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强调人类农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以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现代化是今日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作为现代化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化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价值观念诸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2008年以来以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为引线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已暴露了在传统经济模式指导下企业发展的缺陷和弊端。研究企业的生态伦理责任是在危机的紧迫性、聚焦性和破坏性正蔓延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首先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但光反思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建构起一种服务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企业生态伦理责任。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呈现出丰富的现代化特征,所以,对现代企业生态伦理责任的研究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在现代化进程中正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的考验,怎样应对、何去何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树立“天人和谐”的现代生态自然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对现有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未来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方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态小说以反思生态问题为己任,一方面探求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中存在的悖论;另一方面以极大的同情心展示了生活在底层的民众们困苦的生存境遇和两难的生存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生态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众生平等"生态伦理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意蕴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思想,可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一种保守的环境主义理论,"技术决定论"色彩遮蔽了生态危机制度性矛盾的解决。中国应通过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建立生态政治文化,实现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打破了以资本增殖为核心的传统现代化模式,而且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缺陷,生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真正的统一性”。以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为参照系,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发展和环保相互促进、长期和短期有机衔接为显著优势,以驾驭资本逻辑、重塑全球生态正义为核心目标,成功开辟了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和人类生态文明的全新形态。未来我们不仅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着力推动世界生态文明主导话语的重塑。  相似文献   

8.
能源开发利用立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紧密相连。运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快能源立法,能源立法要向低碳化、生态化转型,构建有力的低碳能源法治保障制度体系,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用低碳能源立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促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体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6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7年之后,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口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近年来增长较快,出口能源贸易生态足迹处于波动状态,能源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探索,为其他国家生态文明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从意识与思想观念、制度与政策法规、科学技术与行动举措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进行剖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生态保护思想的解放,开启了对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促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智慧源泉,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将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生存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的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资金瓶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有效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立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运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创新、企业战略和高风险、高投资等方面,具有与传统经济根本不同的特征,存在对高智能人才的强烈依赖性。这种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需要我们在对人才的认识、投入、企业运作、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认真考察中共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艰辛历程,它经历了从最初提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到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再到"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最后到"全面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变过程.透过中共与中国现代化这种极为深刻的历史情结,可以看出我们只要能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就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可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资源亦显现出新的特征.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正演化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基本任务的论述来说明当代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电子商务与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用生态位的观点,就企业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关系,企业电子商务的潜在性生态位与实际性生态位进行分析,并就企业电子商务应注重实际生态位,发展优势生态位进行探讨,指出电子商务应与传统商务协同演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 ,阐述了企业信息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分析了影响企业信息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特别强调将企业置于社会这个大的信息网络之中来运作企业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组织、经营、管理、运行、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企业资源计划 (ERP)已经应用于主要的商业领域 ,如财务、人力资源和制造。ERP是一整套用于集成企业内部所有职能部门的信息并使其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软件系统 ,ERP是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是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其本质是发现、选拔、使用、培养人才。针对人力资源开发建设要讲科学性、人才合理搭配才能保证事业成功和企业领导是关键等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在"供绐-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所获取和产生的一切有用信息的集合,其特征是以盈利为目的,具有风险性、竞争性、可控及知识产权保护性.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其信息资源构成也不同.文章分别对处于"家庭手工业"历史阶段、"工场手工业"历史阶段、"工厂"历史阶段、"大型企业、垄断企业与集团企业"历史阶段及"企业战略联盟及虚拟企业"历史阶段的企业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在当今IN-TERNET环境及WTO背景下,无论我国各企业现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其信息资源构成都是全方位的、复合型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理论和战略性技术,文章从七个方面论述了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其中包括人才的补充与招聘、人才使用、绩效评估、奖励、薪酬与福利、员工关系和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