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1995年离休,一直在江西老同志大学学习,先后学习了保健、书法、声乐、交谊舞,以及绘画和摄影。经过几年的学习,我感到获益匪浅。当年离休时,感到自己年龄大了,有悲观甚至绝望情绪。到老同志大学后,看到比我年纪大的同志比比皆是,而且学习、生活都很投入,充满了生命活力,我想我为什么不可以创造第二个青春呢?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娱乐,谈天说地,我不但学到了  相似文献   

2.
意外     
刘佩仁 《山西老年》2012,(10):11-11
我叫刘佩仁,今年87岁,山西盂县人。1949年7月南下前任忻县二区区长,南下后先后担任湖南省平江县区长、区委书记、县长,1986年从广东省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总经理的岗位上离休。离休后,为了充实晚年生活,我始终坚持著书立说、书法绘画,并出版了几本书籍。令人意外的是,我的拙作居然在国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写的几本书,基本上都赠送给亲朋了。近来,不断有人向我索书,我只好将有关人生旅程中的感悟、经验等短小精悍、回味性强、颇有启迪作用的文章复印,以飨读者,特别是赠送给一些青年朋友,我小女儿朋友的女儿妹丁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3.
今年73岁的我从离休后,就开始收集手绘艺术实寄封片,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在集邮领域算是独树一帜了。所谓手绘艺术实寄封片,就是经  相似文献   

4.
现代书法雕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它集书法、雕刻、装饰为一体,又不失书法神韵,以立体美感诠释艺术的内涵,形成了强烈、质朴、浓重、淡雅、清新的各种观赏情趣和格调。现代刻字与传统刻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主题性创作与创意,强调作者深刻的思想追求,审美取向和创作情感,以及通过这种“书法的再创造”所营造的主体书法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11)
我离休后就进入了老年大学,担任过书法、国画、声乐各班班长。老年艺术团团长,以及书画学会会长等工作,历时16年之久,忙得不亦乐乎,颇有"老夫犹发少年狂"之嫌。古人说:"白首青丝来日短,切莫蹉跎寸光阴。"我以此为铭,从容面对青丝成白发,泰然自若  相似文献   

6.
引言公元1999年,正当全国人民喜庆建国50周年之际,可巧,也是学术界纪念中国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的喜日子。这时,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令书法界轰动的“李文放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能够举办书法个展,在此之前还没有先例。何况展出的佳作有200幅之多,作品高雅苍劲,雄奇俊逸,实属罕见,着实让书法界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为之惊叹。此前,一些人只知道李文放是著名秦篆书法家。由她书写的“居庸关”3个篆书大字,刻于长城居庸关城门上,令人翘首赞叹。她在年届离休和离休后的20余年间,呕心沥血,完成了秦代七碑的集补重书后,媒体广泛宣传,她的名…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学生书法教学刍议张世杰书法是我国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它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来,我院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书法课教学工作,我在书法教学中,下大功夫,让少数民族同学不仅了解我国汉族书法史,懂...  相似文献   

8.
熊志远 《老友》2009,(9):60-60
离休10年多了,我把离休生活归纳为五个字,即将学、写、行、唱、动贯穿于每天的生活之中。学。离休后,我订阅报刊杂志五种,每天读报阅刊,晚饭后看电视新闻。一天不学不看,就好像缺了什么。长期坚持,不断增长新知识,使  相似文献   

