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达成 《学术探索》2009,(4):97-10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19年6月4日,各族各界在“金碧公园”召开了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的“国民大会”。大会一致表示,坚决和全国人民一道把“除奸、废约、反日、救国”的斗争进行到底。6月8日“云南学生爱国会”宣告成立。接着,大理、腾冲、思茅、蒙自、昭通等地相继成立分会。各地学生联合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帝(抵制日货)反封(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对促进云南人民的思想解放、传播马列主义和倡导新文化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1920年10月,孙中山先生特意接见了云南派出的代表,并给予很大的鼓励。以宣传和倡导科学和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继续鼓舞云南各族青年反帝反封,追求真理。相继创办了《爱国日报》、《滇潮》、《新滇社》、《曙滇》等四十多种报刊,对针贬时弊、批判旧思想、倡导新文化起了很大作用。一部分《新滇社》成员,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在北京反对日本炮击大沽口炮台和围攻执政府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命运"或"中国向何处去"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基本的时代课题.这个问题是与"儒学的命运"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且集中突出地体现在它与五四运动的深刻的内在关联之中.没有中国的崛起就没有儒学的复兴,这意味着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在特定层面上、比如在制度层面上是合理的;同时,没有儒学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的崛起,这意味着五四运动的某些"全盘"反传统、反儒学是偏激的、错误的.儒学的复兴是必然、应然而实然的,因为这是"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的内在要求;不过.复兴的儒学并不一定成为一种刚性的政治化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却可以成为一种柔性的社会化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对前者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九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不仅是政治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而且还是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正是这场“冲其网罗而卓自树立,破其勒(?)而突自解放”的伟大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他们摆脱封建主义的精神桎梏,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并开始了新的探索和追求,最终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的革命的科学。 (一)  相似文献   

4.
一、将“新文化运动”混同于“五四运动”。这表明人们眼光里没有独立的文化运动。只有政治运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五四运动”等同于“新文化运动”,有时还合起来叫“五四新文化运动”.汗牛充栋的文字资料里,都是把两件不同的事混在一起。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怎么与上街抗议列强瓜分中国是一回事呢?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需要将两者重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董德福 《学术研究》2006,5(2):96-102
孙中山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充满着矛盾性和多向性。五四运动初发时,孙中山忙于理论创造,无暇发表政论,是五四运动的旁观者而非领导者,使得一些青年大失所望。五四运动爆发后,孙中山认识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同情、支持、指导学生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对反传统、张个性自由的新文化运动总体上则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强调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和中华道德的普遍价值。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五四运动的后续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中国现代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吕晶  张书豪 《理论界》2004,(3):32-33
一、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宪政的变革1.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思想革命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先导。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痛感传统的纲常伦理、封建的宗法制度对于人性的扼杀。他们揭露三纲之说剥夺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之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于是天下之人“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吴虞等,都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封建的君权、神权、族权、夫权进行了抨击,在他们…  相似文献   

7.
黄华文 《江汉论坛》2001,1(9):62-65
五四民主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以空前的规模、浩大的声势倡导和宣传了民主观念和思想,使整个中国的意识形态一度浸透了民主的色彩;它又突破和超越了清末以来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着力凸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权政治”的民主内涵。同时,由于受制于具体国情和民主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认识水平,五四民主启蒙运动又明显地存在着民主理论建构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与科学观念相伴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与价值认同。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促使中国人对民主观念的理解和阐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陈独秀对“民主”内涵的新阐释,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人手实现“民主”,梁漱溟强调在儒学基础上认肯“民主”,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不同追求的有代表性的体现。民主观念的这一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合理性,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阳春 《理论界》2006,(3):52-53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了民主的国体和政体。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使民主在法律保障下得以实施。我国民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展望未来,我国将走向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袁伟时 《学术界》2004,(5):121-131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是背道而驰的两种文化.文化革命的源头是义和团运动.它们的文化基础都是迷信和排外.新文化运动继承的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其主导思想不是无政府主义.人们没有理由责难新文化运动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负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就是呼唤自由、法治、宪政和理性.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特点有三:一是迅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新道路;二是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接受了列宁主义的新学说;三是迅速展示了密切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学风.正是在上述传统的影响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90年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成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成就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胜利,促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达到了理论思维成熟的高度.90年来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永恒不变的传统,又是今后深化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以对“五四”启蒙精神的接续与承继为理论出发点,同时试图实现一种新的超越。它更加强调理性与知识,更为强调新文化的建设性,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归,因之也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色彩。但它自身又充满了危机的种子,表现为启蒙作为手段与作为本体的内在矛盾、思想方法与理论工具的内在矛盾及以反权威、反武断为标志的“思想自由”口号与实际上要求“思想统一”的内在矛盾。这一切终于使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存在着浓厚的民粹主义倾向,并在五四时期得到集中体现。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除了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并主张中国走非资本主义前途外,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劳动主义的兴起及对劳动、劳工的推崇;二是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及对民众力量的重视;三是呼吁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四是对知识及知识分子的贬低,反智主义萌动。民粹主义倾向与启蒙主义的内在冲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逐渐偏离了启蒙轨道,走向了后五四时代的平民主义激进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新文化同仁所倡导的“启蒙”,完全取诸于西方的“近世文明”,他们高举西方“近世文明”之精髓———“科学”和“民主”这两大旗帜,激烈地否定传统,倡导西化主义,翼图通过启蒙,去除中西文明间的巨大落差。这种启蒙,充满着对英、法、美的幻想,寄托了这些知识分子们的价值理想。一战结束,协约国获得胜利。这在中国知识分子看来,是以英、法、美所代表的“民主”,战胜了以德、奥所代表的“专制和军国主义”,是“公理战胜了强权”。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更是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陶醉和幻想。中国人都把山东…  相似文献   

15.
从"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从未中断。"五四"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来唤起民众觉悟,挽救民族危亡,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蒙教育,经历了如何冲破"左"的思想禁区到姓"社"姓"资"争论,"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五四"运动与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中,既存在思想局限性的区别,又存在历史任务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从斗争口号、斗争手段、参加人员范围、斗争目标、行动和过程、斗争结果及意义等几方面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五四运动中体现出的激情与理性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给当代的启示是,爱国主义既要有激情,更要突出理性。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于“五四”启蒙为何终结,李泽厚提出“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汪晖提出“方法统一性的缺乏和态度统一性的瓦解”的看法。二人均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启蒙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它们对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应当是彻底超越启蒙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