对福建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数据分析表明:在投资效应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使产值发生的变动略大于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成效后来者居上,可能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近些年来投资的产业更具针对性,传导效应更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对三大产业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发展尤其显著.总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福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现有的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江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对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江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上应拓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面,同时要加强政府对江苏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方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的"双轴"驱动模式,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支撑开放对于发挥沿边地区对外合作的地域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和俄罗斯沿边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绥满经济主轴建设应主要依托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等,通过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建设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高新技术等产业基地,并推动其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沿边开放轴应主要依托沿边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技术合作、产业合作等,通过构建四大开放区域、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带,增强沿边地区对外产业合作能力,提升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将“一揽子”要素对外转移的过程。产权清晰、市场取向显著的民营企业是新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缺乏正常的渠道 ,迫切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合法化 ,在政策措施上大力鼓励和扶持。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魏冬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一种理论解释按照世界银行惯例,对外直接投资包括合同、合资、独资三种基本形式。因合同制形式不涉及资产所有权关系,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70年代后期,罗纳德·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引入到对跨国经营的分...  相似文献   

16.
(一)从较为直接的意义上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销售活动时,这种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从国内向海外扩展和延伸。而这种扩展和延伸,无论是表现为企业的产品出口销往国际市场;或是企业与外商投资者进行资产联合的合资合作经营;还是企业本身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厂或子公司而直接进入当地的产品、资源或资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所进行的国际化,都意味着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进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之一,长三角地区是最大的主力军,上海尤其突出。但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遭遇到不少瓶颈,缺乏完整的信息数据支撑,企业之间独立分散缺乏合作,高能级、高水平的专业服务严重不足,缺乏品牌和科技支撑,缺少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等投资经营战略与策略,还有一些非理性投资、甚至有资本借机非法外逃。应大力创新和塑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机制、新路径。以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去"为立足点,积极推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战略与策略,打造一批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努力与第三方合作、多元开辟第三方市场,打造全球化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平台,包括国际投资经营的数据库、构建大宗商品和国际商务服务平台、强化和完善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信息监测监控,强化和完善顶层设计,在国家和沿海省市创设综合协调机制,并在沿海中心城市创设"综合支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主体不均衡、投资行业不均衡和投资区域不均衡现象:投资主体上,国有企业占绝对地位,民营企业占比较低;投资行业上,侧重于以贸易为导向的服务业和以资源为导向的采矿业,国内极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较少;投资区位上,侧重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其他大洲较少.本文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应发挥民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向纵深发展;推进行业调整,加强对重点行业投资;根据投资目的不同,合理安排投资区位等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翀 《学术研究》2007,(4):18-24
自从海默(S.Hymer)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以后,经济学者们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原因的分析来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原因的分析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没有整体的竞争优势,但可以具有局部的竞争优势。这种局部竞争优势包括局部技术优势、局部规模优势、企业整合优势和市场细分优势。正是这种局部的竞争优势,推动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局部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实现。但是,一旦对外直接投资的净收益大于对外贸易的净收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流量国,且当下正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国外先行经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产业升级,但促进作用有限;在行业选择上,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信息与计算机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