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用来分析研究文艺的社会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当前文艺理论界急需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不久之前,朱光潜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1979年第1期《华中师院学报》,全文内容已写入《西方美学史》再版“序论”),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朱先生说马克思讲的上层建筑是不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恩格斯只在“较早的著作”中,“偶尔让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唯有斯大林“最明确”地指出“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甚至“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划起等号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它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读了《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3期发表的罗贵秋同志《谈“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概念》的文章后颇受教益,又感到有些问题。该文正确地指出社会经济形态不应排除生产力,但却认为社会经济形态中也包含上层建筑,进而把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两个不同的概念看作是没有区别的同一概念。我认为,这种见解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社会经济形态概念的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不包括上层建筑;而赋予社会形态概念的内容则是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因此,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李秀林等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十一章有一段论述:“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抗是容易理解的。可是,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何以会产生根本性的,对抗性的矛盾呢?”(见该教科书第306页)该书不仅肯定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对抗性的矛盾,而且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加以论证。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腐朽没落阶段之后,同一性质的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就具有根本的、对抗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资本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是理解以市场为基础的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哲学原则.在《资本论》三大手稿中,《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特殊地位,正是在这里,马克思系统研究了资本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展开了资本的文明面,揭示了资本与现代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和发展趋势,第一次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完整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哲学立场,提出了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人的发展与自由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理论,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前资本主义的古代社会理论.不理解资本,就不能理解现代社会,从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以及他们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通信中,对人类社会的这个基本矛盾作过许多科学的论述,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七年一、二月,毛泽东同志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曾先后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个哲学范畴,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①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样明确的科学概括和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理论著作中所阐明的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是我们认识、观察、理解、评价各种文艺现象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在研究和解决文艺的性质、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时所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对于我们来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要对文艺现象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和基石,是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一把钥匙。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剖析中,看到了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到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对这些矛盾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建立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动力。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即"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当前我国流行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把这一论述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并把这种理解作为它的一个主要依据。我们认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因为它与马克思在同一时期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的大量论述存在明显矛盾,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的内容来看,马克思并没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只提出过"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张志明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及其实现条件的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借助一系列范畴和概念。其中,社会形态是一个基本的理论范畴。然而,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这一范畴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再有人主张把社会形态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其用意看来是想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但这样理解社会形态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不正确的。 肯定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作用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但他们却并没有由此而得出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的结论;相反,列宁却反复强调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他在指出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  相似文献   

13.
哲学教学大纲编写小组,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对于当前高校的哲学原理课教学,对于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在哲学的基本原理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纲》中对于矛盾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作了新的理解。这个理解和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日,《光明日报》汇总的两种理解中的一种,是完全一致的。为了证明这个理解的道理,在《关于使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通常被理解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在《历史运动层次和历史比较研究的层次》(下面简称《层次》)等文章中,庞卓恒先生说这个理解不够全面。理由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唯物史观是从一个现实的前提出发的,而上述理解没有包含那个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出发点和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前进,是由生产力最终决定的、还是由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界线。是否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也是能否正确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焦点。 “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和剥削”。乍听好象很准确,但那至少是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它并不是由马克思创立,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却达到了前人无法企及的地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以人类发展历史为脉络,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角度去审视市民社会,认为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是认识和把握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对社会形态概念的涵义和内容,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有的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生产关系的总和,有的则认为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等等。这些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找得到根据。问题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经典作家的论述,对社会形态概念的含义和具体内容作出比较完整的科学规定。  相似文献   

18.
1978年8月和1979年1月,朱光潜先生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研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文学评论》1978年第4期)和《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这两篇文章,由研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而涉及对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则的理解问题。朱先生在研究美学史方面是老前辈。两篇文章中有不少意见是富有启发性的。但是,读后也还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疑问,提出来以请教于朱先生。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是一个低级社会形态被高级社会形态代替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类历史过程就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社会基本矛盾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适合的循环上升过程。这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历史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要推动历史前进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能否构成一个标准?搞社会主义要不要生产力标准?这一问题首先涉及到对生产力标准涵义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以及由此构成的两对矛盾为内在根据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人类利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因此,考察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就“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够把握社会本质的内在规定,明确社会发展的真实内容,才会有基本的历史线索。同时,由于“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