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建国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是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南。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布署 ,以及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与丰富。目前 ,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发展战略构想的必然实践。这一理论 ,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其二是区域非均衡增长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均衡发展是最终目标。通常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是被视为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从区域低水平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促进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缩小区域经济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促进“哈大齐”经济带崛起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力争与全国同步进入21世纪。这一跨世纪纲领的实现,除了方方面面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应忽视,这就是“优势区域”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促进“哈大齐”经济带的崛起就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一、黑龙江省实施“优势区域”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定位1.当今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走势一个时期以来,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均呈现出区域化倾向。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和正在建立各种跨国的区域经济联合…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这一理论和战略,遵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注重发挥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寻求共同发展,所以有利于市场经济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和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梳理区域经济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经验,认真考察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周边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东北区域经济实施国际化操作的对策,推动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区域经…  相似文献   

5.
开放伊始,我国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沿海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既出现了沿海地区的高速增长,也出现了因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而起的摩擦。与此相应,在理论上不仅出现了“梯度理论”,也出现了种种批评梯度理论的“西部学派”。进入8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周边开放的新格局,同时也冒出了中都要崛起的强烈呼声。究竟我国在经济的区域推进时应当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却至今不甚明晰。一、综合增长中心的含义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时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板上,…  相似文献   

6.
依托长江、加快发展──—关于南京长江水道利用的思考王思聪,张延东八十年代,我国乐部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经济特区——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等多层次的沿海开放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利产业布局的战略起动带,这是我国八十年代经济获得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倾斜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基本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尚未达到威廉姆森“倒U型”的顶端,因此似可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仍将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为了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要的。总结我国东部沿海发展战略实施的经验和教训,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将不大可能像80年代对东部沿海那样,以大幅减税让利,削弱中央财政收入的方式给予直接支持,否则将会增大政策成本支出,并由此引发新一轮竞争起点不公。为此,需要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政府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对近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各个区域间历来就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这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集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以前,我们可以认为中央政府基本上实施的是一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以后,中央政府选择了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目的是通过加速局部地区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这主要表现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施的优惠性倾斜政策。但我们也注意到,近期这种倾斜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已发生了调整。199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模式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必然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诸方面的政治发展如何进行,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关系?市场经济要求有什么样的中国政治发展?这一发展的模式和实施战略是什么等等,都要求有更加科学、相对明瞭的阐释。本文所做的是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要求以及经济——政治发展总模式的政治学初步认识,并对国外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理论与模式做一引介性分析,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理论的若干判断和分析结论,最后就发展战略作了一个初步的学习性构思。一、关于经济与政治型态的理论背景说明为了分析经济型态与政治型态的相互关系,我就此作了以下界定:静态的型态和动态的型态。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手段,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表征、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显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要为广西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两新"目标起示范作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抓好区域协调发展、清洁生产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四方面工作,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观实验区.  相似文献   

11.
江苏跨世纪发展的优先战略是科教兴省。科教兴省战略的核心作用,是科技拉动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核心作用,是城市化带动;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核心作用,是出口拉动。这三大战略将形成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实施科技拉动战略的具体对策是,建立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增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规模发展教育事业、创建一批风险投资公司、采用多种高技术发展模式、组建“官—产—学(研)”高技术产业集团。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的具体对策是,发展中心城市推动区域内共同发展、建构都市圈推动区域间共同发展、区域集中发展、区域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沿海经济优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中国实施已有18个年头.对这战略的正确与否及其实施后果,长时期以来雷贬不一,特别是出现了东西部差距的逐渐扩大,以及资金、人才东流的“极化效应”等等,有的专家学者对此深感忧虑,担心危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的学者认为此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选择,不足为虑。究竟谁是谁非呢?中国应当寻求一件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才能既保证资源配置的较高效率,又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的宏观区域政策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本文试图在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方面作出一点努力。一、非均面协…  相似文献   

13.
当前 ,河西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怎样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 ,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先形成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开发思路 ;然后在这一总体思路指导下 ,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实际 ,选择今后一定时期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支柱产业 ;进而兼顾支柱产业近期发展与中长期更新要求 ,着手培育具有自主“造血”功能与发展后劲的区域经济“发动机”。基于这一现实考虑 ,我们提出了着眼“绿洲古道区域经济整体创新开发”的河西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设想 ,其内容概括地说 ,就是“一个开发思路 ,两个产业支柱 ,三个创新发动机”。一个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是面向21世纪的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个重大课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上采取和实施了空间一体化模式,促进以沿江沿海“T”字型区域为核心的区域分工体系的发展,促进沿边的全面对外开放以及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即,市场分割、地区封锁,自成体系现象严重;各地盲目追求产业的高加工度化,一般加工业重复建设,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加工生产规模不经济,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中央与地方之间在事权,财权上缺乏合理划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尚未形成。 根据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了正确设计我国今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一、“1+1+1>3”:设立重庆直辖市所产生的战略集成功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高度的智慧,非凡的战略眼光、战略勇气和战略风格,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先后制定了“沿海开发”、“长江开发”和“中西部开发”等三个各具区域特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封闭、贫穷状态的富民强国的战略的实施,如今已广为世人所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区域经济总体上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性、互动性和协调性持续增强。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中国特色、聚焦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本形成,其核心要义是缩小区域差距,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的交通设施、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完善区域政策调控和预警机制等机制创新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六五”、“七五”时期,呈沿海倾斜布局特征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升级和转移,亚太地区,特别是“四小龙”适应当时的经济形势也加快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这...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我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请示报告”,这是我们福建贯彻十三大精神,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战略转折点和新起点,也是我省财政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速财政发展的极好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的压力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搞好我省全面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不断解放思想,增强改革观念,提高开放意识,努力做好财政工作,为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多办实事,做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从历史角度,通过对建国63年来中央政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变化及其绩效,来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究竟发生多大影响.早在中央政府制订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鉴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状态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央就开始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沿海与内地关系问题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十大关系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把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和先富起来,帮助和带动全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称作一个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腾飞的“大政策”.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的背景和内涵下,中国重新走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央政府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细化的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63年来,中央政府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了很大精力努力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尽管经历了不少曲折,但总体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增加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 50 - 70年代以内地工业发展为重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到改革开放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的演变过程。世纪之交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导下 ,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西部发展战略 ,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这一战略的实施 ,必将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对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