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会通民国史深化苏区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维埃运动史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民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苏区史与民国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呈现不同的消长之势,不相往来的状况尚无明显改变。当代历史研究和著述的一切真正的进步,取决于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者自身观念、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苏区史研究同样如此。对治苏区史者而言,会通民国史,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互为照应、协调综合、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的视野和思维,是一个亟待重视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实现创新从而进一步深化苏区史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南京“民国特色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南京“民国特色旅游”龚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局面的稳定,海峡两岸交往的频繁,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求真、深入,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国特色旅游”这个口号,可能并且应该由南京首先提出。一在南京开展“民国特色旅游”是完全可行的。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史...  相似文献   

3.
孙发锋 《殷都学刊》2010,31(3):84-89
民国时期总统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中外学者在研究民国史、民国政府与政治、民国政治制度史、民国政治史、民国政治发展、民国民主与民主化、民国现代化、民国宪政、民国法制史以及人物传记时,对民国总统制有所涉及。鉴于此,需要更加明确地把民国时期总统制作为研究对象,在更为广阔的视域里对它进行社会生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史学研究中 ,也存在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民国史研究也是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与体系构建相互支撑、共同推进的。目前的民国史体系是大陆、台港澳地区和国外“三足鼎立” ,各有所长 ,各有局限。无论在时间的阶梯上 ,还是空间的幅度上 ,整合国内外民国史研究的人才资源、史料资源和成果资源 ,是构建民国史新体系的必然选择。实现民国史研究资源重组和体系创新 ,应以全球化视野 ,确立民族独立与追求近代化的主线 ,消除壁垒 ,继续破除片面的阶级斗争观、领袖中心观、片面的革命观和孤立的政党观 ,研究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明确视角的焦点 ,加强全面协作。缩小民国史研究的距离 ,海内外学者应致力缩短现实中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钱穆先生针对中国近代以来主流学界的“专制政治论”展开了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诸多层面的反驳与论证,其中的政治学论述集中于作为政制史研究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及作为宪制时评集的《政学私言》,其基本目标在于建构一种有别于又可适当兼容西方民主政治的贤能政治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展现了钱穆对一种类似于剑桥学派之“历史情境主义”的方法论自觉,通过区分“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以及确立政制研究的“七步法”而典范体现于该著作关于汉、唐、宋、明、清的政制个案研究,得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非专制论”,并对中国新政治的建构提出若干建议。《政学私言》代表了1945年前后民国制宪过程中相对缺席之儒家立场,从传统政治论角度对五权宪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从宪制的多重制度层面提出契合于传统政治原理的意见和方案。钱穆的贤能政治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学及政治制度研究产生了某种典范影响,贝淡宁的“贤能政治论”以社会科学方法推进了钱穆政治学基本命题的当代展开。中国传统政治对当代政治乃至于全球治理的可能贡献,恰恰在于在一个“民主民粹化”的失序时代重建最低限度的“美德—贤能政治”。  相似文献   

6.
读《民国山东史》魏宏运近年来,史学界关于地方史的研究,百花齐放,势头喜人,各种论文、著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容。山东大学吕伟俊教授主编的《民国山东史》就是这一研究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一部佳作。山东的近代史历程复杂而曲折,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  相似文献   

7.
道与道台研究是中国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道起源于先秦,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诸朝,迄于民国,或实设或虚置,无论是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还是政区或临时监察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但检阅既往,尽管相关研究不少,涉及川东道的却近乎阙如.苟德仪博士拾遗补缺,经数年笔耕,完成<川东道台与地方政治>书稿,交由中华书局出版.在普遍以为社会史、文化史才是学术研究最近趋势的今日,由年轻学者推出以某一特定区域政治现象管窥宏观政制建构的研究成果,无疑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相似文献   

8.
论民国词的新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词史作为断代词史研究的空白点,是一个亟待我们深入开拓的新课题。与前代词相比较,民国词在词人主体、词作、词论以及创作生态等方面新变尤多。民国词既是千年词史的结穴,对词体文学具有承传意义,也具有心灵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历史文献价值。我们在考据与整理民国词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展开个案研究与综论研究,以期填补断代词史仅存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费正清先生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有上海译本与北京译本两种版本,都是分为两大部出版的。该书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华民国史的最权威性的专著。该书的体例为分专题编纂的,基本上是每章一个专题,各专题大都是由国外对民国史中的该专题最有研究的专家、最著名的教授撰写的。该书不仅在整体上以专题研究的体系反映出学术上的较高水平,而且运用了大量国内外的第一手资料和参考了许多专著。该书的翻译出版,对于我国学术界研究民国史,无疑是有启发和促进作用的。但是作为这样分二部编撰的合计二十六章的大型专著,各章的研究水平难以取得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举制废除和民国新政制建立后,中国学人的治学及其他谋生手段等外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日常生活习性、情趣喜好等更为本真的生存样态却并未根本变动.从四川大学一位重要而其名不彰的大学者李思纯留下的一部从未示人的日记,并参以吴宓同期日记和胡适活动于学人圈内时期的日记,可见直至1940年代,中国学人在更本真的生存样态方面仍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士"的生活习性与情趣喜好.科举制的废除及民国新政制的建立,对中国学人的影响远没有现存研究认定的那样深刻与彻底.  相似文献   

