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汉语和日语共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间的词汇交流不断深入,必然会导致中日词汇的相互影响。文章主要以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为语料样本,从产生原因、定义、特点、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不仅在词汇、语法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研究汉语新词语中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对研究当今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及汉语自身特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新词的创制方法、中日语汉字词汇特征异同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外来词词典》,对日源新词在中国的可接受度进行了初步考察.考察发现,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能否被国人所接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势强弱、文化落差和汉语本身之特点是影响词语可接受度的最核心因素.此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和媒体的宣传、国人的知识储备等也影响到对日源词汇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3.
从十九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人或者起用古代汉语词语,或者用汉字创制新词,用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概念,还创制了许多日语新词,这些词引进现代汉语,就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日来词。日来词语同样有字义,但情况比汉语原有词中的字义要复杂得多。本文即按起用古代汉语词语和用汉字创制新词两种类型,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和字义,研究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文章分上下篇,本篇为下篇,主要是论述日来词中用汉字所创制的新词,并分析其词义和字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日语,使日本受众及时、正确、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是翻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深入探讨了汉语新词的日译问题,对于努力提高汉语新词的日译水平、加强中日两国交流、更好地宣传介绍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目前汉语新词日译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汉语新词日译的七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文汉字无论从来源还是发音都离不开汉语。日文汉字的发音中有吴音、汉音、唐音及惯用音之分;有音读和训读之别;还有同音和通音等等。日文汉字的发音与汉语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也有其独特规律。研究日文汉字的读音特点和规律,对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日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十九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人或者起用古代汉语词语,或者用汉字创制新词,用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概念,还创制了许多日语新词,这些词引进现代汉语,就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日来词。日来词语同样有字义,但情况比汉语原有词中的字义要复杂得多。本文即按起用古代汉语词语和用汉字创制新词两种类型,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和字义,研究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文章分上下篇,本篇为上篇,主要是论述日来词中所起用的古代汉语词语,并分析其词义和字义。  相似文献   

7.
从十九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人或者起用古代汉语词语,或者用汉字创制新词,用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概念,还创制了许多日语新词,这些词引进现代汉语,就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日来词。日来词语同样有字义,但情况比汉语原有词中的字义要复杂得多。本文即按起用古代汉语词语和用汉字创制新词两种类型,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和字义,研究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文章分上下篇,本篇为上篇,主要是论述日来词中所起用的古代汉语词语,并分析其词义和字义。  相似文献   

8.
对日语中出现的同素逆序汉字词进行多层次分析研究,从形式、意义和用法等方面与汉语普通话中的对应词进行共时的比较。一方面从共时平面加以统计和比较,揭示其各自特点;另一方面从历时的角度对日语中的同素逆序汉字词加以考察,厘清了它们的发展脉络。从跨语言比较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日语中同素逆序形式汉字词的来源、概况及其与汉语的相互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中日汉字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都是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汉字对日语汉字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这一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语中的汉语对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本文旨在以汉字为媒介,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语声母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源于汉语,在现代日语中,仍使用着一定数量的汉字。尤其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中,在词义及用字上,都与现代汉语(或古汉语)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于这部分词汇,绝大部分是未学习就已知其义和用字,只是不会读音罢了。如果能在日语汉字读音上找出一条途径,那么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汉字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不断孳乳繁衍的开放的系统。历史上,创制新的汉字一直是应对概念增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代以降,日本的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都使用汉字翻译西方的新概念。在方法论上,日本多用直译法造复合词,而中国由于化学元素名翻译的成功,造新字为译名的方法被认为更符合汉语的本质。然而,来华传教士苦心孤诣创制的大量新汉字,最终为日本直译法的复合词译名所取代。中日不同译名创制法对各自语言的近代词汇体系形成之影响表明,对于有限的语音形式,只靠增加记录语言的符号---新汉字,不可能完成新的科技术语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虽都使用汉字 ,但其含义却不尽相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对词汇的准确把握是学好外语的关键之一。通过对中日之间相同的汉字词义进行比较分析 ,以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日语词中有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混和词、派生词、造词等。日语汉字在不同类型的词语中有音读、训读、音训混读等不同的读音。这就使得日语词的读音变化多样,难以掌握。本文论述了日语词汇的不同类型及读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与日语对古汉语词语、文字的借用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中日的各类古辞书进行考证,发现古汉语用字之异体字、同源字、通假字、古今字及同义词等,伴随着历史上的汉字东传一并被日语借用,造成了使用上的混淆,形成了大量的日语异形词。根据日本人对异形词用字的取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把握、理解日本民族对汉字的接受和认知形态。  相似文献   

16.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其交流的工具。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汉字的草体笔画及正楷的偏旁部首,逐渐地发明了假名。假名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字的诞生。由汉字和假名为主组成的日本语,加快了日本的文明进程。汉语言文字在日本古代文明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词语的产生及其文化品位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语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既丰富活跃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也给原有的词汇规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新词语的产生情况,并对新词语的文化品位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承用中国传统汉字的同时,创制了不少日本独有的“国字”.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字”已被汉语辞书所收录,甚至成为现代汉字的正式成员.鉴别日本“国字”资格,梳理“国字”逆输入之历史,确认日语音训,推荐汉语读音,这对于辞书编纂及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上看,日语辞典中ラ行词条在语种构成上、数量比例上、音韵变化过程上,以及和语词的音节结构、规则上都与ア、カ、サ、タ等其它各行的词条的性格不同:ラ行词条数量少;至今没有和语词(日本固有词);只有汉语和外来语词;而且现有的ラ行词都是平安时代和之后传入日本的。针对这些特点,考察其形成及变化的背景,应用同化原理和忠实性原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信息资料、例词及数据,可以论证"ラ行音不能置于和语词头"之规则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