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头等重要的原则以来,学术界一直对此存有争议。从语言发生论的角度,分析语言任意性的成因,解释任意性作为语言根本属性的价值,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在语言符号的构造中,任意性解决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将语言符号系统与符号外的客观世界与概念世界联系起来,使得人类语言能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内容。象似性也是语言符号的重要属性,但它依赖于任意性建立起来的音义关系,属于第二性。就人类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而言,任意性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的特征从索绪尔提出以任意性为第一原则开始至今,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不断深入.如今人类进入了超文本时期,语言的动态发展是为了弥补人类在社会飞速前进过程中出现词语表达匮乏.同时,新兴词汇的出现及应用也体现了文化互补、与时俱进等时代特征,语言符号在应用层面上也增添了新的特征.文章以英语新词及其汉译为例,对超文本时期的语言符号特征进行简要的解析,认为语言符号的各种特征都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存在的追问一直困扰着人类。20世纪以后,人们重新审视语言、人和存在的关系,终于发现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语言就是语言本身,不是其它任何东西,人们可以在语言中保护存在并在存在中与语言共处。人们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家园,即语言。但是,语言也是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后现代以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不再是稳定的统一体,却变成了无休止的延异活动,语言无法再保护人类的存在。语言的表征陷入了困境,人类的存在也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传递意义的交际媒介。它既是一种交际系统,又是一种可以表达和代替其他交际系统的超符号系统。不仅语言形式可以表达意义,在社会交际中,与语言交际有关的非语言手段也可以表达意义,所以语篇的整体意义不仅包括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意义,也包括由非语言手段体现的意义,双方共同组成语篇的意义整体。文章拟从非言语表达手段与语境关系的角度来探讨语篇的连贯,目的是说明非言语表达手段同样在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能促进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民俗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民俗语言环境中,民俗语言作为意识的物质外壳积累着民族世代的成果,并实现着民族意识的世代遗传。人类世代延续中的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在承受这种遗传的既定的人类意识——语言、概念、习俗,等等。人的情绪系统是从遗传那里获得的,情绪发生时与外界的直接联系,为民俗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体那里的建构提供了基础,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的工具。一、民俗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体那里的建构人的生命不仅受到生物学上所谓个体发生法则的支配,同时也受到社会生活的民俗语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证了艺术语言符号“成活”的机制、条件以及在艺术语言符号“成活”过程中作者意识和接受者意识的作用。指出:艺术语言符号系统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符号系统。艺术语言符号的“成活”是由交际双方来共同完成的,作者运用充分的想象力,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进行精心推敲,用最好的手段和方式将纯粹的符号变成有意味的形式;接受者在接受对方发出的信息时,根据自身的立场、观点、文化素养、生活积累、审美情趣等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思维的维度分为两种:语言维度和非语言维度。这两个维度都可以通过表达方式在人际阎进行沟通。语言维度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非语言维度通过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可说”,非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不可说”。“可说”和“不可说”都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人类思维的表达。同时,“可说”和“不可说”具有共同的性质。“可说”和“不可说”是人类的共性表达。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统一性及其互补性所表现出的递归和自返特征体现了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相似文献   

8.
时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语言中的各种比较结构,正是人们对事物异同意识的外化形式,比较结构就是这种外化形式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共有的语法现象.通过汉英比较结构的对比,可以发现汉英比较句具有深层次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自发产生并正在发展的、分离的有声符号体系,这一体系(语言)是供交际使用的并能表达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和概念的全部总和。产生和发展的自发性与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伦理与语言     
伦理与语言关系密切,这不仅表现在一切伦理的话语需要用语言符号来表示,而且还反映在伦理的意义和效用也表现在语言的形式中。对中西方伦理的研究必然涉及语言的解读和理解,从语言角度对伦理的意义和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对了解中西方伦理的价值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文明之初,原始的语言尚未成熟之前,符号在造型艺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视觉形象承载着信息传递的职能进行文化沟通。在文字语言诞生以后,符号的语言作用逐渐被淡化,但已积淀在造型艺术的符号精神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在现代设计领域中,人们依然热衷于造型符号的运用,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造型艺术符号语言最为发达的时代,造型艺术符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形式语言。探讨现代造型艺术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提出符号语言在造型艺术中的概括性、象征性,以及符号对造型艺术中主体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语言表达,旨在为造型艺术创作的符号语言表达提出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卡西尔有关语言哲学理论,从语言是符号化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入手,将语言和神话体现出的隐喻性特点与青海方言词语的表达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青海方言词语的隐喻性特征,认为该方言中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是语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化,作为他们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母语在迁徙中与作家创作互动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体态语的元功能是具有指向性和示意性,其指向性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展,为语言符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体态语具有隐喻性,某些隐喻性的体态语已经固化在了语言中,成为语言中较稳定的部分。体态语具有系统性及与文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用"语言"这一特有的工具作用于人力难以征服的客体对象之上,并使其顺应主体的意志,显示出语言所具有的超越自然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因而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人类对语言的崇拜。语言崇拜缘起神的属性、神的代码。因为远古初民无法解释人与自然的不同,无法解释自然的许多现象,分不清思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异,经常把主观的心理活动当作客观事物的发展缘由,所以他们的思维带有泛化、混沌的特征,这时的语言符号也迥异于后来的理性化、逻辑化的语言,故而此时的语言成为人与神沟通的中介物。原始人类对语言的崇拜有其文化心理特征,他们给语言词句赋予了一种物质性的力量,是建构在情绪体验和运动知觉之上的,而且认为语言就是一种行为倾向,几乎具有与实在相等同的威力。所以,语言崇拜起因于人们相信语言具有一种超常的可以作用于人事活动的法力。直到现在,这种文化依然存在于人类的意识观念中。  相似文献   

16.
认知图式理论在翻译建构中的意义及其具体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式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即知识结构。翻译中通过联想、搜索译入语中有关图式,进行套用、模仿、迁移和重构,有助于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实现双语符号的成功转换。按照认知心理学观点,运用图式进行传译可包括三个方面,即运用原型匹配、运用模板匹配、运用“自上而下”搜索。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岩画是联结概念和视觉形象的、能所统一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就能所关系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基本上存在着肖似、意象和抽象三种符号类型。包含着明确具体的指称关系、摹态关系的属于肖似符号,主要包含着表现关系的是意象符号,而指称或表现的对象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则是抽象符号。贺兰山岩画里肖似符号的大量存在,使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单个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而意象符号尤其是抽象符号的并存,特别是它们与各种肖似符号的组合运用,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象形贺兰山岩画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增强了它的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通过特殊的小说叙事、小说人物言语 ,凸现了一个从人类主体精神角度充分意识到荒诞 ,并对荒诞持蔑视态度的人物形象 ,实现了小说叙事、人物言语与存在主义观念的审美统一 ,从而使存在主义哲学意蕴获得了完满的诗性彰显。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音乐图像不同程度地表现宗教主题、世俗生活、象征性、联觉效应和文人意识。它们以反映宗教主题为主,但也不乏反映世俗生活的部分。宗教主题的云南民族音乐图像大多蕴含宗教的象征性和文化艺术意蕴,并引发联觉效应。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音乐图像显现强盛生命力和独特风采,起步好、表现手法好、艺术效果好是其主要特征。它们具有传统延续性与时代鲜活性、宗教主题多元化、群体参与性及多样交融性、载体多样性及艺术价值多元性。独特的人文生境孕育滋生的云南民族音乐图像为世界民族音乐图像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范本。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应是以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相结合的语言教学,语言与文化因素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依托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以语言为依托,二者构成了一个民族交际工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脱离了自身的文化背景的语言是无意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