11.
由陈慧生、陈超二位研究员合著的《民国新疆史》一书,近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无疑是新疆史研究中的一件喜事。陈慧生、陈超二人长期从事新疆地方史研究,特别是对近代新疆史研究造诣较深。此书是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西北通史·现代卷》的基础上独立成书的,是新疆民国时期历史的第一部专著。民国新疆史是新疆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段历史距离今天比较近,因此这一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对今天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民国新疆史对进一步认识了解今天新疆有着重要意义。《民国新疆史》全书共十九章,约35万字,时间从…  相似文献   

12.
谢本书、冯祖贻主编的三卷本《西南军阀史》已出版,它弥补了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民国史研究的一项突出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民国史组成部分的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张宪文先生在回顾民国史研究的情况时写道:“八十年代,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成果显著,西南地区的学者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本书的作者不仅是这些有影响论著的主要参加者或主持者,而且从1981年起即开始钩沉辑佚,整理资料,潜心研究,撰写《西南军阀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直至1994年10月,《西南军阀史》三卷本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它既体现了西南军阀史研究综合性的成果,又将把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这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机制、民国史视角、"民国性"内涵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文学提供了观念、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支持,有利于我们以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固有视野和观念来打开一种新的研究通道。文章对李怡提出的"民国机制"、张中良提出的"民国史视角"、韩伟提出的"‘民国性’内涵"作了学理化的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范式进行了学术性考察,并力图以文本分析来导向理论建设,为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学术支点和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4.
政府管理史(简称"政府史")即政府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行使其管理职能的历史(技术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政府史与政治史、政制史的区别即在于它关注的是行政管理技术的变迁及动因,是动态的、发展的历史。政府史的研究视角可以从"行政生态学""现代化转型""组织的通权达变"等方面入手,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可为政府史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国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断代,国内外史学家对这个断代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出版了许多论著。最近,李良玉所著《新编中国通史》民国卷,是一部民国史的上乘之作。《新编中国通史》是国家教委组织撰写的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材,全书分四册,第四册为民国卷,以下简称“通史民国卷”。它以新的通史体例,新的组织结构,新的史学视角与方法,客观公允地再现了民国史的复杂画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断代及其寓示的历史经验,提供了科学借鉴。(通史民国卷》的一大优点是建立了一个民国史的新的科学体系。作者运用了社会学和政治学方法,不…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华民国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基本上是两部军阀史的合成:前十七年是北洋军阀史和西南军阀史(含其它派系),后二十一年是国民党新军阀史。因此,民国军阀史的研究就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着重于北洋军阀史方面的探讨,所以只就北洋军阀史的有关问题谈谈对民国军阀史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由广东民国史研究会组织编撰、丁身尊主编的《广东民国史》一书,已于2004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广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几乎都具有全国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国史首届学术讨论会于5月5日在南京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隆重开幕,历时六天。10日在中山陵闭幕。举行这次讨论会,是1982年夏天由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倡议的,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现代史学会的积极赞同。去年春,上述六单位联合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筹委会经过民主协商,议定首届中华民国史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研讨1927年至1949年的民国史,并就如何开展民国史的研究,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9.
《民国人物碑传集》序言汤志钧《民国人物碑传集》在《辛亥人物碑传集》出版不久,也已编校成册,刊行在即了。两书的出版,是学术界的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民国史研究者期望已久的资料书。我国史学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从传记而言,“正史”之外,私家撰述又有碑(墓碑...  相似文献   

20.
民国军邮史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区域研究以及根据地研究三大部分.其中宏观研究,体现在著作与论文两个层面;区域军邮史研究,以云南、湖南等地为最突出,其它地区略有涉及;根据地军邮研究较为系统,是一大亮点.至于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方面,就宏观而言还没有出版一部贯通式的民国军邮史专著,就区域而言各地军邮史研究亟待强化,就根据地而言亦存在大量空白.资料方面,除了口述史资料、实寄封等实物资料等之外,大量的资料存在民国报刊里.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助于军邮史研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