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钢产量的持续增长,钢结构的应用日趋广泛,钢结构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进行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钢结构人才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围绕钢结构课程的特点,针对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工程教育几方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工程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钢结构工程的优越性被人们不断认可的同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施工过程中对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钢结构施工企业的总成本构成、纳税环境的分析,应用纳税筹划思想,从民营钢结构公司的视角,侧重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纳税筹划,探讨如何有效降低钢结构施工企业的外部成本,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倡导建设"低碳社会""绿色城市"的今天,新型建筑材料中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因其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文章通过研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在我国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服务型企业的发展角度探讨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组织变革,对于推动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尽快完成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组织体系变革滞后于服务型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是制约我国大型建筑企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转型进程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服务经济背景下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入手,探讨大型建筑企业现行组织体系在应对服务型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服务中心体系”的组织变革设想.  相似文献   

6.
钢木组合结构结合了钢材强度高、木材天然可再生这两种建筑材料各自的优点,不仅能够突破以往木结构建筑不能满足的跨度和高度需求,同时也使得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得到极大提高。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钢柱和钢木组合柱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对钢柱和钢木组合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从理论上推导了钢木组合柱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模式,低碳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存在密切的联系.低碳建筑指导思想与生态城市理念的契合;低碳建筑总体目标与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系统的相关性;低碳建筑指标与生态城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在实践中,生态城市的规划和低碳建筑的建设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为居民提供舒适、优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中山陵设计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国际设计竞赛,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获得头奖.吕彦直学贯中西,采取"以中为主,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为本,结合西方建筑文化,现代科技、材料等,把它们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中山陵形象.吕彦直所表现的建筑理念、娴熟设计技巧,及其对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对探索中国现代建筑之路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江 《新疆社会科学》2013,(4):93-97,150
对城市建筑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也是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城市发展生态化的重要内容.相较美、德、日等国在城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立法,我国在建筑废弃物管控方面的法律制度尚有诸多缺失.在建设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应从立法和制度构建两方面完善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已初步形成了政策工具体系,但仍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经济激励手段运用形式单一,缺乏公众参与互动等问题。本文比较了中德两国在该领域的政策工具体系,指出了两国在政策工具类型选择上的侧重点,以及在相同政策工具类型下实际做法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我国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工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柏林国会大厦改造为案例研究的对象,从生态设计策略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指出相关策略应包括资源的利用、空间环境改造和运营管理改造三个环节的内容,强调运用生态策略是未来旧建筑改造的热点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四个省房屋拆迁中的纠纷与法律适用问题的社会调查表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完善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尤其是提高补偿计算标准,方能有效化解拆迁中的矛盾。而从体制层面来看,法治是解决拆迁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灾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是灾后复兴的重要环节之一。区分所有建筑物全部灭失时,应依据《物权法》第97条决定是否予以重建;部分灭失时,可依据《物权法》第76条决定是否予以重建或修缮。抵押权原则上不及于重建后的房屋所有权,并应就部分灭失重建情形中的抵押权行使方式作出限制。数栋建筑物构成的住宅小区的灾后重建,原则上应由灭失或遭严重破坏的该栋建筑物的业主或原业主决定是否重建。在采用多数决决定是否重建时,应对反对重建的少数人的利益进行特别保护。因修改规划而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时,应依法对相关当事人予以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recent housing crisis, studying abandoned buildings has once again become important. However, it has been some time since abandoned buildings were the subject of direct study, leaving scholars with scant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andoned buildings, how they chang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neighborhood processes. To fill this gap, we employed longitudinal photographic and SSO evaluations of 36 abandoned buildings and their immediate surroundings in Chicago for one year (n = 587).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social disorder cues vary across time points and the time of day of observation.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bandoned buildings and social disorder, though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a trend. Also, social disorder is diminished around extremely decayed buildings. Lastly, we find that our results are driven by the measurement of places ignored by most SSO studies, including alleys and the rear side of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5.
红色革命旧址建筑完整的将那段红色峥嵘岁月呈现于世人眼前,同时也是我们回顾红色革命精神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冀南地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两种手段,对其历史背景与现状有了初步认识。将冀南地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根据当时行政功能划分为四类:党政机构、军事机构、后勤保障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并对其现有建筑特点进行了初步讨论,为下步探讨其保护与活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存量大,建筑性能落后,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而新建绿色建筑消耗资金大,见效慢,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是国家解决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PEST—SWOT分析模型,从四个层面分析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在政策层面建议完善法律法规、细化评价标准、能效标识;经济层面建议合理拆改、加大激励力度;社会层面应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清单透明化等,技术层面开发绿色技术、培养绿色改造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施工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待于有限政府与责任政府的构建,同时呼唤有效率的公私合作。公私合作包括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社会各界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合作尤其有利于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王宏 《齐鲁学刊》2013,(1):107-110
经济法主要的分析工具是政府与市场的消长关系。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主体积极性不足,市场发展缓慢。只有从经济法的角度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法律与政策、开发商与消费者等几组矛盾关系,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9.
罗晶  过伟敏 《学术探索》2013,(4):131-134
由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背景和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的悉心经营和实业建设,南通兴建了大批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这些建筑是近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因其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通过对南通地区现存近84幢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多次调研、测绘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因,并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四种基本的式样类型。  相似文献   

20.
成片的历史建筑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政策下得到较好的重视和保护,而散落在广大农村地区"非成片历史建筑"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生存现状、未来命运令人堪忧。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历史建筑的现场调研,就农村地区"非成片历史建筑"提出相应的生存困境化解办法和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