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大都怕写作文,喜欢追星,且所追之星多为歌星影星。如何将学生喜欢追星变为喜爱作文?笔者尝试将“台阶教育”融入作文训练中,激励学生去摘取“作文之星”。  相似文献   

2.
2010年初,李灵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于丹这样说:在花开的年纪,她甘愿做泥土,为了更多的花开……而评选开始以来,有网友打出这样的口号:今年不追星,追星追李灵。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女儿能跟偶像刘德华单独会面,兰州女子杨丽娟的父亲不惜跳海自杀。近期这一疯狂追星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反思。在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明星云集,追星现象也很普遍,那么,为了引导追星族树立正确的“追星观”,这些国家的家长、社会、媒体乃至明星团体,都积极参与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粉丝”见到偶像,激动、欢呼、尖叫,甚至流泪,咱大家伙儿都可以理解。台上唱得开心,台下叫得高兴,本是件双赢的美事儿。可总有些超级“粉丝”,做出一些极度疯狂的举止,追星的手法花样百出,实在让偶像们伤透了脑筋,也让大众为之揪心!追星本无罪,太狠则不对!  相似文献   

5.
现今社会里,人们对穿着的服饰、建筑的外型、商品的包装等这些外在的、表象的华美,越来越为注重,舍得花费心血和投入资金.在文化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青年“追星”,就是一个突出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例证.“追星族”,亦称“发烧友”.青年“追星”,不是说人,是指一种思维,一种心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阶层和群体,据说在全国已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分布于吕行各业,其中以青年学生为最多,约占70%以上.从年龄层次看,13岁至30岁最为集中.其男女比例为4:6,女性大于男性.青年“追星”,迷恋着有精美奇幻内容和被奢华巧妙包装着的美化了的超级商品,这超级商品就是明星.  相似文献   

6.
1993年10月23日的台湾《中时晚报》刊登阿敏古的文章,题为《跟着明星走——从明星崇拜看大陆流行文化的影响》,摘要如下: 不久前,香港某歌星在北京举办演唱会,那期间有成千上万的歌迷如醉如痴,如同生活在梦幻中。 像这样狂热的“追星”现象,无论北京、上海、广州,还是大陆其他地方,都屡有出现。本来,青少年“追星”并不奇怪,是一种青春期寻找  相似文献   

7.
提起“粉丝”、“追星”,人们眼前可能很快会浮现出小女生小男生挥舞荧光棒、高喊偶像名字的“疯狂”景氛事实上,那些身着西装革履、国家大事挂嘴边、一举一动似乎都无懈可击的世界政要们,也是“粉丝”,也会或低调或张扬地倾心于某个明星。  相似文献   

8.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07,(5):62-62
刘德华疯狂歌迷追星13年 倾家荡产老父跳海,张曼玉暗讽章子怡:出卖文化死要钱,刘嘉玲被指捞走郭董一亿台币,发声明要告媒体,广告门未影响主持事业郭德纲不会“下课”。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2007,(5)
为了女儿的追星梦,68岁的甘肃省退休教师杨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杀了。其女儿杨丽娟就是那个为了见刘德华一面而倾家荡产的痴情“粉丝”。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杨勤冀夫妇几年间花光了  相似文献   

