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俗唱法是多种歌唱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形式,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围绕个性特征对通俗唱法呼吸状态、发声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发展歌唱者在精神上、技巧上和心理生理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形成歌唱时发声器官有规律、有调节的稳定性运动;使歌唱者对通俗歌曲的演唱和声音表现由一般演唱状态进入到艺术演唱境界,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通俗唱法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国内国外,通俗音乐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下里巴人”、“郑卫之音”便是典型的代表。本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等大城市也曾出现以黎锦晖的作品为代表的流行歌曲,其后则有聂耳、星海、贺绿汀等人的具有进步思想并流传甚广的优秀通俗歌曲。现代的通俗音乐以美国的“爵士乐”为代表,这种西非节奏、欧洲和声、美国福音唱法的综合产物以后又逐渐派生和衍化为其它诸如“乡村音乐”、“摇滚乐”等形式。从其产生及衍化过程就可看出,它是植根于民众之中的,它要流行就不足怪了。  相似文献   

3.
何咏声乐表演专业2003级学生。1、2004年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推新人大赛”,获得四川赛区声乐组“通俗唱法金奖”。2、2004年参加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铜奖”。现就职于四川省绵阳市艺术剧院,歌舞团独唱演员。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一种被称为“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唱法堂而皇之地进入主流媒体,成为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与“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并列的独立品种,打破了前三者“三足鼎立”的声乐版图,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大奖赛”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通俗歌曲”即“流行歌曲”,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此的认定各异,不宜用我国对于“流行歌曲”的理解去看待外国歌曲;我国当前所称“流行歌曲”具有时代意义,不宜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均称为“流行歌曲”;作为普通名词与专业名词的“流行歌曲”具有不同的含义,音乐专业工作者应按专业名词去理解和运用“通俗歌曲”一词。  相似文献   

6.
“通俗歌曲”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称谓,为“流行歌曲”所代替是大势所趋;流行歌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代表着一种新的声乐文化,无法和众多的声乐形式共用所谓“科学唱法”。流行歌曲并不拒绝歌唱技巧,中国流行歌手的现状说明他们更需要唱功。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通俗唱法经过了仅二十年的兼收并蓄之后,以清新自然的演唱风格和自主创新的艺术品位,逐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笔者认为人类审美情趣的提高赋予了通俗唱法更多"雅"的含义。本文主要从通俗唱法的发声技巧、演唱风格、演出形式来分析它的"雅"及其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音乐本体分析、不同风格的演唱特点比较和音乐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歌曲《阿里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具体阐述了通俗唱法在演唱民族风格类型歌曲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强调了通俗唱法科学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谈通俗歌曲演唱的特点颜家成通俗歌曲演唱的历史,在西方形成于十九世纪初叶,就当时而言,古典和通俗的歌唱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进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通俗歌曲的演唱者开始使用话筒,不需要把声音唱得很大的技巧,在演唱风格上逐渐形成了分野。当今世界上,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歌曲历史悠久,但中国歌坛“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歌唱方法的划分,初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初。此“三种唱法”各具特点,且相互交叉与交融。高校艺术学院的音乐教育应要求教师在声乐施教中,不仅做到不故步自封,更要引导学生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融多种唱法干一体,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才能培养出脱颖而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北方渔猎民族说唱音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是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其音乐形成本体发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以曲调表现性能、使用、演唱曲目内容及篇幅三类。气质上粗犷、豪放 ,感情上质朴、热情 ,格调上风趣、泼辣 ,是“乌钦”、“摩苏昆”、“伊玛堪”说唱音乐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无论就其内在特质还是外部功用而言,都有着现代意义上之流行歌曲所具有的主要属性和特征。从流行歌曲视角研究唐宋词,不但有助于拉近古代经典文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跳出学术上"为研究而研究"的怪圈,而且有助于开拓当代流行歌词作者的视野,丰富其创作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保持民族艺术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渭城曲>是唐代一支送别的歌.中唐时已广为传唱.<全宋诗>、<全宋词>中的有关歌吟,反映出<渭城曲>在宋代的歌唱及传播情况,对其歌唱者、歌唱声情、歌唱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述及.在宋人的诗歌创作中,<渭城曲>已形成专门的一"体".分析这一典型个案,诗歌歌唱在诗"体"形成中的意义即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大量事实证明现在国内所流行的《五哥放羊》是陕北民歌,说是山西民歌或内蒙民歌缺乏依据。从原民歌《五哥放羊》到"打坐腔"《五哥放羊》再到"二人台"《五哥放羊》,让我们看到了《五哥放羊》的发展衍变过程。重新聆听民间"打坐腔"艺术家丁喜才五十年代演唱的《五哥放羊》,让人们想起了中国民歌传统唱法的那段黄金时代,现在该是"实现传统唱法的复兴"的时候了;让民歌在不断变革中保种。  相似文献   

15.
论美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教学的兼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对学生掌握综合演唱方法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形势发展对声乐技术的兼容性要求,关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的可兼容性,美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教学的兼容性三个方面采论述。  相似文献   

16.
想象与情感设计是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创作、演唱、声乐训练和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问云儿》是一首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典型艺术歌曲代表,只要演唱者从想象与情感体验到演唱诠释进行精心设计,就会将单纯的歌曲演唱真正提升为至臻完美的声乐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7.
通俗歌曲教学要对表演者进行音乐素养方面的全面培养.一方面是从设备、情感、技巧等等方面把握通俗歌曲演唱的要点,另一方面则是对表演者进行音乐感觉、视唱能力、表演状态、形体语言、呼吸技巧、设备使用、器乐及音乐理论等全方位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以西北民歌(主要是陕西民歌)为例,探讨了民歌中"润腔"唱法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而展现西北民歌中"润腔"唱法的独特性,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代抒情歌曲《梅花引》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首雅俗共赏的歌曲佳作,拟从审美的立意和表达的角度,分析其歌曲文学、音乐的创作以及演唱方法上《梅花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