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蒯因在其1969年的文章《自然化认识论》中提出将认识论研究纳入到心理学的一章中,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认识过程,从而以描述性的认识论取代以规范性辩护为中心的传统认识论.对于认识论的自然化纲领,金在权、邦久等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这一做法将会取消认识论作为传统哲学重要分支的独立性.而戈德曼等自然化认识论的支持者,则提出了具体的自然化方案,并且认为在个体主义的方法论之外,人们还应该从社会维度研究“真理”概念的形成、辩护标准的确定以及真理的社会传播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自然化认识论研究纲领的诘难与辩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化认识论把科学认识活动看成一种自然现象,主张从探讨各门具体科学入手,用实证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来研究认识问题,使认识论自然化、科学化,力图在自然科学内部说明认识的合理性。对自然化认识论研究纲领的诘难与辩护主要表现在:它能否摆脱基础主义与怀疑论,它是描述性的还是规范性的,以及认识论自然化与社会化两种趋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郑祥福、洪伟撰著的《认识论的自然化之后———哲学视野中的智能及其模拟》一书,于2005年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成果并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本书阐述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走势与基本特征,概括地描述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几个转折点,对认识论的自然化作了系统阐述与评价,笔者对认识论的自然化倾向作了总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哲学研究客观化的趋势,是一种具体研究人类认知的转折,因为只有对人类的认知作出发生学的探讨,对人类认知…  相似文献   

4.
自然化认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逻辑实证主义为第一阶段,奎因的纲领为第二阶段,如今的心理计算理论为第三阶段。通过对随附性概念的剖析,一种向内的认识论研究路径得以确立,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纲领也由此完成了从方法向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常识怀疑论是彻底的,即任何常识知识都是可疑的.怀疑论者能够有说服力地提出这样的彻底怀疑论,而捍卫常识者也无需担心自己提出的任何论证会陷入"诉诸问题"的困境,因为常识怀疑论能够通过认识论坍塌关系--即常识知识之间的一种假言关系--得到表达.而且,对常识知识的认识论坍塌线路的指明,反过来就提示出了捍卫常识的论证线路.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一方面确定了人类认识的界限,把认识论中的问题规定为人类的认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物自体",即人类如何来不断突破认识的原有界限;另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则从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逐渐转向追问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自他之后认识论才真正成为挑战人类知识极限的精神奥林匹克;本体论才真正成为思考人类存在意义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7.
怀疑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属于西方哲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认识论.怀疑主义对认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怀疑主义和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怀疑主义对认识论的影响,要用哲学两面性分析.只有合理地评价怀疑主义,才能更好的进行认识论研究,拓展人类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想象力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能力,其原初的作用是伴随着知识问题而凸显的。在传统认识论中,为了使知识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释,想象力参与解释澄清过程。自柏拉图两个世界理论至康德进行纯粹理性批判,想象力一直是在认识论的框架内被界定的。在巴什拉实现了西方哲学中的"空间转向"之后,即由外在空间转向内在精神空间,巴什拉进一步使想象力超越了认识论的范围,提出物质与诗意统一的想象观,在新的维度上探寻想象力不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保罗·莱文森反对进化局限假设,强调进化认识论有利于解放知识,为知识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和选择.他接受了生物学预适应原则的适用性,提倡波普尔的非完美主义认识论,坚信人类理性选择的力量.进而确认了技术在进化认识论中独特的地位,将技术加入到波普尔的"三界"图式中,构成全新的"技术-世界"图式,将技术介入到世界中,作为人类生存的驱动力.技术进化认识论表明,人类可以在保证不滥用技术的前提下,拥有更加乐观、开放和充满生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几个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全球问题研究凸现了自由向必然转化对人类产生的危害 ;突破把知识作为唯一研究对象的传统模式 ,在真善美的认知、评价和审美中揭示人类认识的完整内容 ;研究主体完整的认识结构 ,即人格的知意情的发展 ,体现对人的关怀 ;以符号为中介 ,在认识的个体形态与社会形态的交融中揭示认识的内在机制 ;在认识论发展中研究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这五个方面应该成为我国认识论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