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海洋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五十年之多,需要提供理论支撑。2003年国务院颁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着眼于落后国家关于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部署,辽宁师范大学李靖宇教授等完成了《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论——从海洋区域经济到海洋产业经济开发的战略导向》专著,为中国全面开发海洋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树立海洋国土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的国土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管辖范围扩大,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权利和任务加重。因此,沿海国纷纷调整本国国土及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策,重新规划安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为近十几年来的基本趋势。按《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划归我国的国家管辖海域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这是国家陆地国土的  相似文献   

3.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1,(24):15-15
近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办透露,《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近期出台。该《规划》提出,2011年至2015年内该省将重点开发100个重要海岛,将其定位8种类型.包括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清洁能源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科教岛和海洋生态岛。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28-29
今年3月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自今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后,3月1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再算上即将出台“海洋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广东省,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已经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我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发展历程,简述了海域使用论证与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海洋环境影响分析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作用与地位。结果表明,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法源不同,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报告内容亦有较大差别;海洋环境影响分析是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进行利益相关者界定、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和用海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一,对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确立和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我国海上执法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工作出现了新的形势,海上执法和维护海洋权益任务日益紧重,海上执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也是浙江省首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国务院批复中称,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区域开发规划理论与空间规划理论浙江经济依靠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先发优势占得先机,然而,近年来出现诸如陆域发展空间狭小、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1,(24):28-31
中国政府网6月8日全文刊载了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对我国国土空间版图进行了重新勾勒:按开发内容划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格局”;按开发方式划分.则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9.
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并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能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集聚海洋财富,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树立开发海洋新观念--党中央领导谈海洋战略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我国海防建设,对我国海洋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从经略海洋的高度,又作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决策。党中央几代领导人为推动我国进入全面实施海洋开发新时代,都十分强调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必须摒弃旧观念,树立海洋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海 ,是福建的“半壁江山” ,素有“开海兴闽”之说。但是 ,福建目前海洋经济总量依然偏小 ,与海域占国土的比例不相称。进入新世纪 ,福建如何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海洋资源 ,建成一个海洋经济强省 ?我们应该全面强化海域使用、海洋监察、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海洋产业规划、海洋科技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 ;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洋药业和保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一、认识 2 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污染加速 ,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人类的问题。今天 ,人类共同认识到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6):14-15
1月27目.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据悉,《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发布后,各地区、各部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硌要的行政手段.积极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时间进度要求。但会议强调,我国环境污染总体尚未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冷静 《决策》2012,(4):54-56
2012年3月1日,青岛陆地与海域面积内,"一区一带一园"500多平方公里被盖上"蓝色硅谷"印章,这是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一年后,青岛为自己展开的新蓝图. 所谓蓝色硅谷,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培育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中心. 业界认为,山东半岛成为国内首个以海洋经济为鲜明特色而晋级国家战略的区域板块,为青岛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青岛借机打造蓝色硅谷,将推动其全面步入"深蓝时代".  相似文献   

15.
趋势     
正推进全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得到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追溯信息互通共享;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  相似文献   

16.
面对蓬莱溢油事件,政府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在执法上表现出明显的执法无力,没有能够有效地处罚事件的责任企业,没有能够达到及时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目的。海洋环境执法的无力,根源在于我国海洋环境法律制度上的不足,在法律上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对污染海域环境的违法处罚力度不够。今后应当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海洋环境执法建设。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欧盟、日本等国家纷纷表示不满。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却高度积极评价中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支持。欧盟能源司总司长詹姆斯·柯里指出,中国已将能源利用率提高了50%,减少了30%的煤炭用量,中国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认为,把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正在做什么告诉美国,是十分必要的。其实,中国决策层早就关注着环保这一全球性的话题。1982年秋,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万里提出了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建议。同年底,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会议上,李鹏代表国务院所做的报告中宣布: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环境管理机构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单列进入政府序列,把环保局正式改为国家环保局。此后,全国人大陆续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通过终审,《报告》明确指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4,(20):15-15
正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在贵阳调查了解到,去年3月以来,贵阳市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公众等各方资源,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立联动机制。贵阳市成立了贵阳、清镇两级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系全国首创。依托法律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26):24-25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形成新的亮点.成为各地展示发展成果一个关键点。据监测.截止6月30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分别以多个专题报道了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亮点以及对各地的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