10.
题例演练场一、“时尚”是个宽泛的题目,可以将“时尚”追求化分为若干个“点”切入,这样则易于入笔。读下面的题目与题后提示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1、我看追星忽一日贝克汉姆理个飞机头,街上就遍布如此“飞机”;张曼玉在一部影片中身着数十件旗袍闪亮登场,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造星运动的风起云涌,“粉丝”文化也在不经意间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从社会与传播的层面来看,“粉丝”团队承担了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全新的身份认同。与之相伴的是,在追星的过程中,基于“自我”与“他者”的冲突随处可见,不过从本质上说,这些冲突仍然是建立在“粉丝”与明星符号互动基础上的一种集体幻象。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追星"现象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很多社会学者、青少年问题研究者等等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有学者从人的认知层面对此问题加以阐释。本文沿用认知语言学的思维,从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心理空间角度分析青少年"追星"现象,以期分析追星现象的必然性和症结所在,并探讨他们"追星"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13.
李沅  樊忠卫 《金陵瞭望》2007,(18):58-60
他们身怀“绝技”,他们魅力四射,他们执拗坚持,他们忙碌非常。所有明星的特质,他们都具备。在当选“十大科技之星”之前他们或许只是行业内的明星,在当选之后,他们理应成为所有人心中的明星。在这个造星追星活动层出不穷的年代,让“科技之星”散发“明星效应”,用科技创新的精神感染每一个公民,这才更符合明星存在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7,(7)
记者雨林林报道:昨天凌晨4时许,痴迷汤显祖13载,经媒体多方报道的“追星狂人”杜丽娟,留下一封遗书在江西临川县跳河自杀,幸被路人救起。汤显祖是戏曲大家,我朝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他的巨著《牡丹亭》讲述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凄美爱情故事,深受我朝青年男女的喜爱和追捧。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60年代,英国利物浦4个不知名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名叫“甲壳虫”的乐队。此后20余年,他们横扫了世界,在全球各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崇拜狂潮。大惑不解而又不知所措的西方社会同时目睹了一个被称作“追星族”的群体的出现。在成年人眼里,这些孩子们是疯了。到了1984年,“甲壳虫”乐队的主要成员约翰·列农在寓所外被一个狂热的崇拜者开枪打死。“追星”,在西方社会成了一场恶梦。  相似文献   

16.
吴行苇 《国际公关》2023,(4):170-172
随着21世纪初以来“韩流”在国内的盛行,非理性“哈韩”追星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这一现象的流行对于粉丝群体特别是其中的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网络舆论秩序、社会和谐稳定都存在明显的隐患。因此,学校、家庭、娱乐经纪企业、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和政府部门都应对此采取措施,负起责任,引导“哈韩”粉丝理性看待娱乐圈和明星艺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健康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会对于一则所谓的"娱乐新闻"感到触目惊心,那便是杨丽娟全家的追星事件。追星的人见过不少,但从没见过像杨丽娟这样追星追到家破人亡的。为了追星,杨丽娟最终换来了老父亲的一纸遗书。一场悲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病态的家庭。爱一个人有错吗?当这句被问烂了街的话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给出的答案当然是"没有"。可是,杨丽娟一家的爱显然是错上加错,因为他们的爱没有原则,俨然忘记了爱不是纵容,爱也需要理智。  相似文献   

18.
王来臣 《社区》2008,(20):43-43
潘安:找死 潘安无疑是美男中的佼佼者,人们也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那么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3个字——“美姿仪”。《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义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  相似文献   

19.
“饭圈”通过“颜值即正义”“粉随正主”“白嫖可耻”和“开除粉籍”方式,运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以情感依赖、从众心理、群体极化、壁垒设置等多重社会心理机制诱导和规制青少年粉丝行为,形成“饭圈”乱象。充斥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形成了不良影响,使得青少年粉丝群体国家认同感弱化、审美观单一化、人生观表层化、择偶观非理性化、消费观狂热化和友善观缺失。要发挥国家在“饭圈乱象”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教育引导青少年“饭圈”追星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饭圈”舆论氛围,消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不良影响,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饭圈”生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关于“追星”的说道不少,论者多持否定态度。一些青少年对歌星影星崇拜得五体投地,好像世上除了歌星影星之外再没有值得崇敬的了。所谓“追星族”大抵多是这样一些读书不多,见识短浅狭窄,精神空虚而未成熟的青少年。听说还有人问起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可见这一“族”中人无知到了何种地步。 这一问题已引起不少家长、教师及教育宣传部门的重视,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做了许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