9.
汉字象形性的书法审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这座艺术宝殿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但汉字与书法又有着本质的差别。汉字是交际工具,是符号性的东西,是物质的;书法是艺术,是供观赏的,是精神的。汉字是象形的,它具有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形态美,从而奠定了书法家对汉字的种种美进行卓越创造的坚实基础。汉字的发展经由了象形走向不象形,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从象形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象形。汉字结构的象形发展为书法中的艺术象形,是汉字的象形在书法艺术中的升华,这种升华和汉字的象形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书法艺术作为个体的创造,它是书者个性情志与精神的体现。书者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的融入,使书法艺术成为一种富于个性精神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0.
廖光腾  刘文房 《老友》2012,(11):43-43
2012年4月,中国艺术学会对全国著名书画艺术家、离休干部王显桃进行了书面专访,并从他的为数众多的书画中,遴选出最精湛的书画作品,汇集成《中国艺魂——国家文艺名人王显桃专访特刊》。该刊集中展示了王显桃自离休以来28年中精湛的书画技艺(其中书法27幅,绘画17幅),于2012年6月出版,发行全国。王显桃,字云涛,江西省龙南县  相似文献   

11.
刘振兴是抚州市原汽运公司的离休干部,今年92岁。自1990年离休后,他坚持用毛笔抄写党的理论文献和历史文化名著。2019年,他被授予第三届全省"最美老干部"称号。刘振兴1928年生于抚州,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只读过三年私塾。他10岁时来到崇仁县一家纸张店当学徒,就是那时候萌生了对书法的兴趣,常常"偷学"。1949年8月,刘振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通讯员。  相似文献   

12.
我父母亲都是教育工作者。1992年,父亲病故,母亲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料理家务,省吃俭用供养我和妹妹上学读书。她老人家为我们所吃的苦,我们很清楚。 如今,母亲离休了。离休后她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交  相似文献   

13.
孙老太名叫孙怡芹,是小说《依旧多情》里的女主人公。孙怡芹从人事局副局长的岗位上离休后,当了老年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她组织办起了老年书法班、绘画班、缝纫裁剪班、还建立服务公司,举办时装表演,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十分诱人。然而读了小说给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孙老太的“二次革命论。”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演变进程中,我们留下了先辈们极其精彩的书法经典之作,同时他们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实践等方面的资料,这使得中国书法具有了较强的生命力。要使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后继有人,更好的把书法传承下去,我认为书法传承必须从孩子抓起。对此,在少儿书法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拙见,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1991年9月金秋,邹涛为了和已*在日本东海地区的中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娇妻团聚,来到了日本。从中国来到日本的艺术家,人数众多,蔚为大观,但真正获得成功,能执东瀛艺术之牛耳音,鲜有其人。邹涛是俯仰著5O00年文明的历史来到日本的,他把艺术大树的巨大根须仍然牢牢地扎在祖国的大地上。所以他身在东瀛,却时时西望中华。1992年他的作品继续在第五届中国书法篆刻作品中人选,并在第二届东京、北京书法联合展中展出。1994年他的作品又出展第三届中国篆刻艺术作品展、中国四川国际书法展。他在从事书画之馀,很用心於中日书法交流之事…  相似文献   

16.
高炎生 《老友》2011,(8):65-65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自幼爱好书法,尤其对毛体书法情有独钟。我1968年参军,1994年转业到南昌市地税局,2009年从调研员岗位退休。从此,我练习书法的时间更加充裕。我每天坚持早睡早起,早上锻炼1个小时,早饭后练习书法2个小时。我大多数时间是站着写,先用废报纸练,待熟练后再在宣纸上写。  相似文献   

17.
伍于光 《老友》2010,(12):11-11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重申,对于退下来的老同志,要求做到"六个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是1992年从人大岗位上离休的。离休后,组织上安排我担任资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至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3,(7)
我年近70岁,1999年离休之前,就做好了步入"新阶段"的思想准备。尽管这样,但在离休之初,仍然感到不太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有些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介绍我参加了江西老同志大学艺术团。从此以后,我的精  相似文献   

19.
魏晋韵度与二王书法崔延和书法是我国有着古老传统的艺术。书法艺术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每个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有中国汉字的书写形成为一门艺术。书法的历史与汉字的历史曾是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余热献给党     
我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参军的,在血与火的生死搏斗中,是党教育我爱祖国、爱人民,我紧跟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离休后,我时刻警告自己,人离休思想不能离党,要继续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为此,我利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