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受教育的待遇(质量)的平等。本文针对我国公民受教育平等的内涵进行了概念上探讨剖析,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受教育权平等的发展确立,最后则结合平等的具体内涵,对目前我国在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受教育权已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生存、维持个人尊严的必要条件,而且日益成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正如林纪东先生所言:“教育是塑造人格形成的重要方式,并且教育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之本,关系国家富强进步与民族安危。因此,公民受教育与否对公民个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其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提供教育设施以保障其实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扶持义务,不仅可作为补充受教育权的宪法论述,而且可被视为国家追求的目标和责任,因此具有最高位阶的客观法效力,能够对国家权力产生法律约束,有助于平衡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中庸之道。宪法的国家教育目标务款要求立法机关积极作为,完善教育立法,充分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作为一种权利形态进入宪法视线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与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结果.公民受教育权是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属性兼而有之.作为自由权的受教育权,要求国家不得制定侵犯公民自由权利的法律和要求国家不得非法干预教育自由,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受教育权主要是以社会权的形态表现出来,作为社会权的受教育权,其实现需要国家积极的作为,为教育的实施准备充分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要进行干预及控制.干预和控制的正当性在于受教育权这一基本权利不仅仅只是对国家的总体目标具有工具性价值,其内在的和根本的价值在于促进公民个体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还应从基本权利的性质中体会国家干预和控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袁新涛 《理论界》2008,(8):164-166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造成农民受教育权益保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入学升学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的不公平、高招政策的不公平。加大受教育权益保障的宣传力度、改进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农村教育创新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摆脱受教育权益保障困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是指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利遭到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法侵害时,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或组织予以补救的制度和活动.它是受教育权得以实现的最终保障.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在于其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意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冲突以及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使公民平等地行使、享受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平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但教育公平的实现,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制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推进教育公平,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本文从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应符合何种要求的角度出发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权早已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权起源于人权,其原为人本的自由权,后发展为社会权以及集体权,这就决定了作为教育权的社会权必须以维护和增进共同体(社会)利益为目的。本文借鉴米尔恩的人权理论,从宪法的基础理论来探寻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有效的宪法引领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公民受教育权不仅为法律所确认,也为法律所保护。要全面认识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必须认识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权行政法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松元 《兰州学刊》2009,(7):140-143
受教育权经历了自然权利、自由权利、社会权利的演化阶段。自“福利国家”诞生以来,向公民提供教育服务,变成了国家的法定义务。受“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约束,行政法更多地承担起了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责任。行政法保护有多种方式,但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